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4篇
农学   74篇
基础科学   4篇
  46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4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土壤深松对小麦根系活性的垂直分布及旗叶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土壤深松打破犁底层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状 ,从而改善小麦根系的生长条件。与对照 (未深松 )相比 ,小麦的群体根系活性明显提高 ,垂直分布下移 ,使深层土壤的群体根系活性相对提高 ,进而对延缓地上部衰老和提高产量产生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2.
有机肥对小麦根系生长及根系衰老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31  
采用土柱栽培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有机肥对小麦根系生长及根系衰老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可促进小麦根系的生长和根系在深层土壤中的分布,使小麦根系的总鲜重和深层土壤根系鲜重明显增加;提高不同土层、特别是深层土壤中根系的活力,使小麦生长后期保持较高的根系吸收养分的能力。有机肥可促进根系对氮、磷、钾的吸收和向子粒中的转移,使氮、磷、钾在子粒中的分配量增加;而且能抑制根系的膜脂过氧化作用,使不同土层小麦根系SOD活性提高、MDA含量降低,从而延缓了根系的衰老。  相似文献   
13.
灌水量对济麦20籽粒和蛋白质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灌水处理对济麦20干物质积累动态、籽粒和蛋白质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拔节水和开花水(灌水量120 mm)的处理较其它灌水处理显著提高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及水分利用率,是高产高效的节水灌溉方案。  相似文献   
14.
播期对优质强筋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利用济南17和淄麦12在泰安和烟台两地进行了播期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调节播期可以改变小麦的生育进程、群体结构和灌浆阶段,使其处于较优的温度条件并由此而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过早或过晚播种均对产量和品质不利,加工品质最优的处理不一定是产量最高的处理,但一定是产量较高的处理,产量高的适宜播期和品质优的适宜播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15.
黄淮麦区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淮麦区的生态特点,研究了冬小麦超高产(产籽粒9 000kg/hm2)栽培的理论与技术.结果指出,于土肥水条件良好的高产麦田,在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基础上,小麦开花至成熟阶段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与植株生育后期早衰的矛盾,是高产(产籽粒6 000~7 500kg/hm2)向超高产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揭示了高产条件下小麦的衰老规律,划分衰老阶段,探索出延长缓衰期、缩短速衰期、保持较长的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同步提高的小麦由高产达到超高产的途径.研究出包括建立具有超高产潜力的两种类型品种的合理的群体结构和产量结构,氮肥后移,根据超高产麦田需肥特点施用氮、磷、钾、硫元素,培育超高产麦田土壤肥力等措施的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6.
由于2003年气候因素的原因,山东省冬小麦播种进度慢于往年,形成了早茬麦、适期麦和晚茬麦,水浇麦、旱地麦等多种类型小麦并存之势。与往年相比,适期播种的小麦面积减少,晚茬麦的面积增加。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各种因素,在春季因苗因地分类采取科学的栽培技术,就能够促  相似文献   
17.
施氮量对小麦强势和弱势籽粒氮素代谢及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研究了施氮量对强筋小麦强势粒和弱势粒氮素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势粒的蛋白质含量和单粒蛋白质积累量在灌浆过程中均大于弱势粒,强势粒开花后21 d前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花后28 d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弱势粒,是强势粒蛋白质积累速率快的生理原因。成熟期,同一施氮处理强势粒的清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和谷蛋白大聚合体含量大于弱势粒,而球蛋白含量小于弱势粒。适量施氮,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和积累量显著增加,强势粒和弱势粒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之间的差异减小,蛋白质含量和积累量的差异亦减小;当施氮量由150 kg·ha-1增至240 kg·ha-1,弱势粒蛋白质含量增加,而强势粒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变化;随施氮量增加,籽粒的各蛋白质组分含量呈增加趋势,不同粒位不同蛋白质组分的增幅不同,以弱势粒中谷蛋白含量和谷蛋白大聚合体含量的增幅大,说明施氮量对籽粒蛋白质和蛋白质组分含量的调控主要是通过对弱势粒的调控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的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小麦氮素利用和土壤硝态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底追比例均为5:5,处理2(纯氮施用量为168kg/hm^2)与处理1(纯氮施用量为240kg/hm^2)比较,处理2成熟期植株中土壤氮素的积累量,肥料氮的利用率均高于处理1的,但处理2的土壤硝态氮含量低;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纯氮施用量均为168kg/hm^2,氮肥全部用于拔节期追施的处理3与处理2比较,处理3成熟期植株中土壤氮素的积累量,籽粒蛋白质含量、面团稳定时间和0~40cm土层土壤硝态氮的含量均高于处理2的;肥料氮的利用率和籽粒产量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成熟期不同处理0~6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均低于播种前,在60~80cm土层形成累积峰并高于播种前,但80cm以下层次与播前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普通小麦的籽粒产量是单位面积粒数和粒重的函数.粒重取决于籽粒生长速率和持续期.籽粒数及其影响因素已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对籽粒生长特性与产量的关系及其在育种中的价值尚未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20.
灌溉量对冬小麦产量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池栽条件下灌溉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灌溉增加了籽粒产量,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试验还表明:灌溉处理0~80cm土层的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而在80~200cm土层的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在成熟期,两次灌溉总量为180m(m每次灌90mm)的处理W6硝态氮含量在160~200c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向深层运移幅度最大。本试验中,两次灌溉总量为90m(m每次灌45mm)的处理W3的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和收获指数均较高,且土壤硝态氮损失少,为最佳灌溉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