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13篇
水产渔业   1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为了考查鱼类皮肤呼吸代谢的温度反应特征,在不同驯化温度(10、20、30℃)及双向急性变温(10→20℃、20→30℃、10→30℃;20→10 ℃、30→20℃、30→10℃)条件下采用自行设计的皮肤呼吸代谢装置测定麻醉后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幼鱼的皮肤耗氧率(MO2skin)及鳃部耗氧率(MO2gill),并计算整体耗氧率(MO2total).研究显示:南方鲇幼鱼的MO2skin占MO2total 的16.4%-19.0%,随着驯化温度的升高,MO2skin上升的幅度显著低于MO2total(P<0.05),MO2skin占MO2total的比例则呈下降趋势;急性升(降)温组的MO2skin与升(降)温前驯化温度组相比显著升高(降低)(P<0.05),却与相应温度驯化组的MO2skin无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变温组MO2skin的Q10值与驯化温度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却显著低于MO2total的Q10值(P<0.05).通过相关资料比较发现,南方鲇幼鱼MO2skin占MO2total的比例处于中上水平.研究表明,在驯化温度和急性变温条件下,实验鱼的MO2total分别存在代谢补偿反应和急性胁迫反应;MO2skin与MO2total的温度反应不同,它既不是一个完全的化学反应过程,也不是生物反应过程,而更倾向于是一个物理的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为了考察持续水流刺激对青鱼幼鱼体型特征的影响,在(25±0.5)℃水温条件下,将大小相当的144尾体质量为(11.90±0.24)g、体长为(8.94±0.31)cm的实验鱼随机分为对照组、9cm/s、18cm/s和36cm/s处理组,分别在不同水流速度下处理8周.随后从各组中各随机挑选12尾实验鱼,测量分析其体型特征参数变化.结果显示:9cm/s处理组的头长和头长/体长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18cm/s处理组的头长、头高、体高、叉长、鱼体侧面积和头长/体长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36cm/s处理组的头长、头高、尾柄下侧长度、尾柄侧面积、头长/体长和尾柄侧面积/鱼体侧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其他形态参数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持续水流刺激显著影响了青鱼幼鱼的体型特征;高流速(36cm/s)刺激下青鱼幼鱼的尾柄面积显著增加,这可能有利于其游泳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为考察背鳍缺失对胭脂鱼( Myxocyprinus asiaticus )幼鱼游泳能力和反捕食能力的影响,将胭脂鱼幼鱼( 2.30 g±0.12 g, 4.59 cm±0.09 cm)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背鳍缺失处理组(剪去背鳍),测定其临界游泳速度( U crit )及相关代谢参数、最大匀加速速度( U cat )、快速启动游泳能力以及捕食者存在条件下的存活率。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背鳍缺失组胭脂鱼幼鱼的 U crit 、最大代谢率( MMR)、 U cat 、快速启动过程的最大速度( V max )、最大加速度( A max )以及旋转角度与旋转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然而,背鳍缺失组胭脂鱼幼鱼在捕食者存在条件下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背鳍缺失对胭脂鱼幼鱼的游泳能力没有明显影响,背鳍的存在可能是胭脂鱼幼鱼针对捕食者口裂限制的反捕食形态适应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从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手段与方法以及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阐述了高等师范院校水生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尝试。  相似文献   
15.
环境缺氧(Hypoxia)及其对鱼类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缺氧不仅会引起鱼类形态结构的改变还使其生理状态发生变化,对鱼类的各种生命活动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环境缺氧的因素、适应的类型及其对鱼类呼吸、摄食、生长和游泳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鱼类生理生态相关研究、渔业养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李秀明  陈昌瑞  吴川  付世建  张耀光 《水产学报》2012,36(11):1731-1738
为考察摄食水平对岩原鲤幼鱼摄食代谢和力竭运动后代谢特征的影响, 在(25±0.5) ℃条件下, 将实验鱼[体质量(13.05±0.17) g]轻度麻醉后灌喂不同摄食水平(通威鲤鱼种饲料, 饵料分别为体质量的0 %、0.5 %、1 %和2 %)的混合饵料, 随后在不同时间点测量其耗氧率并计算相关参数。结果显示, 各个摄食处理组和对照组的静止代谢(RMR)无显著性差异; 摄食后, 各摄食水平组岩原鲤代谢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整体变化趋势; 0.5%和1 %摄食水平的SDA耗能和峰值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但都显著低于2%摄食水平组(P< 0.05)。摄食水平从0.5%上升到2%, 摄食代谢峰值(PMR)和SDA系数无显著性变化; 摄食组运动前代谢率显著高于禁食组(P< 0.05), 但摄食组的运动代谢峰值、代谢率增量和过量耗氧(EPOC)与禁食组无显著性差异; 岩原鲤幼鱼的最大代谢率MMR和MMR/RMR 显著大于其PMR和PMR/RMR(P < 0.05)。研究表明, 随着摄食水平的上升, 岩原鲤幼鱼主要通过SDA时间的延长来满足SDA耗能增加的需求; 摄食对岩原鲤力竭运动后代谢恢复过程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力竭追赶训练对两种鲤科鱼类生长和摄食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考查力竭训练对养殖鱼类生长能力和摄食代谢影响,在25℃条件下,测定了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sinensis)和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幼鱼各自非训练组和训练组(力竭追赶训练1次/d,历时21 d)的生长参数和摄食代谢反应。结果显示:训练组中华倒刺鲃幼鱼的摄食率、饲料转化效率、特定体重生长率、特定体长生长率、摄食代谢峰值、峰值比率、SDA总耗能量和SDA系数都显著小于非训练组;静止代谢率、SDA时间及峰值时间与非训练组无显著性差异。训练组岩原鲤幼鱼的饲料转化效率、特定体重生长率、特定体长生长率、静止代谢率和摄食代谢峰值都显著小于非训练组,但摄食率、SDA时间、峰值时间、峰值比率、SDA总耗能量和SDA系数与非训练组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力竭训练导致两种鱼类的生长率都显著下降;在力竭训练条件下两种鱼类采用的摄食代谢适应策略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8.
