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6篇
  7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沤肥浸渍液对黄瓜霜霉病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道在温室条件下堆沤半年以上的各种家畜粪肥浸渍液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其机理初步研究,经3次重复试验得出:马粪沤肥浸渍液对黄瓜霜霉病的平均抑制率为67.33%,牛粪沤肥浸渍液对黄瓜霜霉病的平均抑制率为66.10%,羊粪、猪粪沤肥浸渍液也分别对黄瓜霜霉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低于马粪、牛粪。马粪、羊粪沤肥浸渍液经100℃高温2h灭活后对黄瓜霜霉病仍有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高于相应非灭活的沤肥浸渍液。经沤肥浸渍液处理的植株,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比对照明显增高,致使黄瓜抗病性增强。  相似文献   
22.
 枯萎菌拮抗蜡状芽孢杆菌BC98-I分泌产生的抗真菌物质经粗提、Sephadex G100和DEAE52柱层析分离纯化后,得到了抗菌馏分P1D4。该馏分达到了电泳纯,SDS-PAGE电泳检测其分子量约为3.5kD,等电点为4.65。又经MALDI-TOF质谱检测,该馏分为精确分子量小于或等于1531.71D的多肽。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馏分P1D4由Asp、Glu、Ser等12种氨基酸组成,富含酸性和极性氨基酸。结合以往研究结果,目标产物热稳定性好,对胰蛋白酶和蛋白酶K有良好耐受性,初步认为属低分子量的环状多肽。  相似文献   
23.
乙草胺在土壤环境中的降解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采用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了乙草胺在不同土壤中的降解动态。结果表明,在未灭菌的土壤中,乙草胺3种添加浓度(1.25、2.5和5.0mg·kg-1)处理的半衰期为2.8~5.1d,远远小于在灭菌土壤中3种添加浓度处理的半衰期(20.0~25.1d);乙草胺在偏碱的华北褐土中降解较快,2.5mg·kg-1处理的半衰期为4.2d,而在偏酸的东北黑土和湖南红土中降解较慢,半衰期为6.5~10.7d;土壤相对含水量由13%增至27%,乙草胺降解半衰期由7.3d缩短至3.0d;随着环境温度增高(20℃上升至30℃),乙草胺降解速度加快(半衰期由5.7d缩短至3.3d);乙草胺在黑暗条件下降解半衰期为3.8d,而在光照条件下的半衰期为5.2~6.5d。可见,5种试验因子对土壤中乙草胺的降解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土壤微生物是影响乙草胺降解的主要因素,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如偏碱的土壤、较高的环境温度和土壤湿度等,对土壤中乙草胺的降解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4.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第36届大会有关农药部分的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第36届CAC大会的基本情况、主要议题和成效及会中参加主席国秘书处见面会等活动,并根据大会议题的讨论情况,结合我国农药登记管理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建议。加强议题研究、加快CAC标准转化、加大科技投入、拓展CCPR主席国的国际平台等,将有利于提高我国农药登记管理水平,更有利于保证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25.
山西省芦笋病害现状及无公害生产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山西省芦笋主要病害茎枯病和枯萎病的为害程度、病害侵染规律、相关因素以及对芦笋污染因素(如滥用农药的污染、大气和酸雨的污染、土壤的污染、肥料污染等)进行分析,提出了山西省芦笋无公害生产技术,即选用抗病品种、种子消毒、选择适宜的定植田、科学合理进行病害防治、平衡施肥、合理灌溉、搞好大田管理减少发病因素等措施。  相似文献   
26.
为考察氯氰菊酯在茼蒿和油麦菜上的残留行为,于2016年在山西、山东、天津、安徽、云南和河南进行了氯氰菊酯在茼蒿和油麦菜上的规范残留田间试验。两种作物均包括6地的最终残留量试验和1地的消解动态试验。按照现行的蔬菜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测定的国家标准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对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氯氰菊酯在茼蒿和油麦菜上的消解动态均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2 d和1.8 d。最后一次施药3、5和7 d后,氯氰菊酯在茼蒿上的残留中值分别为1.64、1.19和0.89 mg/kg,在油麦菜上的残留中值分别为0.84、0.50和0.28 mg/kg。结合不同试验点试验期间昼夜平均气温发现,气温对氯氰菊酯在茼蒿和油麦菜上的残留量有明显影响。施药期间较低的气温下,氯氰菊酯在茼蒿和油麦菜上消解缓慢,残留风险明显增大。建议在实际生产中遇到低温天气应适当延长采收间隔期,另外在开展农药残留田间试验时应重视气象条件对残留试验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B96-Ⅱ发酵液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所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农药新品种。通过多年多点试验,采用B96-Ⅱ发酵液蘸根或灌根后,研究其对蔬菜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其对甜椒、辣椒、番茄、西葫芦、茄子、油菜、甘蓝、大蒜等蔬菜土传病害均有显著的防治效果;与对照相比,对甜椒、辣椒病害的平均防效为80.6%;对番茄病害的防效为81.6%;对西葫芦病害的防效为74.4%;对油菜、甘蓝、茄子、大蒜病害的防效分别是82.6%,77.1%,65.5%和65.7%。同时,B96-Ⅱ发酵液蘸根和灌根后对以上蔬菜均有明显的促生作用,无论株高、株质量、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促生效果多分布在10%~30%,具体与使用时间、次数、方法及水肥管理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8.
家畜沤肥浸渍液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及作用机理探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家畜沤肥浸渍液对黄瓜枯萎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猪粪、马粪和牛粪沤肥浸渍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8.9%~92.5%、18.6%~72.1%和38.5%~72.8%。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沤肥浸渍液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小孢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马粪、牛粪、猪粪沤肥浸渍原液的抑制率分别达到89.4%、98.6%和90.3%,抑制率随稀释度增加而减小;(2)沤肥浸渍液中的部分微生物对黄瓜枯萎菌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29.
农药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阐述了农药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即农药的漂移、挥发和光解;农药的动、植物吸收;农药的地表径流;农药的土壤滞留和吸附;农药的土壤淋溶;农药的生物、非生物降解。作者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讨论了农药的土壤环境行为与土壤理化特性及与农药理化特性的关系,并对农药非点源污染的治理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0.
戊唑醇及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残留行为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玉米及其秸秆中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和C18净化,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仪(UPLC-MS/MS)检测。结果表明:在0.0025~0.1 mg/L范围内,戊唑醇及吡唑醚菌酯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9。鲜食玉米及成熟玉米籽粒在0.01、0.1和1 mg/kg,青玉米秸秆在0.01、0.1和2 mg/kg,成熟玉米秸秆在0.02、0.2和6 mg/kg添加水平下,戊唑醇在玉米及其秸秆中的添加回收率在75%~10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3%~6.0%之间;吡唑醚菌酯在玉米及其秸秆中的添加回收率在76%~101%之间,RSD在2.1%~8.4%之间。30%戊唑醇·吡唑醚菌酯悬浮剂以有效成分180 g/hm^2剂量施药3次,分别于末次施药后21和28 d采集的鲜食玉米及成熟玉米籽粒中,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残留量均低于定量限(0.01 mg/kg),也低于CAC、EU和EPA的最大残留限量值(MRL)。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一般人群戊唑醇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为0.1545 m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8.2%;一般人群吡唑醚菌酯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为0.45 m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24.0%。因此,建议在玉米上使用30%戊唑醇·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时,最高施药剂量为有效成分180 g/hm^2,最多施药3次,施药间隔为7 d,安全间隔期为21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