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1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6篇
  10篇
综合类   105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89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白粉病是温室和温床黄瓜最严重的病害,蔓延甚速,被害的植株生长衰弱,产量显著降低,发病愈早,产量损失愈重。白粉病先在叶片上呈现出一个个白色薄层的斑点,继而叶上面斑点变得愈来愈多,后来在叶的下面也发生,最后当白色的病斑布满整个叶片时,叶子就干枯。这种病菌也可以发展到叶柄和茎上,除了黄瓜  相似文献   
72.
白蜡树是可克达拉市园林绿化主要树种之一,在行道树中具有较高的占比,但近年来饱受蛀干害虫的不断侵扰。为明确可克达拉市白蜡树蛀干害虫为害情况,对白蜡树蛀干害虫进行了调查研究。经过调查共发现4种蛀干害虫,分别是小线角木蠹蛾Streltzoviella insularis(Staudinger)、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咖啡脊虎天牛Xylotrechus grayii White和白蜡外齿茎蜂Stenocephus fraxini Wei。其中小线角木蠹蛾、白蜡外齿茎蜂和咖啡脊虎天牛均是新疆新记录种。白蜡窄吉丁和小线角木蠹蛾发生相对普遍且为害严重;白蜡外齿茎蜂在多数白蜡树都有观察到,主要为害上部枝梢;咖啡脊虎天牛仅在2株白蜡树上发现。  相似文献   
73.
以望谟北盘江国家湿地公园3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被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脆弱生态区域植被恢复提供技术支撑。选取乔木林、经济果树林、草地3个不同植被类型测定0—20 cm土层养分状况。结果表明:(1)在3种植被类型中,土壤C,N,P,K,AN,AP存在显著性差异;(2)土壤的C/N,C/P水平上,乔木林(18.58,84.20)、经济果树林(22.00,268.75)、草地(18.35,90.85)均高于我国陆地平均值;(3)土壤的N/P水平上,乔木林(4.51)、草地(5.13)<10,经济果树林(11.91)在10—20之间。3种植被类型中,土壤养分含量表现为乔木林>经济果树林>草地,且除AK外,其余土壤养分皆存在显著性差异。乔木林和草地土壤限制因素是N,而经济果树林是N和P。该区域在进行植被恢复管理时,可适当施加氮、磷肥,以提高土壤肥力,为植被恢复提供更多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74.
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贯彻与响应。通过实地调研、实证分析等方法,对“互联网+”背景下“南京高淳国际慢城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其存在网络营销不足、智慧化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完善、特色产品开发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互联网+”的时代背景提出了一系列优化措施,助力高淳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优化升级,也为我国其他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5.
以往国内外关于草地生态足迹的研究都采用牛肉来换算,这种方法对过度荒漠化草原地区来说不太适合.目前国内大多数研究者引用固定转换因子计算生态承载力.应用生态足迹法、"RS"技术及实地调研等方法,通过调整通用产量因子,弥补固定转换因子本身的不足,提高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适合度.在此基础上,开展乡(苏木)尺度生态足迹定量研究.结...  相似文献   
76.
不同来源牛体外胚胎与牛子宫内膜细胞共培养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初步建立有效的牛胚胎与子宫内膜细胞的体外共培养体系。本实验分别将体外受精第7天后的胚胎和孤雌激活,与培养7天的胚胎与子宫内膜细胞共培养,在48 h和72 h后分别统计体外受精实验组和孤雌激活实验组的孵化率。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室培养条件下,在与子宫内膜细胞共培养48 h后,体外受精胚胎和孤雌发育胚胎在孵化率上存在显著差异(40±5)%、(25±5)%,(P<0.05);与子宫内膜共培养72 h后,孵化率无显著差异(70±8.66)%,(65±5)%,(P>0.05)。本实验证明了在体外环境下,牛体外胚胎与子宫内膜细胞共培养后能够正常孵化,可以初步建立起牛体外胚胎与子宫内膜细胞的体外共培养体系,并为进一步研究该体系对牛体外胚胎培养质量的影响奠定一些基础。  相似文献   
77.
目的:分析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在发酵乳后熟期间产乙醛特性,并研究乙醛合成与其关键调控基因表达量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传统发酵乳制品中筛选出的具有优良发酵特性的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为研究对象,将各试验菌株在复原全脂乳中进行单菌发酵,发酵结束后(pH4.5~4.6)于4℃冷藏后熟,测定48 h内发酵乳中的乙醛含量;采用反转录定量PCR技术检测乙醛合成关键调控基因pdc、pdh、ald、ldh的表达特征.结果:6株嗜热链球菌产乙醛量介于2.59~14.53 μg/g之间,6株保加利亚乳杆菌产乙醛量介于9.17~39.45 μg/g之间;乙醛合成量随着基因pdc、ald及pdh表达量的升高而增加,而与基因ldh的表达量呈负相关.结论:发酵乳后熟期间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不同菌种、不同菌株乙醛产量差异显著,相同菌株在不同后熟时间产乙醛量差异明显,存在菌株特异性和时序变异性;调控基因pdc、pdh及ald具有促进乙醛合成的作用,基因ldh的表达不利于乙醛含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78.
以保加利亚乳杆菌生产菌株结合实验室不同分离源的库存菌株为研究对象,评价保加利亚乳杆菌后酸化过程.选取12株分离自蒙古国不同地区发酵乳制品中保加利亚乳杆菌菌株结合1株商业菌株为研究对象并发酵酸奶,在发酵完成后的低温贮藏阶段(0~48 h、7d、14d和21 d),分别测定菌株发酵酸奶所需时间、贮藏期间滴定酸度、pH值以及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机酸含量,综合发酵产酸特性和酸奶后发酵过程中酸组分含量变化,最终得到弱后酸化菌株IMAU20458.  相似文献   
79.
探寻物种共存的内在机制一直都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焦点,也因而出现了大量的理论和假说.通过分析发现,绝大多数物种共存理论和假说都与竞争理论有着紧密联系.为了揭示竞争在物种共存中的作用,对竞争的涵义、本质以及有关竞争理论的争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借助新的物种共存理论和假说与传统竞争理论之间的对比分析,对竞争在物种共存中的作用给予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80.
于田绿洲盐渍化土壤盐分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含盐量对作物的生长有较大影响,分析土壤盐分动态变化对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和提高农作物产量有较大意义.对塔里木盆地南缘克里雅河流域于田地区典型盐渍化地进行两次野外调研,在GPS定点,土壤采样及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借助Excel、SPSS等统计软件对研究区不同时期土壤含量盐及pH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平均pH为9.18,属于碱土,盐分含量表聚强烈,同3月比较,5月土壤剖面盐分含量及pH呈上升趋势.土壤阳离子主要以Na+、K+、Ca2+、和Mg2+为主, 各阴离子在土体中的含量依次为 Cl->CO3->SO42- >HCO3-,以氯化盐最为活跃,硫酸盐次之,碳酸盐较稳定.以0~20 cm为例对盐离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3月和5月各离子之间及各离子与总可溶性盐之间的相关性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