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8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内毒素组(Ⅱ组)和CA保护组(Ⅲ组)。3组动物经相应处理后分别在第3、4、8、12h采集肝脏作为检测样本,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4个时段中,Ⅱ组凋亡肝细胞百分比都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在3、12h,Ⅱ组极显著高于Ⅲ组(P〈0.01),在4h,Ⅱ组显著高于Ⅲ组(P%0.05);在8h,1I组肝细胞凋亡百分比呈上升趋势,Ⅲ组在3、4、8h3个时间点呈上升趋势,在12h有下降趋势。Ⅱ组Survivin的表达极显著低于Ⅰ组(P〈0.01),且Ⅱ组一直呈减少趋势;Ⅱ组极显著少于Ⅲ组(P〈0.01),Ⅲ组在3、4、8h这3个时间点呈下降趋势,在12h上升。结果表明,在内毒素血症中肝细胞凋亡与Survivin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的关系,而cA则能明显上调Survivin在肝脏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肝细胞凋亡,对由ET诱导的肝损伤有可能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内毒素在致大鼠肝损伤过程中对肝脏p53表达及Ca2+浓度的影响,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2组:Ⅰ组为NS对照组;Ⅱ组为ET致病组,2组大鼠分别于第3、4、8、12h每组各处死6只,采集肝脏分别用于p53表达的Western-blotting检测和Ca2+浓度的FCM检测。结果显示,Ⅱ组p53的表达明显高于Ⅰ组(P<0.01),且Ⅱ组一直呈上升趋势;Ⅱ组Ca2+的荧光指数明显高于Ⅰ组(P<0.01),且一直呈上升趋势。结果表明,ET能有效上调肝细胞p53蛋白的表达及Ca2+浓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探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体外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PAMs)后对IFN-γ及其关键信号分子IRF3和IRF7 m RNA转录的影响。【方法】从健康仔猪肺脏中无菌分离PAMs,分为对照组和PRRSV组,于PRRSV感染后的6、12、24、48和60 h收集各组PAMs及其上清液,应用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质量浓度和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组中PRRSV、IFN-γ、IRF3和IRF7的m RNA转录情况。【结果】PRRSV组IFN-γ的质量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PRRSV组IFN-γm RNA转录量在24 h和48 h显著升高(P0.01)、48h后降低,IRF3(P0.05)和IRF7(P0.01)m RNA转录水平在60 h显著降低。【结论】PRRSV感染PAMs过程中对IFN-γm RNA的转录呈现先抑制再激活后抑制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调控IRF3和IRF7的转录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造血干细胞(HSC)是血液系统中的成体干细胞,具有长期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分化为各类成熟血细胞的潜能。自噬是进化上保守的分解代谢过程,其中胞质成分(包括细胞器和大分子)被隔离成双膜结构并递送到内体和溶酶体,自噬的有效启动和完成对于细胞健康至关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造血干细胞失去了再生血液的能力,会促进疾病的发生。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自噬对于维持造血干细胞的特性及调节其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论文就近年来自噬与造血干细胞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15.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猪群中的一种免疫抑制性传染病,是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的主要疫病之一,应用各种诊断技术对该病做出准确的诊断是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前提。PRRS诊断技术包括检测病毒、检测血清抗体技术及分型诊断,涉及的技术和方法包括病毒分离、免疫组化、RT-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基因芯片技术等。每种诊断技术都有其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应根据研究目的及工作条件等综合情况予以选择,文章就各种诊断技术的原理、方法及特点进行了概述和比较,并对今后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云南部分地区反刍动物戊型肝炎病毒(HEV)血清流行病学特征,试验采用ELISA方法对收集的1 500只山羊和500头黄牛血清样本进行HEV抗体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按不同地区、物种和年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有590份(29. 50%)血清样本被检测为HEV抗体阳性。不同地区反刍动物血清HEV阳性率不同,红河地区最高,为55. 00%;丽江地区最低,为19. 48%。不同物种动物血清阳性率不同,黄牛血清HEV阳性率为44. 00%,山羊血清HEV阳性率为24. 67%。