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81篇
林业   230篇
农学   57篇
基础科学   107篇
  118篇
综合类   732篇
农作物   75篇
水产渔业   161篇
畜牧兽医   286篇
园艺   126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1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杉木混交林营造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将杉木分别与檫树等10个树种混交试验,结论明显。檫树、木荷、香樟、光皮桦、马褂木、拟赤杨及马昆松适合与杉木混交;深山含笑混交后生长不良,桤木和银鹊树则全部死亡。从林分生长量看,杉木木荷混交林大于杉木纯林;杉木檫树、杉木香樟及杉木光皮桦混交林大于或相当于杉木纯林;杉木马褂木及杉木拟赤杨混交林生长量略小于杉木纯林。试验证明,混交林对改良土壤、恢复地力及改善林分生态环境有良好的效果,并有明显的抗性效益和社会效益。混交方式以梅花状和网格状为好,混交比例以1:5~1:6为宜。  相似文献   
992.
仓内稻谷干燥的多尺度多层结构热质传递模拟及试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研究仓内稻谷干燥的热质传递机理,确定稻谷颗粒内部不同组织结构特性对干燥过程的影响,以仓内稻谷堆为研究对象,针对谷粒的多层结构问题,运用多尺度理论、热质传递原理和孔道网络方法等知识,建立了仓内稻谷热风干燥的多尺度多层结构热质传递模型,并进行了稻谷堆热风干燥试验,模拟分析了仓内稻谷的干基含水率、温度分布以及孔隙汽相的温度分布等情况。结果表明:建立的热质传递模型可有效模拟仓内稻谷干燥过程,干燥器尺度下仓内稻谷的平均干基含水率的模拟值与试验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7.6%,颗粒尺度下单颗粒稻谷干基含水率的模拟值与试验值的最大相对误差约为6.8%;稻谷颗粒内部传热比传质速率快,颗粒内存在较大的水分梯度。稻谷胚扩散系数对干燥的影响较大,其次是稻谷壳扩散系数,稻谷衣扩散系数影响最小。研究结果为稻谷就仓干燥的品质及工艺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3.
为了缩短缢蛏中间培育周期,快速培育大规格商品苗种,试验稚贝放养的适宜规格和密度,2016年11月至2016年12月,在250 m~2的露天大型水泥池培育稚贝,并混养少量脊尾白虾。研究了不同泥土厚度(3cm、6 cm),养殖密度对大、小2种规格稚贝的壳长、壳高、体质量和存活率的影响。底泥厚度影响稚贝体形的生长,规格越大所需底泥厚度越厚,大规格稚贝在6.0 cm和3.0 cm的壳长分别为20.25±0.03 mm、18.58±0.06 mm(P0.05)。大、小规格稚贝的存活率分别为81.83%±0.69%、65.74%±0.83%;养殖密度影响稚贝的生长速度,稚贝规格和养殖密度的综合效果显示,大规格稚贝(10万粒/kg、壳长0.890±0.024 cm)适宜的放养密度为1.0~1.5万粒/m~2;小规格稚贝(20万粒/kg、壳长0.488±0.035 cm)适宜的放养密度为3.0~5.0万粒/m~2。培育30 d后,14.4 kg大规格稚贝收获196.4 kg,96.6%达到1.5~2.0 cm商品苗种;8.8 kg小规格稚贝收获苗种144.6 kg,68.4%达到1.5~2.0 cm商品苗种。探究了稚贝在水泥池进行中间培育的可行性,缩短了中间培育周期,能为缢蛏的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提供优质、健康的大规格苗种。  相似文献   
994.
高效松材线虫病预防注射药剂配制与林间药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防治松材线虫病,采用阿维菌素和甲维盐为主药,吐温等为表面活性剂,复配混合药剂;同时,模制长喙50 m L容积药瓶,组合成适合向松树注输药物的专用注射针剂,在松材线虫病发生林地开展树干注入药剂抗松材线虫病试验。林间抗松材线虫病试验,采用2种方法进行,即树干注入药剂后作人工接种病原松材线虫和自然感染病原松材线虫;同时,用日本专用松材线虫病预防注射剂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日本药物(A类药)对人工接种病原松材线虫具有75%的预防效果;自配的阿维菌素(C21类药)和甲维盐(C22类药)对人工接种获得50%和100%的预防效果,使自然感染松材线虫病的松树死亡率平降至2.70%;而对照试验的人工接种病线虫的松树死亡率为100%,自然感染松树死亡率为22.36%。结果表明:试验开发的松树注射剂阿维菌素C21和甲维盐C22,能有效预防松树个体的松材线虫病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995.
