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51篇
水产渔业   73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泥河水库鲢、鳙鱼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泥河水库鲢鳙鱼的生长规律,根据菜亚的鱼体长和鳞长的关系式LnL=Sn/S分别推算出链鱼和鳙鱼的生长速度体长增长值,并计划出泥河水库鲢鳙鱼的体长与体重的关系,肥满度和生长方程,体长和体重的关系式分别为:鲢鱼W=0.4133L^2.2011,鳙鱼W=0.02395L^2.9444,肥满度分别为:鲢鱼K=1.779,鳙鱼K=1.926,生长方程分别为:鲢鱼:Lt=126.87[1-e^-0.0963(t 0.1566)] Tw=46021[1-e^-0.0989(t-1.1293)]^3;鳙鱼:Lt=149.36[1-e^0.0912(t 0.23tt)] Wt=96530[1-e^-0.0792(t-0.2532)]^3。  相似文献   
102.
2018年春季(5月),在呼伦湖及其周围水域不同类型水体中设置28个采样点(呼伦湖湖域17个,周围河流流域11个)调查了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监测了水环境因子,探讨了呼伦湖及其周围水域春季浮游植物功能群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季在呼伦湖及其周围水域中共鉴定出7门80种浮游植物,其中呼伦湖中以绿藻门为主,而周围河流流域则以硅藻门为主。调查区域浮游植物共分为20个功能群,其中C、X2、J和D为重要功能群。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和RDA分析均表明:化学需氧量和电导率是影响呼伦湖及其周围水域浮游植物功能群最主要的水环境因子,功能群C和D同化学需氧量和电导率显著负相关,功能群J同化学需氧量和电导率显著正相关,而功能群X2受水温和溶解氧影响较大,同水温和溶解氧显著正相关。用GB3838-2002评价标准评估各采样点的总氮、总磷及化学需氧量结果表明,呼伦湖内(M9、M16)水质极差,总氮、总磷和化学耗氧量均超过国家V类水标准(2mg/L、0.2mg/L、40mg/L);呼伦湖内西岸(M10~M13)、湖中心(M22~M24)以及周围水域的呼和诺尔(M3)、乌兰诺尔(M27)水中总磷和化学需氧量污染极为严重。结果发现,周围河流水质明显优于呼伦湖内水质。  相似文献   
103.
2005年秋对安邦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底栖动物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通过DPSv7.55软件分析密度和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联度;利用指示生物和生物学指数评价水质现状.研究结果为.安邦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型底柄动物17种,水生昆虫中摇蚊属占绝对优势类群;底柄动物密度在分布区内变化为:D边缘区D核心区、D上游D下游;底栖动物密度与环境因子中的营养盐DIP关联最大;物种多样性与水体营养水平呈相反趋势.目前安邦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水体有向富营养水平过渡的趋势.利用底柄动物群落结构与理化指标相结合能反应水质状况,因此该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安邦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水质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4.
应用双向指示种(TWINSPAN)技术对海浪河春季的7个采样点进行分类和水质评价研究;共采集到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3大类,包括4纲7目9科14属共18种;结合污染指数,TWINSPAN分析结果表明海浪河春季采样点划分为四个类型,海浪河大桥6#点水质最好,其次为海南桥7#采样点,河夹大坝1#、2#点水质较差,3#、4#、5#采样点水质最差,但根据污染指数评价标准来看,水质都处于不同程度的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105.
2008年8月,对松花江哈尔滨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同时对水域环境影响作出评价。结果显示:松花江哈尔滨段夏季共有浮游植物7门43属72种,含5个变种。种群结构以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为主。优势种以蓝藻门、绿藻门及硅藻门的小环藻为主。基于优势种、丰度、生物量、污染指示群落和理化指标综合评价,松花江哈尔滨段夏季呈富营养状态。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的建设使松花江哈尔滨段的水位升高和流速降低,从而造成此水域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由硅藻缓慢向蓝、绿藻演替,易发生水华。  相似文献   
106.
鲑鳟鱼类作为对温度和周围环境比较敏感的冷水性鱼类,气候变化尤其是全球温度升高引起环境的相关变化对其影响明显。本文针对国内外有关气候变化对鲑鳟鱼类栖息地及相关生物学影响的研究情况,先从从栖息地环境方面阐述了气候变化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又从温度、CO2浓度、降雨量及酸雨的增加、紫外线辐射增强和鱼病的传播等方面探讨气候变化对鲑鳟鱼类生物学方面的影响。同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地域局限性和缺乏评价标准的相关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给出建议,提出了今后重点关注和尚待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07.
2009年的枯水期(5月)和丰水期(7月),在桃山水库对浮游植物结构群落和水质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合生物监测和理化监测手段,基于浮游植物优势度、丰度、优势度以及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对研究水库进行了生态评价。结果显示:(1)桃山水库浮游植物共有7门46属73种及变种,其中以绿藻为主,分别占44 %;(2)生物量在2.29-10.96 mg﹒L-1之间,丰度变幅在(38.76-124.44)×105 ind.﹒L-1之间;(3)枯水期优势种以硅藻为主,丰水期优势种以以蓝藻、绿藻为主;(4)综合营养指数为42.0-60.1。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桃山水库枯水期和丰水期水质营养状态为轻富营养化,化学需氧量是影响桃山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08.
西泉眼水库消落带水生植物群落及分布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西泉眼水库消落带现有植被的调查,分析了消落带植物物种组成、生活型和群落结构特征等现状,并运用TWINSPAN法对消落带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分类,以积累西泉眼水库消落带植物群落的生态学数据,为消落带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提供科学依据。调查发现:研究区植物有27科57属82种植物,种类最多的为禾本科(Gramineae)和菊科(Asteraceae);研究区植物较为丰富但植物地理成分简单,研究区植物生活型多以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湿生植物占优势,水生植物较为匮乏。  相似文献   
109.
保护生物学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保护生物学和生态旅游的产生和发展,并讨论了生态旅游的内涵。从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展的生态旅游的发展现况,特别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生态旅游中应该注重利用保护生物学的几个重要原理:资源可持续利用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岛屿生物学原理、保护生物学生态伦理。  相似文献   
110.
在2012年7月至12月,我们对常见的三种淡水藻类进行了实验室培养,分别是硅藻门的变异直链藻、蓝藻门的铜绿微囊藻以及绿藻门的小球藻。通过控制温度对这三种藻类生物量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这三种藻类的生物量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且小球藻的增长速度最快,铜绿微囊藻次之,变异直链藻增长速度是三种藻类中最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