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2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
为优化颗粒细胞单层共培养体系,研究了不同类型、不同种属的颗粒细胞单层及不同时间更换培养单层对黄牛孤雌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卵裂率、囊胚率和囊胚孵出率而言.壁颗粒细胞单层组与丘颗粒细胞单层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来自黄牛、猪和小鼠的颗粒细胞单层在支持黄牛孤雌胚胎体外发育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就囊胚率而言,共培养的第3天和第6天两次更换单层分别与共培养的第4天更换单层和始终不更换单层的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第4天更换单层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所以.不同类型和不同种属的颗粒细胞单层都能很好地支持黄牛孤雌胚胎的体外发育.在胚胎的体外发育过程中更换培养单层可以明显提高胚胎的囊胚率和囊胚孵出率,并且在共培养的第4天更换培养单层可以得到较高的囊胚率.  相似文献   
12.
试验采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前列腺烯醇(PG)3种不同的激素,处理后备母猪并进行配种、手术取卵,观测卵巢,收集胚胎并进行胚胎计数.结果表明,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组合能显著提高母猪胚胎的数量(P<0.05):而前列腺烯醇处理只表现出诱导发情并能正常排卵的效果,但没有提高胚胎数量的作用(P>0.05).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技术在动物遗传改良上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几种比较常用的转基因方法.包括显微注射法、脂质体介导法、电转染法、胚胎干细胞法、病毒载体法、精子载体法、卵巢直接注射法.传统的转基因方法与基因打靶、体细胞核移植、RNA干扰以及线粒体转移技术相结合,在基因功能研究和疾病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在植物上出现的外源基因清除技术,为我们在动物上彻底去除外源基因的影响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为构建带有组氨酸标签(his-tag)的日本血吸虫谷胱甘肽硫转移酶(sjGST)表达载体。以载有sjGST基因的载体PGEX-KG为模板,PCR扩增sjGST基因,并在进行酶切和基因测序后将其克隆到pET28a载体上。运用生物学软件与具有代表性的血吸虫GST基因进行比对并对可能的表达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CR产物与3种sjGST基因有99%的同源性。重组载体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15.
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新城疫病毒F48E9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技术,成功获得了该病毒HN基因中两个不交叉的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790bp和579bp.将这两段基因分别克隆到pGEM-T vector中,经酶切鉴定和测序后克隆到原核表达栽体pET-28a,PCR和酶切鉴定表明,克隆的两个新城疫病毒基因片段已经正确地插入到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之中.  相似文献   
16.
多重RT-PCR快速检测禽流感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参考H1-H15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核蛋白(NP)基因序列以及H5、H6、H9亚型AIV血凝素(HA)基因,共设计4对引物,建立了2对引物扩增AIV的NP、HA基因的多重RT-PCR方法.应用此法分别对H5、H6、H9亚型AIV尿囊液RT-PCR,电泳,回收预期片段进行测序,并同Genebank的注册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也对NDV、IBV、IBDV尿囊液以及3种亚型AIV尿囊液的2倍系列稀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3种亚型AIv尿囊液均出现2条特异性条带,经测序确证为目的扩增片段,BLAST的同源性初步判断3种AIV的亚型为H5N1、H6N2、H9N20对NDV、IBV、IBDV的RNA扩增未见2条目的条带,判断为阴性,说明该法特异性强:能对3种亚型AIV尿囊液64~128倍稀释的样品检测出AIV,表明其灵敏度高.该检测法检测的整个过程仅需4h,实现了AIV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7.
研究培养液中血清的添加时间和添加浓度及不同培养体系对牛孤雌胚胎体外发育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牛成熟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的第3天添加10%的FBS对孤雌胚的体外发育效果良好.4 种培养体系在孤雌激活后的第3天添加10%的FBS,平均囊胚率分别可达46.25%(SOFaa)、43.58%(CRlaa)、40.25%(KSOMaa)、17.98%(TCM199);TCM199组的囊胚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SOFaa优于CRlaa和KSOMaa组,但差异不显著(P>O.05).  相似文献   
18.
从转基因动物研究的目的出发,探讨转基因动物研究的不同思路,分析使用各种载体所考虑的基本出发点,说明受体动物遴选所需要考虑的因素,总结了转基因方法的技术特点,提出转基因动物检测手段的设计原则,论述了转基因动物繁殖的必要性,为从事转基因动物方面的研究提供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胎龄、消化液、培养液对转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分离和培养的影响,并对其生长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12.5~14.5d胎龄的GFP-MEF分离效果最好,0.25%胰蛋白酶+0.02%EDTA所用时间短,消化后培养细胞贴壁率高;GFP-MEF形态以小梭形为主,呈漩涡状、鱼群状生长;最佳培养液为DMEM添加10%胎牛血清。研究获得了实验室分离制备GFP-MEF的方法,为制作饲养层和进一步构建转基因动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自从十九世纪猪的人工授精技术取得初步成功以后,世界各国便纷纷开始了畜禽的人工授精试验。时至今日,猪的人工授精技术在世界的普及率已达饲养量的60%以上。我国猪的人工授精技术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试验,并逐步推广,当时主要应用于外来猪种杂交改良我国地方猪。真正大范围的普及应用则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尤其是近十年来,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大型养猪场的建立,人工授精技术才为广大养殖场经营者接受并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