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18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
<正>澳洲宝石鲈,学名高体革(?)(Scortum barcoo),又称宝石鱼、宝石斑鱼,分类上属于鲈形目、(?)科、革(?)属。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于2002年引进、驯化试养宝石鲈,并承担了省科技厅下达的"澳洲宝石鲈养殖技术研究"项目。通过多年的研究,基本摸清了其生物学特性,研究出系列养殖  相似文献   
12.
雌核发育草鱼群体及两个普通草鱼群体的微卫星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养殖群体(YZ)为母本,以紫外线灭活的鲤鱼精子激活草鱼卵子,冷休克抑制第二极体排出的方法诱导获得异精雌核发育草鱼群体(CH)。利用12对微卫星引物对YZ群体、YS (扬州广陵长江系家鱼原种场引进草鱼群体)群体、CH群体进行PCR扩增并分析,共检测出194个等位基因,其中75.8个有效等位基因。YZ群体、YS群体、CH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依次为13.0、12.6、4.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依次是7.7、6.6、2.3;平均期望杂合度依次为0.87、0.82、0.5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依次为0.84、0.79、0.49。从每个个体在微卫星位点的纯合率看,YZ群体中个体的纯合度在0.00~0.33, YS群体r中个体的纯合度在0.00~0.42, CH群体中个体的纯合度在0.42~0.92。这表明与YZ群体和YS群体相比,CH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显著下降,并且在每个位点的纯合率CH群体均高于普通草鱼群体,表明人工诱导减数雌核发育可加速草鱼大多数基因位点的纯合,是快速建立高纯品系的有效手段。同时,本研究筛选并利用微卫星位点组合建立了雌核发育草鱼子代不同家系及其母本亲缘关系的简易、高效鉴别技术,旨在为雌核发育草鱼标记辅助育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泰山螭霖鱼(Varicorhinus macrolepis)30个个体为材料,对其线粒体16S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对比,检测了泰山螭霖鱼的遗传多样性;结合从GenBank中下载的同源性较高的鲤科7属部分鱼类的同源序列,利用MGEA软件计算遗传距离,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构建了NJ和UPGMA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30个体泰山螭霖鱼线粒体16SrRNA基因片段长度为468bp,无碱基的插入和缺失,共检测到1个多态位点,存在2种单倍型,其单倍型多样性(Hd)为0.067,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015,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0.067。遗传距离和NJ、UPGMA系统进化树表明,泰山螭霖鱼与多鳞白甲鱼的16SrRNA序列一致,泰山螭霖鱼所在的突吻鱼属与光唇鱼属的亲缘关系最近,与扁吻鱼属遗传距离最远。  相似文献   
14.
克氏原螯虾和红螯螯虾出肉率与可量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寻找合理的方法评估比较克氏原螯虾和红螯鳌虾出肉率的高低,从而为其选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2种虾的出肉率和可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红螯螯虾出肉率高于克氏原螯虾出肉率,第一腹节宽为影响克氏原螯虾出肉率的重点性状;体长和头胸甲长为影响红螯螯虾出肉率的重点性状,全长次之。得出结论:(1)可量性状与出肉率的相关性相较于可量性状与肉质量的相关性更能突出重点性状;(2)通过测量可量性状或通过性状比值进行克氏原螯虾和红螯螯虾出肉率方面的选育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高体革鯻的遗传资源、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进化等研究提供一定的生物学依据。[方法]采用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等技术,对高体革鯻线粒体DNA16S rRNA和COI基因片段进行初步研究。[结果]经PCR扩增和测序,分别得到16SrRNA和COI基因片段的碱基序列,其中16SrRNA基因片段的大小为791bp,碱基A、T、G、C的含量分别为31.6%、21.4%、20.4%和26.7%;COI基因片段的大小为631bp,碱基A、T、G、C含量分别为27.7%、23.6%、29.8%和18.9%。在这2个基因片段中,GC含量均低于AT含量,AT/GC分别为1.13和1.05。[结论]通过对高体革鯻16SrRNA和COI2个基因片段遗传特征的研究,发现其种内变异比较低,在3个样本中16SrRNA基因片段序列完全一样,COI基因片段也完全一样,说明高体革鯻的这2个基因都非常保守。  相似文献   
16.
对3个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品系(埃及、无锡、吉富)和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以及杂交种奥吉(奥利亚♀×吉富♂)的线粒体16SrRNA和细胞色素b(Cytb)的部分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分析了其序列差异。结果表明:PCR产物纯化后测序,16S rRNA扩增产物得到长度为596bp的基因片段,其碱基组成G+C平均含量为47.5%,序列比对分析显示变异位点13个,没有碱基的插入/缺失变异,转换/颠换比率为3.33;Cytb扩增产物测序得到659bp的同源片段,其碱基组成G+C含量平均为45.2%,无插入/缺失变异,变异位点共2个,都为转换,2处变异都发生在密码子第3位上,编码的氨基酸未发生变异。序列分析表明,尼罗罗非鱼3品系的序列完全相同,奥利亚的序列则与奥吉相同。这表明在罗非鱼线粒体DNA中,16S rRNA进化速率相对较快,而Cytb基因则高度保守,不适于研究罗非鱼种内和种间的亲缘关系和种类鉴别标记。  相似文献   
17.
