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4篇
农学   74篇
基础科学   4篇
  46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4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6 毫秒
81.
高产小麦强势和弱势籽粒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3,自引:10,他引:33  
 小麦强势粒中蔗糖含量在开花后 2 5d前高于弱势粒 ,花后 2 5d低于弱势粒 ;强势粒中SS(蔗糖合成酶 )、ADPGPPase(ADPG焦磷酸化酶 )、S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 )和GBSS(束缚态淀粉合成酶 )活性高于弱势粒。研究结果表明 ,灌浆前期淀粉合成底物的供应 ,以及SS、ADPGPPase、SSS和GBSS活性与淀粉合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2.
施氮量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及加工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5,自引:8,他引:105  
 研究了氮肥用量对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变化及加工品质的影响 ,分析了蛋白质各组分含量和比例与加工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增施氮肥能够显著提高籽粒蛋白质各组分的含量 ,但对各组分含量提高的幅度存在差异 ,其中清蛋白、球蛋白和谷蛋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所占的比例升高 ,而醇溶蛋白和剩余蛋白则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所占比例下降。增施氮肥能够显著提高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 ,延长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 ,提高吸水率。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与麦谷蛋白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发现增施氮肥提高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并改变了蛋白质各组分所占的比例 ,增施氮肥是改善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3.
土壤水分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姜东燕  于振文 《核农学报》2007,21(6):641-645
本文综述了土壤水分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土壤水分既影响小麦产量,也影响其籽粒品质;土壤水分缺少能够影响器官发育,使叶面积减小,叶绿素含量降低,群体叶片光合性能下降。土壤水分缺少还使开花后的光合产物减少,造成灌浆物质不足,原贮存在营养器官中的物质向籽粒的运转速度加快,贮存物质在粒重中的比例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粒重和产量的降低。同时,土壤水分也影响小麦品质,主要表现在蛋白质和淀粉上。  相似文献   
84.
土层厚度对旱地小麦氮素分配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省旱地大多瘠薄,土层厚度对旱地小麦产量尤为重要,土层越厚,其保水保肥效果就越好[1]。1996~1997年度山东莱阳旱地小麦经省实打验收,实打面积1.65亩(1hm2=15亩),其土层厚度在200cm左右,创亩产693.64kg。为了探讨土层厚度对旱地小麦氮素分配利用及其产量的影响,我们设计了此项试验,以期为旱地小麦高产高效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5.
小麦边行优势及其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与其它作物组成的间套种植方式,是我国小平等生产的重要形式。通过对不同带型小麦边行优势的研究,理论模拟了间套条件下小麦产量的变化规律,提出了间套优势的概念和对小麦种植方式进行优化评价的思路。通过实践验证“20 40”小麦种植模式是间套通用性强、适应性广、夏秋双高产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86.
公顷产10000kg小麦氮素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泰山23和济麦22为试验品种,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对单产高达10 000 kg hm-2的小麦进行了施氮量和氮素吸收转运和分配特性的研究。在2006—2007年生长季,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籽粒产量先增加后降低,施纯氮240 kg hm-2 (N240)和270 kg hm-2(N270)处理的产量分别达9 954.73 kg hm-2和10 647.02 kg hm-2,比不施氮肥处理(N0)分别增加11.20%和18.93%。与N0处理相比,施氮处理显著增加了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籽粒氮素积累量和开花后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的转运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成熟期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呈先增后降趋势,以N270处理最高;开花后营养器官氮素向小麦籽粒转运量和转运率先升后降,转运量以N270处理最大,为213.78 kg hm-2;而转运率以N240处理最高,为67.98%。随施氮量的增加,小麦成熟期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再分配量和再分配率先增后降,均以N270处理最高;开花后干物质积累对籽粒的贡献率亦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以N240处理最高。2005—2006年的试验结果呈相同变化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小麦产量水平达10 000 kg hm-2时的适宜施氮量为240~270 kg hm-2,可供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87.
9000 kg/公顷小麦施氮量与生理特性分析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在本试验生产条件下和施氮量范围内, 具有9000 kg/hm2产量潜力的品种鲁麦22与7500 kg/hm2产量潜力的鲁麦14相比较, 鲁麦22品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开花后旗叶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长, 旗叶磷酸蔗糖合成酶(SPS)活性和籽粒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pase)活性高, 标记旗叶的14C同化物滞留在标记叶中的比例少、向籽粒分配的  相似文献   
88.
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根叶生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为探明烯效唑对小麦的增产机理,通过常规田间试验和土柱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施氮条件下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根、叶生理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提高了根系活力,使根系对32P的吸收强度增加了20.2%,并大量分配给分蘖,比对照提高了5.7倍。叶面积显著增加,光合能力增强,单株对CO2的同化力提高了25.9%,14C同化物分配给根系和分蘖节的比例提高。生育后期,根、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增强,丙二醛(MDA)的含量降低。烯效唑的使用浓度以20 mg·kg-1为最佳。  相似文献   
89.
小麦含氮百分数和植株对氮素的吸收,与由于增施氮肥致使小麦对氮索的利用有所差异是一致的。已经明确,茎和籽粒的含氮量及吸收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有人提出,为了提高氮素的利用率,应使更多的氮素由秸秆转移到正在发育的籽粒中。所以,以二对矮秆基因小麦Kalyan Sona为对照种,对高产的三对矮秆基因小麦H.D.1941和U.P.301进行氮素利用方面的研究,是完全必要的。材料和方法试验用3个小麦品种(Kalyan Sona,  相似文献   
90.
能过随机区组试验和相关的方法,研究了两种土壤肥力条件下小麦开花后植株体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动态及其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开花后小麦植株各器官游离氨基酸含量均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土壤肥力高能够显著提高各器官中的游离基酸含量,并延长维持高水平的时间,进而促进籽粒蛋白质合成,提高籽闰蛋白质含量和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