为了解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滩涂的环境状况,于2012年9—12月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滩涂底栖动物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进行了调查,并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s种类均匀度、种类丰度和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等4个指标参数分析了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调查所采获的底栖动物种类共有5门37种,主要由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和多毛类动物等组成;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滩涂9—12月4个月的平均生物量为13.33 g/m~2,平均丰度为50.06 ind./m~2;4个月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1.35~1.89,种类均匀度(J)为0.40~0.54,种类丰度(d)为4.64~5.16;4个月各类群生物组成中,生物量及丰度均以软体动物居首位,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滩涂底栖动物主要种类有微小螺Elachisina sp.、无齿相手蟹Sesarma dehaani、天津厚蟹Helice tientsinensis和卷曲裸嬴蜚Corophium yolutatator;应用等级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分析发现,9月、10月为一组,11月、12月为一组;ABC曲线结果显示,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滩涂底栖动物11月、12月受到严重干扰,9月和10月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扰动。研究表明,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滩涂底栖动物群落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有必要加强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底栖动物生态系统的修复。  相似文献   
996.
利用木聚糖酶预处理麦秸纤维,采用常规热压工艺制备脲醛树脂(UF)麦秸纤维板,并测试木聚糖酶处理前后UF麦秸纤维板的性能变化.结果表明:与未经木聚糖酶处理的UF麦秸纤维板相比,处理后的UF麦秸纤维板的内结合强度、弹性模量、静曲强度均显著提高.其中,内结合强度由0.34 MPa提高到0.67 MPa,弹性模量由2386.05 MPa提高到3121.75MPa,静曲强度由18.25 MPa提高到27.13 MPa;24 h吸水厚度膨胀率显著下降,由36.45%降至18.40%,且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标准合格品的要求.木聚糖酶处理后的UF麦秸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较大的刚度和阻尼;酶处理前后复合材料的Tg分别为98和127℃.因此,麦秸纤维经木聚糖酶处理后压制的UF麦秸纤维板热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997.
陇西县小杂粮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杂粮是小宗粮豆作物的俗称。泛指生育期短、种植面积小、种植地域性强、种植方法特殊、有特种用途的多种粮豆。主要包括荞麦(甜荞、苦荞)、莜麦、糜子、谷子、豌豆、蚕豆、扁豆、高粱等。小杂粮种植在陇西历史悠久,随着人们健康需要和膳食结构的改善,小杂粮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名优产品更是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998.
<正>1水肥管理每年冬、春、夏保证浇园1次。在施肥上采取"降氮、控磷、增钾","根施、叶喷、涂干"三者共进的模式。1)3~5年幼树。以氮为主,适量增加磷钾肥,促进扩冠。一般秋季趁墒施尿素0.5kg、钾肥0.5kg,春季同量施1次并进行浇灌。2)盛果期果园。采取"根施、叶喷"相结合的方法。秋季施基肥,667m2施腐熟农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好氧条件下MCLR在太湖沉积物-水体系中的生物降解过程,着重探讨了外加碳源、不同形态的氮源和磷源对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好氧条件下沉积物中MCLR经过8 d明显的迟滞期,于第16 d降解到检测限以下,说明太湖沉积物中的土著微生物具有降解MCLR的能力。外加氨氮、硝氮和碳源对MCLR的降解速率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而外加溶解性磷源可显著促进MCLR的降解(P〈0.01),说明在天然水体沉积物中,磷可能是MCLR好氧降解过程的限制性营养元素。这一结果对于正确评价水体中MC的微生物降解能力以及准确预测MC的浓度变化趋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云南省烟梗微波膨胀后致香物质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波膨胀技术处理云南省典型烟区烟梗,将微波处理和未用微波处理的烟梗均按常规工艺制成梗丝,分别测定了2种梗丝中致香成分的相对含量,检测出了8类77种致香物质,并对比分析了各种致香物质在处理前后的变化及其对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处理烟梗制成的梗丝与常规梗丝相比,醇类和酯类致香物质相对含量无显著性差异;酚类和烯烃类相对含量有显著差异,变化量分别为-10.98%和10.33%;醛类、酮类、酸类和杂环类相对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微波处理后其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27.54%、12.99%、39.15%和30.83%;烟梗经微波处理后感官品质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