南方鲇幼鱼运动代谢的个体变异和重复性及其饥饿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考察温水性鱼类运动代谢的种内个体变异和重复性及其对饥饿的反应,本研究以南方鲇幼鱼为实验对象,在(25±0.5)℃条件下,在饥饿前(测定Ⅰ)后(测定Ⅱ)分别测定饥饿组[(12.15±0.14)g,n=29,饥饿2周]和对照组[(12.00±0.23)g,n=28,每隔一天投喂一次4% ~5%体质量黄鳝肉块]的静止代谢率(MO2rest)、临界游泳速度和活跃代谢率(MO2active),并计算有氧代谢空间(AMS=MO2active-MO2rest)、单位距离耗能(COT)和最适游泳速度(Uopt).结果显示:(1)饥饿之后,饥饿组的MO2rest,MO2active和AMS分别下降了8.6%,36.3%和44.1%,而对照组的MO2rest较其两周前的上升25.9%,其MO2active的无显著变化导致AMS下降了12.6%,但该降幅明显小于饥饿组.(2)饥饿组MO2rest的变异系数(CV)变小,其MO2active和AMS的CV却变大,而对照组相应指标的CV呈反向的变化趋势.饥饿组MO2rest,MO2active和AMS的重复比例均相应低于对照组.(3)饥饿组在两次测定中运动耗氧率与游泳速度的线性方程的斜率保持不变,但其截距明显下降,对照组的斜率和截距均无明显变化;饥饿导致南方鲇运动耗氧率的重复性下降.(4)饥饿组的最小COT(COTmin)和Uopt分别下降25%和11.3%,对照组的COTmin和Uopt也分别降低8%和4.8%,但均明显小于饥饿组.研究表明:在环境食物资源匮乏情况下,南方鲇表现出较高的运动代谢重复性,其降低最适游泳速度并提高游泳效率的策略是对饥饿环境的一种生态适应,可能有助于提高该种鱼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9.
急性低温胁迫对南方鲇幼鱼耗氧率和呼吸频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5℃的条件下,测定南方鲇(Silurua meridionalis)幼鱼(22.14~54.70 g,n=25)经过不同时间(0.5、5、10、20 min)低温(5℃)处理后耗氧率(VO2)和呼吸频率(Vf)的恢复过程.实验以25℃水浴0.5 min为对照组.结果显示,0.5 min和对照组VO2迅速上升,然后缓慢回落到处理前水平;而低温处理5、10和20min实验组,VO2有一个先下降、后上升、然后又缓慢下降的过程.冷诱导最大代谢率(VO2peak)随处理时间的延长有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到达最大代谢率的时间(Tpeak)和过量耗氧(EPOC)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大(P<0.05).0.5 min和对照组Vf迅速上升、然后缓慢回落到处理前水平,而低温处理5、10和20min实验组Vf有一个先下降、后上升、然后又缓慢下降的过程.其Vf下降的幅度大于VO2,但上升幅度小于后者.  相似文献   
20.
韩洪强  曹振东  付世建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115-11116
[目的]研究鱼类生化SDA(特殊动力作用)和机械SDA的大小。[方法]在水温25℃条件下用草鱼肠衣(0.25 g)包埋的方法测定了南方鲇摄食不同含量(0.25、0.75和1.5 g)纤维素和能量(草鱼肠)后的代谢反应。[结果]摄食不同食物后南方鲇代谢出现先迅速上升然后缓慢回落的过程,食物纤维素导致SDA时间的延长和SDA总耗能量的增加,但不同纤维素组间没有差异,摄食代谢峰值不受食物纤维素的影响;随着摄食草鱼肠重量的增加SDA时间、摄食代谢峰值和SDA总耗能量均线性上升。[结论]南方鲇摄食代谢主要由生化SDA构成,与食物可利用能量密切相关而与体积相关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