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19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社会建设与改革的新篇章,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带领中国人民开始了"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短短四十年,中国人民用改革与创新的时代精神与实践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  相似文献   
22.
付敏 《河南农业》2013,(9):64-64
泌阳县属浅山丘陵区,境内伏牛山和大别山两大余脉交汇,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适宜多种植物生存,更适应种子繁育。早在20世纪80年代,白菜、萝卜、芫荽等蔬菜种子繁育就形成了一定规模。近年来,泌阳县委、县政府立足这一优势,坚持把“种子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来抓,切实做大做强,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3.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来自政府、银行、担保机构、中小企业自身的融资风险。通过分析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机构的风险,探讨了防范融资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24.
本试验旨在研究混菌固态发酵对菜籽饼营养价值及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采用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白地霉3个菌种对菜籽饼进行固态发酵,优化了发酵条件,并结合中试发酵考察发酵后对菜籽饼营养价值和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混菌固态发酵菜籽饼最佳的发酵条件为,3种菌同时添加,接种比例为黑曲霉︰白地霉︰枯草芽孢杆菌=1∶1∶3,接种量为16%,料水比=1∶1,发酵4 d;2)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小肽、游离氨基酸含量呈线性增加,硫苷等抗营养因子含量呈线性减少;3)中试发酵中菜籽饼发酵后形态结构改变,蛋白质分子质量变小,其中小肽含量提高了385.19%,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了300.00%,硫苷含量降幅达到93.53%,唑烷硫酮全部被降解。总之,通过混菌固态发酵能够有效消除硫苷等抗营养因子,改善菜籽饼蛋白质品质,发酵条件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25.
猪肌内脂肪沉积的营养调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付敏 《猪业科学》2014,(3):114-11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猪肉的消费,逐渐从对量的要求转变为对质的要求。很多研究者在致力于提高瘦肉率和生产性能,但却导致了猪肉肌内脂肪(IMF)含量大大降低,影响了猪肉品质。在不影响生产性能和增加背脂的前提下提高肌内脂肪,是改善肉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营养调控肌内脂肪,时间短,效果明显,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综述营养物质对肌内脂肪含量的调控,为读者提供如何在保证瘦肉率的前提下提高猪肉肌内脂肪含量的思路。  相似文献   
26.
付敏  梁栋  范德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559-11562
秸秆压块机是把秸秆等农作物剩余物压缩制成环保燃料或饲料的设备。环模是环模式秸秆压块机的关键工作部件,由于其直接参与物料挤压作用而易磨损。为研究环模在压块过程中磨损情况和对优化设计提供一定参考,现分析环模在压块过程中的受力情况,研究环模在工作过程中关键受力部位,应用ANSYS软件对该部位进行有限元静力分析,得出受力后应力分布及形变方式。研究结果表明,环模中的楔形部位为压块机环模在压块过程中的关键受力部位;通过仿真分析楔形部位受力情况,研究该部应力分布及形变方式,对于降低环模压块机环模的磨损及进行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甲烷是反刍动物瘤胃产甲烷菌分解饲粮有机物的最终产物,它不仅是一种造成极端气候变化的重要温室气体,而且也难以被动物利用,造成能量损失和养殖效率降低。瘤胃产甲烷菌还原二氧化碳生成甲烷的过程受到动物品种、遗传背景、生理阶段以及地理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重点总结了国内外典型反刍动物瘤胃内产甲烷菌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特征,以期明确瘤胃甲烷排放机理,为进一步研究产甲烷菌的基因功能和代谢途径以及探索反刍动物瘤胃甲烷减排和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为了提高马鞍山地区大雾预报准确率,分析1961—2010 年近50 年来马鞍山地区大雾的气候特征,并建立基于配料法的大雾预报方法。结果表明:马鞍山市雾日集中在11 月—次年1 月,为“冬半年雾日多于夏半年”型。潮湿的空气(相对湿度为90%~100%)、微弱的风速(风速≤3 m/s)和适宜的气温(≤20℃)均有利于大雾的形成。925 hPa 和1000 hPa 是否有逆温层,对于雾的形成与维持极其重要。马鞍山大雾地面形势具体分为四类:弱高压型、入海高压后部型、冷锋前暖区型、地面倒槽型。选取水汽条件、冷却条件、层结条件以及风力条件作为大雾预报的基本“配料”,建立马鞍山大雾预报方法。利用EC细网格资料(2011 年9 月—2013 年12 月)对该方法验证的漏报和空报分析:TS 评分42.86%,漏报率6.9%,空报率55.74%。  相似文献   
29.
