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1篇
畜牧兽医   8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01.
延边黄牛牛肉品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研究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对我国著名的优良地方品种延边黄牛与利延一代(利木赞♂×延边黄牛♀)杂交牛背最长肌的肉质特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延边黄牛和利延一代杂交牛在肉质化学成分中脂肪含量高,延边黄牛的脂肪酸、矿物质和氨基酸含量丰富,具有良好的食用品质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品种因子对肉中的脂肪含量、脂肪酸、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和矿物质含量等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影响。比较而言,延边黄牛在肉质中表现出风味良好,营养高等优点;利延一代杂交牛表现出脂肪含量高、风味好,矿物质元素丰富,但必需氨基酸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02.
本试验主要对延边黄牛公牛与阉牛肉质中营养成分进行比较研究,选择品种相同,年龄、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延边黄牛16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8头,其中试验组为阉牛,对照组为公牛,在试验日粮相同、饲养条件一致的条件下,育肥373 d后进行屠宰。结果显示:①试验初期,两组间血清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血糖、甘油三酯、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含量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而试验组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尿素氮及胆固醇含量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试验末期,试验组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甘油三酯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他各成分含量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试验组背最长肌中油酸含量、油酸/亚油酸分别比对照组高6.51%和229.42%,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P<0.01);对照组背最长肌中亚油酸、硬脂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试验组(P<0.01);③对照组背最长肌中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精氨酸含量均高于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其他氨基酸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知,延边黄牛阉牛体脂肪沉积较好,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尤其是油酸含量明显高于公牛,肉质及口感好,适合生产高档牛肉。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寻找可用于标记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为延边黄牛分子生物学选种提供依据。[方法]以46头纯种延边黄牛血样为试材,利用PCR-SSCP技术对GHR基因的第8外显子进行检测并测序,检测了延边黄牛群体内GHR的遗传变异。[结果]对扩增产物进行的SSCP检测发现,有3种基因型,分别为AA、BB、AB,其中AA、BB为纯合子,AB为杂合子。以AA和BB个体为样本的测序分析发现,有一个新多态性位点。GHR基因多态位点遗传分析表明,AA型个体较多,AB型和BB型个体较少。GHR基因的AA基因型效应在部分生长性状上优于其他基因型,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结论]研究提示,GHR基因有可能作为延边黄牛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在育种时应结合多个基因位点才能达到有效选育目的。  相似文献   
104.
以牛肉为材料,研究不同嫩化剂及重组等处理对牛肉产品持水力值、pH值及色泽等指标变化的影响,以阐明牛肉嫩化机理,寻找适于牛肉生产的嫩化方法和最佳化学物质组合,确定牛肉的最佳加工工艺,试验将苹果梨汁、菠萝液及CaCl2相比较,研究其嫩化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究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2(DGAT2)对牛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对脂质代谢相关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ADV1穿梭质粒构建包含目的基因的重组穿梭质粒,将重组穿梭质粒与骨架质粒pGP-Ad-Pac载体共转染293A细胞,制得过表达腺病毒载体Ad-DGAT2,用Ad-DGAT2与Ad-NC(阴性对照组)感染牛前体脂肪细胞;用油酸诱导分化96 h后,利用油红O染色观察脂滴生成情况,并检测甘油三酯(TAG)和脂联素(ADP)含量;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脂肪生成相关基因表达情况;最后对其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过表达DGAT2基因可显著增加脂滴数量及TAG、ADP含量(P<0.05),可显著上调磷酸甘油途径DGAT1、甘油磷酸酰基转移酶4(GPAT4)、酰甘油磷酸酯酰基转移酶4(AGPAT4)以及脂质代谢途径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PPARγ)、脂肪分化相关蛋白(PLIN2)、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的mRNA表达水平(P<0.05)。转录组测...  相似文献   
106.
本研究旨在探索延边黄牛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CoA desaturase 1,SCD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以157头36月龄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延边黄牛为研究对象,颈静脉采血提取基因组DNA,根据GenBank中牛SCD1基因序列(登录号:AC_000181.1),利用Oligo 6.0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PCR扩增SCD1全长基因后直接测序,分析其多态位点,并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蛋白结构;屠宰前测定活体重、胴体重、屠宰率、背膘厚等胴体性状,屠宰后采集背最长肌,测定眼肌面积、蒸煮损失、滴水损失、嫩度、系水力、pH、脂肪酸含量等肉质性状,并通过一般线性模型分析方法对延边黄牛SCD1基因SNPs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延边黄牛SCD1基因846 bp处存在A→G突变(g846 A→G)、1 022 bp处存在C→T突变(g1022 C→T),其中g1022 C→T突变导致丙氨酸(A)突变为缬氨酸(V),但未引起三级结构改变。关联分析结果表明,g846 A→G多态位点与延边黄牛宰前活重、胴体重、滴水损失及硬脂酸、亚油酸含量存在显著相关(P0.05);g1022 C→T多态位点与延边黄牛宰前活重、胴体重及硬脂酸含量存在显著相关(P0.05),说明上述2个位点与延边黄牛相关肉质性状存在显著相关,该突变位点可作为潜在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07.
