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145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54篇
  92篇
综合类   249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瓜-辣椒-秋冬菜大棚高效立体种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瓜田的综合经济效益,发展"三高"农业,近几年来,扬州大学与沛县科技局、沛县朱王庄乡农技站合作,开展高产高效种植试验,大力推广西瓜辣椒秋冬菜间套立体种植,走出了一条高产高效,有利于粮、瓜、菜共同增产、良性循环的路子,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将间套模式及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旭东  杨挺 《西南园艺》2002,30(4):26-26
苹果是凉山州栽培面积最大 ,产量最多的果树。近年来 ,由于果品质量差 ,市场价格、果园收益都很低 ,丰产不丰收的情况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果实套袋是生产优质、无公害果品的一项技术措施 ,能提高果园的收益。为了选择出一种套袋效果好、果袋成本低、农民易接受的纸袋品种 ,以利生产上大面积推广 ,于 2 0 0 0年~2 0 0 1年在越西、盐源两地进行了不同纸袋对苹果果实套袋的比较试验。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材料 西昌鹏程红色内膜双层袋 ,西昌单层袋 ,日本青木红色内膜双层袋 ,山东凯祥红色内膜双层袋共 4种纸袋。1 2 试验地概况…  相似文献   
3.
结合花椰菜的生长习性,详细介绍花椰菜的关键生产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培育壮苗、定植前准备、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4.
柳蛎盾蚧危害与丁香防御蛋白活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柳蛎盾蚧的未危害期(5月末)、危害盛期(6月末)、危害弱期(7月末)、危害末期(8月末),测定高抗类[什锦丁香等7种(品种)]、中抗类[西南丁香等3种(品种)]、易感类[紫丁香等2种]、高感类(红丁香)13种(品种)丁香叶中的POD,SOD,CAT,PPO,PAL,TI和CI 7种防御蛋白的活性.结果表明:危害时期,丁香种(品种)对丁香防御蛋白活力有极显著影响(P<0.01).POD活性,在危害盛期,在高抗、中抗类丁香中均显著升高(P<0.05),而在易感、高感类中应激滞后,即分别在危害弱期和危害末期升高.CAT在易感类和高感类丁香防御上起主导作用,其活性在危害盛期显著升高,而中抗和高抗类未见明显变化.SOD活性,在危害盛期高抗类丁香中无显著变化,而其余3类则显著降低.PPO活性在未危害期的高低与抗性相关,在虫害盛期诱导表达的强弱也与抗性相关;PAL活性未能反映抗性品种间的差异.TI和CI活性,在未危害期的高低与其抗虫性无明显相关性,在危害盛期的升高幅度与抗虫性呈正相关.综上所述,PPO在未危害期的活力可作为筛选丁香抗虫种(品种)的指标,危害盛期POD,PPO,TI和CI活性升高的幅度与丁香抗虫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1 手摇卷帘机 现有的人力卷帘机械主要以缠绕式为主,主要是根据保温被的卷铺原理,在保温被的下端横向固定一根铁管作为卷帘轴,在轴的两端安装卷帘轮,以缠绕牵引索。在两端侧墙安装卷帘机构。开始时,用手扶卷帘轮缠绕数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森林恢复方式,改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林分结构及维护生物多样性,对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和森林恢复活动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方法  2017年10月选择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昔口村二代萌芽杉木幼龄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植物群落特征进行实地调查。  结果  昔口村杉木萌芽幼龄林植物种类共104种,其中乔木层植物14种,灌木层植物58种,草本层植物41种,优势植被构成杉木-蓬蘽Rubus hirsutus-蕨Pteridium aquilinum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均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林下植被除部分优势种长势较好,多数植物种类数量较少且分布较稀疏。  结论  在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物种、结构、资源利用方面的异质性时,要考虑当地农户和社区的需求,选择当地乡土阔叶树种、适生阔叶树种进行补植,形成混交林,并辅以科学的抚育措施。  相似文献   
7.
玉米苗期调亏灌溉的复水补偿效应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利用盆栽人工控水的方法,在玉米苗期造成不同强度的干旱胁迫,并在拔节期复水至充分供水和轻度胁迫,研究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对苗期玉米生长发育、水分利用效率和根系活力的影响以及复水后的补偿效应。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玉米苗期的植株生长、干物质累积和分配、气孔导度、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以及根系活力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拔节期复水后,各种指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补偿生长效应。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东北雨养区玉米生长状况和田间水分对种植密度和地膜覆盖的响应,2015年在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试验场设置了低(67 500株/hm~2)、中(82 500株/hm~2)、高(97 500株/hm~2)3个种植密度水平和覆膜、裸地2种方式的玉米田间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土壤水分、玉米根系及其产量变化。结果表明:(1)在0—20cm土层中,整个生育期内,覆膜对于低密度处理的土壤田间含水率影响显著(p0.05),生育前期、中期和末期覆膜比裸地田间含水率分别提高了9.80%,15.93%,12.77%;在20—40cm土层中,生育前期,中密度覆膜种植的玉米田间含水率比裸地高13.83%(p0.05);在40—60cm土层中,覆膜对中密度玉米土壤含水率影响显著(p0.05),生育前期、中期、后期覆膜比裸地处理的土壤含水率分别提高了15.47%,4.11%,8.96%。(2)种植密度对玉米根系的根长、总投影面积、总根体积和根系表面积均有显著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四者均呈减小趋势;在种植密度相同时,覆膜相比裸地提高了玉米根系的根长、总投影面积、根系总体积和根系表面积;中密度时,覆膜对玉米根系的4项指标提高最为显著(p0.05),分别比裸地提高了44%,38%,38%,33%。(3)玉米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密度为67 500株/hm~2时,玉米产量和百粒重均最大,百粒重为36.83g,产量为12 573.69kg/hm~2。结果说明:在水肥条件相同情况下,玉米种植存在一个最优密度,在最优密度内,玉米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超过了最优密度产量呈现减少趋势。研究结果对东北雨养区种植密度和覆盖方式的优化组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提高雨水利用效率和玉米产量也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土壤微生物量作为土壤肥力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对不同利用方式19个黑土样品的微生物量和养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林地的微生物量明显高于玉米地和大豆地,但玉米地和大豆地之间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养分含量大体上都呈现出林地>大豆地>玉米地的一致的趋势;同时土壤微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和碱解氮呈现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还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作为评价土壤肥力指标比土壤微生物量氮更为灵敏。因此,土壤微生物量可以作为评价不同利用方式的黑土肥力水平的一个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0.
长期施肥对黑土呼吸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土壤呼吸是土壤有机C矿化分解,释放无机养分的重要生物化学过程。对公主岭地区长期有机肥(不施有机肥、施中量和高量有机肥处理)与化肥(不施化肥、施用N、NP、NPK化肥)配合施用的12个处理的黑土进行室内好气培养(196天),采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模拟土壤的呼吸过程,结果表明,有机肥和化肥的施用能显著增加土壤呼吸释放的CO2 -C的累积量,提高土壤中潜在矿化的有机碳含量及其占土壤有机质的比例,促进土壤有机质中无机养分的释放,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改善黑土的供肥状况。有机肥与NPK化肥配合施用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