基于SWAT模型的浑太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物产生量估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浑太河流域的下垫面、水文气象、污染源的物理特征,基于实际监测数据,率定验证模型,建立降雨径流、土地利用方式对应下的SWAT模型,对农业面源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进行模拟计算,系统解析流域面源污染物排放量、分布特征。划定浑河、太子河、大辽河干流左右岸河流两侧l km、水库周围5 km为缓冲区,改变现有的土地利用方式,恢复天然生态。以常规发展模式为基础,计算在区域生态保护占优模式下污染物产生量。在常规发展模式下,浑太河流域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400 kg/hm~2,总氮、总磷输出强度为19、7 kg/hm~2;从单位面积上看,总氮、总磷负荷强度最大值分别为317、260 kg/hm~2。总氮、总磷负荷强度空间差异较大,通过面积加权计算,平均负荷强度为29和10 kg/hm~2。在生态保护占优模式下,耕地的氮、磷损失量有所减少,总氮、总磷单位面积年减少量为9.5、0.9 t/hm~2;从农业面源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氨氮来源层面分析,单位面积土地退耕后化学需氧量、氨氮污染物减少量为14、5 kg/hm~2。经比较,在生态保护占优发展模式下面源污染物产生量相对常规发展模式下减少9%,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分别减少5.12%、31.67%、10.40%、25.95%,农业面源污染减排效果明显。研究为实现浑太河流域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标、水体水质达标,并确保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充分挖掘区域农业减排增收潜力提供策略依据。  相似文献   
30.
为完善生猪养殖氮排泄参数体系,准确计算生猪养殖粪尿氮排泄量,本研究通过对生猪养殖全生产周期(繁殖—断奶—生长—育肥)持续开展285d的全收粪尿法代谢试验,每天记录采食量、粪尿产生量,采集样品测定水分和氮含量,系统性获取了能繁母猪空怀期、妊娠前期、妊娠中期、妊娠后期和哺乳期,以及生长肉猪保育期、生长前期、生长后期和育肥期氮的摄入与排泄参数,并结合生猪生产性能参数计算生猪氮年排泄系数。并基于中国各省生猪养殖统计数据和耕地面积,核算2000—2018年生猪养殖粪尿氮产生量变化及区域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生猪不同生长生理阶段氮摄入量和排泄量差异显著,其中空怀期母猪为72.32 g·d~(–1)和49.42 g·d~(–1),妊娠前期为55.79 g·d~(–1)和45.36 g·d~(–1),妊娠中期为56.25 g·d~(–1)和22.27 g·d~(–1),妊娠后期为72.41 g·d~(–1)和26.36g·d~(–1),泌乳期为114.28g·d~(–1)和38.84g·d~(–1),商品猪保育期为22.86g·d~(–1)和10.96g·d~(–1),生长前期为34.87 g·d~(–1)和18.34g·d~(–1),生长后期为54.67 g·d~(–1)和34.50 g·d~(–1),肥育期为55.15g·d~(–1)和35.79 g·d~(–1)。而且各阶段尿氮排泄量都比粪氮高。商品肉猪和能繁母猪年排泄系数分别为9.00kg·头~(–1)·a~(–1)和11.75kg·头~(–1)·a~(–1)。2000—2018年,我国生猪养殖粪尿氮排泄总量呈先增后缓慢下降的趋势,而单位猪肉产品氮排泄量逐年下降,商品肉猪氮排泄量占生猪养殖粪尿氮排泄总量比重达84.03%。四川、河南、湖南、山东是我国生猪养殖氮排泄总量最大的4个省,占全国生猪养殖氮排泄总量的33.67%;而单位耕地面积生猪养殖氮承载负荷最大的省份是福建、广东、湖南、北京、上海。因此,在生猪生产中应根据群体结构和相应的氮排泄系数科学核算其氮排放量,在产业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环境承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