淡水黑鲷是我国于1998年从澳大利亚引进的名优新品种,具有个体大、生长速度快、食性广、适应性强、易上网、肉味鲜美等优点。2001年济南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与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合作,对其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进行了研究,现总结如下。1亲鱼培育亲鱼的培育是指达到性成熟年龄的个体,在良好的水质条件,投喂营养全面的饵料,科学地管理,促进性腺发育、转化、使亲鱼性腺成熟并在人工创造适宜条件下,进行繁殖,产卵。可分夏季池塘培育与冬季温室培育。1.1夏季池塘培育池塘准备选择面积667~2000米2,进排水方便,不渗漏,淤泥少的池塘,抽干水,每667…  相似文献   
18.
淡水鲨鱼(Pangasius utchi Fowier).隶属于鲶形目,鱼芒鲶科。原产于东南亚的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等地,适宜的生长水温为22—32℃。该鱼肌间刺少.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并具有生长快、食性杂、耐低氧、病害少、适应性强等优点,深受人们的喜爱。为尽快发展淡水鲨鱼这一优良品种。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于2003年下达了“淡水鲨鱼池塘高产养成技术研究”项目。2004年.我们进行了淡水鲨鱼池塘高产养成试验.现将养殖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掌握大鳞鲃(Barbus capito)生物学特性,进一步为大鳞鲃的分类和种质鉴定提供依据,利用传统形态学方法和解剖学方法,观察和测量了其外部形态特征、可量可数性状及内部组织结构特征。大鳞鲃呈梭型,身体被覆圆鳞,背面银灰色,腹面银白色,头较小,扁而宽,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鳍条数分别为Ⅱ,7、15~17、8~9、6~8、20~22,侧线鳞、侧线上鳞、侧线下鳞数分别为60~75、12~14、9~12,第1鳃弓鳃耙数为17~18,脊椎骨数为46~48。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全长(LT)和体长(LB)之间的关系模型:LB=0.884LT-1.227(R2=0.994),体质量和体长之间的关系模型:WB=0.008 LB3.158(R2=0.974)。内部组织结构特征:口裂中等大小,咽喉齿发达,食道粗短,无胃,肠道弯曲多,较长,比肠长为2.227,比肝重为0.018,比内脏重为0.158,显示了其杂食性鱼类的消化系统的基本特征。鳃弓5对,第5对鳃弓演变成咽喉齿,鳔一个,分两室。雌雄异体,性腺一个,左右对称分布。一对“矢耳石”呈树叶型,中间厚周围薄,左右对向排列。本研究结果可为大鳞鲃的种质判别、系统分类、人工养殖和育种选育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4、CLUT2在罗非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注射葡萄糖的响应。利用实时荧光PCR的方法从罗非鱼肌肉中克隆得到GLUT4的c DNA片段,其Gen Bank登录号为JN900493,大小为603 bp,编码200个氨基酸。通过实时荧光半定量PCR检测,比较G LUT4和G LUT2在肌肉、心脏和肝脏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G LUT4在肌肉和心脏中的表达量较高,而在肝脏中GLUT4的表达量则较低;GLUT2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最高,而在肌肉和心脏中则表现出极低的表达量。选取体重约为80 g的罗非鱼150尾,随机分2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试验组腹腔注射葡萄糖(每100 g体重30 mg),对照组以相同剂量腹腔注射0.7%的无菌生理盐水。在注射前(0 h)和注射后的1、3、6和12 h分别进行采样测定。结果显示:1)试验组血浆葡萄糖含量在注射葡萄糖后1 h时达到最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后开始下降,3 h后恢复到正常水平;试验组血浆胰岛素含量在葡萄糖注射后3 h时达到最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后开始下降,12 h后恢复到正常水平。2)试验组肌肉中GLUT4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注射葡萄糖后3 h开始升高,在12 h时达到最高,此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心脏中GLUT4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注射葡萄糖后1 h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在6 h时恢复到正常水平;注射葡萄糖后,肝脏中GLUT2 mRNA的相对表达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结果表明,注射葡萄糖后瞬时升高了罗非鱼的血浆葡萄糖含量,相对于血浆葡萄糖含量的升高,血浆胰岛素含量的升高相对延迟,而肌肉中GLUT4 mRNA相对表达量的提高又延迟于胰岛素含量的升高,从而加重了罗非鱼对葡萄糖的代谢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