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4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经过2a三种育苗方式的试验结果得出:不同育苗方式对秧苗素质有一定的影响,决定秧苗素质的主要因素是播种量,秧苗素质好的育苗方式有利于提高稻谷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但不利于提高其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52.
水稻新品种通禾856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禾856是吉林省通化市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中晚熟水稻新品种,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逆性强等特点。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3.
不同插秧时间对产量及米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晚插秧时对于水稻的株高生长、分蘖发育、叶龄增长都没有太大的影响,而影响最大的是千粒重,其次是平均每穗粒数。早插秧时每穴有效穗数有所减少。晚插秧时虽然有利于提高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但不利于提高加工品质。本试验条件下,一般在5月25日前后5d开始和结束插秧,可以兼顾产量和米质。  相似文献   
54.
选用5个水稻品种,小区和大田种植,耙地前一次施用以木酢液为主要配方的生物有机肥,对照区施用同大田生产的化肥,分析了使用一次性生物肥的各产量因子与经济效益和对照的区别。结果表明:使用一次性生物肥小区平均增产9.22%,大田平均增产5%。与普通施用化肥相比节约成本175元/hm2,增加效益小区为1051元/hm2,大田为645元/hm2。  相似文献   
55.
通过对吉林省自然生态气候特点、水稻播种面积、区域分布、主导品种等基本情况的调查,概述了吉林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从产业整体发展来看,指出吉林省水稻发展还存在育种力量分散、栽培技术不完善和生产方式落后等问题。并结合吉林省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加强育种材料新资源创制基础研究、探索商业化育种流程、开展机械化与轻简栽培技术研究和提高原产地质量等促进吉林省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6.
3 a试验结果表明,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株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叶龄都有所增加,但成熟度和千粒重有所减少,但这种趋势氮肥施用量超过110 kg/hm2时差距不明显。氮肥施用量140 kg/hm2时产量最高,110 kg/hm2时效益最好。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都变劣。  相似文献   
57.
通禾857以辽粳5号为母本,通95-7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两年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8 870.3 kg/hm2,比对照品种秋光增产6.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853.9 kg/hm2,比对照品种秋光增产6.6%。该品种主要优点是高产、抗逆性强,主要缺点是单一氮肥施用量过高,整精米率下降。  相似文献   
58.
中国绿色食品的特色及其开发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中国绿色食品的概念、特征、标准到中国绿色食品的发展历程与前景以及中国绿色食品开发管理体系的基本特征等方面详尽阐述了中国绿色食品事业的特色,进而阐述了中国绿色食品开发的战略着眼点在于走农业产业化及产业集团化经营之路,并以建立市场准入规则为切入点,从产地和市场2个环节入手,实现从生产方式到生产过程,再到经营体制的全方位现代化,从而适应21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贸易新格局的需要。  相似文献   
59.
通过对龙锦一号田间自然变异产生的转绿型白苗“龙白—1”、“龙白—2”的外部形态特征、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白苗突变体“龙白—1”形态上与龙锦一号一致,产量持平;而“龙白—2”株高降低,分蘖减少,生物产量明显减少。生育期推迟,减产65.7%。  相似文献   
60.
吉粳88号是吉林省农科院水稻所参加国家863项目:“北方粳型超级稻育种技术及优质超级稻新品种培育”育成的吉林省首个超级稻品种,2004年9月通过省内外有关专家现场验收,百亩连片平均亩(667m2)产达到744.47kg。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