不同年龄山羊抗体阳性率不同,成年山羊组( 1岁)血清HEV抗体阳性率为32. 29%,幼年山羊组(≤1岁)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1. 11%,差异极显著(P 0. 01)。说明云南地区反刍动物种类、年龄和饲养地区是影响反刍动物HEV抗体阳性率的主要因素,应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控家畜戊型肝炎的传播感染。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体外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PAMs)对IFN-γ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选用PRRSV血清抗体和抗原均为阴性的4周龄健康仔猪3头,无菌分离PAMs,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PRRSV感染组(PRRSV组)、PRRSV+PHA组和RRRSV+Dex组,分别在培养6、12、24、48和60 h收集PAMs。运用荧光定量PCR检测IFN-γ和PRRSV mRNA转录情况。结果显示,PRRSV mRNA转录量在感染PAMs后6~24 h逐渐升高,在48 h有所下调,在60 h再次升高,IFN-γmRNA转录量在6~48 h逐渐升高,24、48 h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到60 h又恢复到对照组水平;与同时间点的PRRSV组相比,PRRSV+PHA组中PRRSV mRNA转录量有所下调,IFN-γmRNA转录量有所上调;而RRRSV+Dex组PRRSV mRNA转录量有所上调,IFN-γmRNA转录量所下调。结果表明,IFN-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PRRSV在PAMs中的增殖,IFN-γ的抑制可能是PRRSV导致细胞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骨髓来源的犬造血干细胞(cannie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cHSCs)的分离、鉴定和培养特性,建立体外培养最优条件,为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取3月龄犬骨髓,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 MNCs),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cHSCs并进行体外悬浮培养。用CCK-8法检测cHSCs在不同培养基、不同浓度胎牛血清(FBS)、不同细胞因子、不同cHSCs与cBMSCs接种比例条件下的细胞活性,筛选最优体外培养方案。使用台盼蓝染色计数法统计体外共培养1、7、14、21 d后cHSCs增殖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P0、P1、P2和P3代cHSCs表面标志物CD34分子阳性百分比以及干性基因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簇2(SOX2)和八聚体结合蛋白-4(OCT-4)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分离获得cHSCs,不同培养基中细胞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浓度FBS中,5%FBS组cHSCs活性显著低于10%、15%、20%FBS组(P<0.05),10%FB...  相似文献   
19.
将72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内毒素(ET)致病组、阳离子A(CA)保护组.3组动物经相应处理后分别在3、4、8、12 h采集肝脏作为检测样本,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损伤,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肝脏中硫化氢(H2S)含量.结果显示,NS组肝脏组织未见异常.ET组出现微循环障碍与细胞变性坏死等病变,CA保护组则病理变化程度较弱,出现的时间较迟;ET能够使肝脏组织中H2S水平显著升高,而CA保护组H2S在肝脏组织中的含量均显著低于ET组.结果表明,H2S参与了ET致肝脏损伤的病理过程,而CA通过下调肝脏组织中H2S的水平从而对ET的炎性损伤发挥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苏丹红Ⅰ对大鼠肝损伤及CYP 1A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苏丹红Ⅰ(SudanⅠ)对大鼠肝脏损伤及细胞色素CYP 1A1表达的影响,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SudanⅠ处理组,其中SudanⅠ处理组分为4个剂量处理组:Ⅰ组(265 mg/kg)、Ⅱ组(530 mg/kg)、Ⅲ组(795 mg/kg)和Ⅳ组(975 mg/kg),连续饲喂10天后采集肝脏作为检测样本。常规病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SudanⅠ对肝细胞的损伤情况,运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SudanⅠ对CYP 1A1表达的影响。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SudanⅠ处理组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超微结构变化为肝细胞胞浆内有脂肪滴,免疫组化试验结果显示:SudanⅠ处理组肝脏CYP 1A1基因表达蛋白的积分光密度极显著高于C组(P0.01),且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结果表明,SudanⅠ能够上调CYP 1A1基因的表达,从而发挥各种毒性效应,最终导致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