试验旨在探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环格列酮)对延边黄牛骨骼肌卫星细胞成脂转分化的影响。试验分为4组:对照组(CON,不添加环格列酮)、CL组(5 μmol/L环格列酮)、CM组(10 μmol/L环格列酮)和CH组(20 μmol/L环格列酮),利用不同浓度环格列酮处理骨骼肌卫星细胞96 h后,通过油红O染色法和甘油三酯的测定来验证脂滴的形成,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定量的变化来验证脂肪细胞的生成。甘油三酯测定和油红O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环格列酮后,骨骼肌卫星细胞内有脂滴生成,且脂滴形成量和甘油积累量与环格列酮添加量呈正相关。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环格列酮组显著增加了成脂转录因子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和围脂滴蛋白-2(PLIN2)基因的表达,显著下调了成肌相关因子MyoD的表达(P<0.05),且所有蛋白与基因表达趋势保持一致,表明环格列酮可以促进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究犬脂肪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cAd-MSCs)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体外模型的抗凋亡作用,以期为利用干细胞治疗胰腺炎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①用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cAd-MSCs,用流式细胞术鉴定其干细胞标志物CD29、CD34、CD44、CD45、CD73和CD90的表达,用成脂、成骨和成软骨分化来鉴定其多向分化潜能;②用Ⅰ型胶原酶从小鼠胰腺组织中分离胰腺腺泡细胞(PACs),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ACs及胰腺组织中胰腺导管特异性基因CK19、β-胰岛细胞特异性细胞基因Insulin-1、α-胰岛细胞特异性基因Glucagon及PAC特异性基因PTF-1α、CPA-1、AMY2B的表达;③以10、20 μg/mL脂多糖(LPS),10、100 mmol/L雨蛙肽(Caerulein)以及10 μg/mL LPS+100 mmol/L Caerulein处理PACs,不添加药物培养的细胞为对照组,培养24 h后使用CCK-8检测PACs存活率,筛选体外构建内质网应激模型的最佳处理组(即模型组,P);用CCK-8检测对照组(Naive)及模型组(P)细胞0、2、4、8、12和24 h的存活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P组细胞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相对表达量;④为确定cAd-MSCs对PACs的作用方式,试验分为PAC组(仅PACs,Naive)、P组、间接共培养组(IC)、直接共培养组(构建PAC模型时与cAd-MSCs直接共培养,DC),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因在PACs中的表达水平;⑤在间接共培养系统中,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仅PACs,Naive)、对照组(PACs与cAd-MSCs共培养,C)、P组及试验组(药物处理的PACs与cAd-MSCs细胞共培养,T),细胞培养12 h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并用TUNEL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①分离培养的cAd-MSCs呈现成纤维样细胞形态,高表达干细胞标志物CD29、CD44、CD73及CD90,不表达CD34和CD45,且具备成脂、成骨、成软骨分化能力;②分离的原代PACs呈鹅卵石样,与胰腺组织相比较,AMY2B、CPA1、PTF1α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CK19、Glucagon、Insulin-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③与对照组相比,10 μg/mL LPS+100 mmol/L Caerulein组细胞存活率极显著降低(P<0.01),因此选为构建内质网应激模型的最佳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4 h时P组PACs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8、12、24 h均极显著降低(P<0.01);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Grp78、CHOP、Caspase-12蛋白的表达水平自4 h开始均极显著增加(P<0.01)。④与Naive组相比,P组TNF-α基因的表达水平极显著增加(P<0.01);与P组相比,IC和DC组TNF-α基因表达水平均极显著降低(P<0.01),后续用间接共培养系统进行试验。⑤在间接共培养系统中,与P组相比,T组Grp78、Caspase-12和CHOP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TUNEL检测结果显示,T组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 本试验成功构建SAP体外内质网应激模型,且证明cAd-MSCs对PACs内质网应激具有调控及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9.
为构建牛瑟氏泰勒虫p33双拷贝基因真核表达质粒,以牛瑟氏秦勒虫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SOE—PCR技术得到牛瑟氏泰勒虫p33双拷贝基因,将其先克隆到pMD18T—Simple载体,再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VAX1中,得到重组质粒pVAX1—2p33。对该重组质粒进行PCR、酶切鉴定及测序后,采用脂质体法将其转染到BHK-21细胞,用RTPCR和IFA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牛瑟氏泰勒虫p33双拷贝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VAX12p33构建成功并可以在BHK-21细胞中表达。本试验结果为p33双拷贝基因的免疫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0.
选择日龄、体况、体重相近的延边黄牛犊牛与韩延F1犊牛各12头(公、母牛各半),进行延边黄牛与韩延F1牛生长发育的比较研究.对哺乳期体重、体尺的测定结果表明:哺乳期公、母犊的平均日增重,韩延F1牛均高于延边黄牛;体尺增长量韩延F1公、母犊均分别高于延边黄牛公、母犊,其中体长、胸宽、胸深、尻长、坐骨宽等增长量差异显著(P<0.05);体高、胸围、腰角宽、管围等增长量韩延F1牛均高于延边黄牛,但差异不显著(P>0.05).除体躯指数稍小外,韩延F1犊牛的体长指数、胸围指数、骨指数、胸宽指数、尻宽指数均大于延边黄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