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化肥对3大作物的影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土壤类型及肥料配施的探讨,明确了该技术对提高化肥利用率和化肥投入产出比的重要性,提出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东部半山区自然条件及生产状况,通过五方面阐述阐述了玉米苗期生长达到苗全、苗齐、苗壮的技术施措,为该区域玉米高产栽培提出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吉林省东部半山区耕地中,坡耕地占70%以上,小型机械不适宜在坡耕地上播种玉米,而使用便携式施肥播种器可解决这一技术难题。通过近几年便携式施肥播种器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提出关键技术要点,并进行了应用效果的分析,为吉林省东部半山区玉米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栽培技术   总被引:66,自引:0,他引:66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原始植被多为针阔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1.5%~4.0%。降雨充沛,年降水量700~900 mm,≥10℃有效积温2 650~2 750℃,日照时数偏少。土壤耕层比较疏松,耕地多以丘陵坡地和山谷间冲平地为主。玉米大面积种在丘陵地,坡度在25~35°,海拔高度400~700 m;山谷间冲积平地海拔高度260~400 m。耕地土壤多为灰棕壤、白浆土、冲积土和草甸土,耕层疏松,有机质含量2.0%左右。1995~2006年,通过玉米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项目,总结出适合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提出了春季机械灭茬、打垄和适期播种技术;应…  相似文献   
15.
等离子体处理次数、时期对玉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通过2000~2003年在吉林省桦甸市进行的等离子体处理种子试验,明确了等离子体处理玉米种子的最佳处理次数和处理后的最佳播种时期以及增产效果,证明了等离子体处理玉米种子可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为分析玉米丰产高效生产,提出了影响吉林省东部中熟区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为保证该区域玉米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种植水果型鲜食甜玉米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选地与设隔离、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旋耕灭茬起垄机播种玉米技术体系的优点,即:提高效率3~4倍,节约投入650元/hm2,省工节本效果显著;精细作业质量提高,灭茬干净率99%以上,碎块小于5 cm;同时完成灭茬、起垄、平整垄台的作业,减少动土次数,提高土壤含水量,保证苗全、苗齐、苗匀、苗壮;机械型号选择合理,达到灭茬、起垄优质高效.应该注意的是机械作业时,遵守技术规程是安全生产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等离子体处理大豆对化肥利用率的影响、最佳方法和增产机理,进行了等离子体处理大豆对化肥利用率的试验。试验采用5种剂量、7个处理三次重复随机排列。苗期调查处理根数比CK_1多1.8~2.9条。处理间株高变化不明显。结荚期、成熟期干物质的化验分析和测产,结果表明处理1.0A×2和1.5A×2的剂量能促进大豆吸收养分,(N P_2O_5 K_2O)总量比CK_1提高10%以上;比CK_1提高化肥利用率,提高氮、磷、钾肥利用率为25.2%~32.9%、3.0%~6.7%和7.5%~13.5%。明确处理1.0A×2的剂量,比CK_1增产11.0%,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分蘖对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玉米品种先玉335为试验材料,在吉林省东部湿润冷凉区,针对玉米分蘖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后发现,在5.24万~5.95万株/hm2密度下,剔除与保留分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不显著。生产中保留玉米的分蘖,对玉米收获的产量不产生影响,但更加利于提升该区域的玉米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