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4篇
农学   4篇
  4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普通油茶、小果油茶、浙江红花油茶、攸县油茶为试材,利用Li-Cor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定了不同物种油茶秋季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4种油茶秋季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无光合午休现象,最大净光合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小果油茶、普通油茶、浙江红花油茶、攸县油茶;4种油茶蒸腾速率日变化也均为单峰曲线.根据4种油茶的光响应曲线得出,小果油茶光补偿点(Lcp)最高,利用弱光光合能力最低,Lcp从大到小依次为小果油茶、浙江红花油茶、普通油茶、攸县油茶;光饱和点(Lsp)最大的为普通油茶,小果油茶和攸县油茶次之,浙江红花油茶最小,说明普通油茶在高光强下具有更好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42.
黔中喀斯特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黔中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后,植被恢复自然演替过程可分为草丛阶段、草灌阶段、藤刺灌丛阶段、次生乔林阶段和顶级群落阶段。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各演替阶段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在黔中喀斯特植被恢复自然演替过程中,土壤容重逐渐降低,空隙度上升;土壤由弱碱性向弱酸性演替;土壤中速效养分、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均随演替进行而不断上升,速效氮、速效钾、全氮、全磷含量在次生乔林阶段达到最大;而全钾含量则随演替进行而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43.
贵州石漠化地区主要人工造林树种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在石漠化地区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对目前贵州石漠化地区人工造林树种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贵州石漠化地区应进行专项治理,在树种选择上应系统、科学,应按适地适树的原则,在充分应用乡土树种基础上合理引进外来树种,并按群落学理论选择布置造林树种和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44.
采用蒸馏水浸提法收集薄壳山核桃叶及青皮化感物质,运用室内生物测定法检测其不同浓度(0.005、0.01、0.1 g·mL-1)浸提液对小麦、油菜和绿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叶及青皮水浸液处理对3种受体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的苗高基本上表现为"低(0.005 g·mL-1)促高(0.1 g·mL-1)抑"的双重浓度效应,个别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虽然表现不同于"低促高抑"的整体趋势,但随着浓度的增加也表现为促进作用降低或抑制作用增强的现象;对3种受体植物根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苗高的抑制作用,而对幼苗鲜质量、干质量的影响则因受体种类的不同而不同。薄壳山核桃叶水浸液处理对3种受体植物的综合化感效应依次为:油菜> 小麦> 绿豆;青皮水浸液处理对3种受体植物的综合化感效应依次为:小麦> 油菜> 绿豆。综合3种受体植物的化感效应认为,在相同浓度下,薄壳山核桃叶水浸液处理对3种受体植物的促进作用最强,而青皮水浸液处理对3种受体植物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45.
(1Research 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Forestry,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Key Laboratory of Tree Breeding of Zhejiang Province,Fuyang,Zhejiang 311400,China;2Jiande Forestry Bureau of Jiande,Jiande,Zhejiang 311600,China;3Dongfanghong Forest Farm of Zhejiang Province,Jinhua,Zhejiang 321025,China)  相似文献   
46.
 ‘亚优40号’是从浙江省建德市山核桃实生群体中选育出的新品种。果实较大,坚果平均质量4.84 g,坚果纵径24.13 mm,坚果横径21.31 mm,果形指数1.13。出仁率48.8%,果仁含脂肪62.50%,蛋白质61.20 mg ? g-1,钾2 655.0 μg ? g-1,钙1 185.8 μg ? g-1。7年生树坚果产量1 557.6 kg ? hm-2,早实、丰产,综合性状优。  相似文献   
47.
浙江红花油茶开花性状变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浙江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 Hu.)开花性状的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红花油茶花及花蕾的性状在单株内和产地内单株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单株内花的性状变异系数均值最大的是花冠冠幅,最小的是柱头的裂数。在大洋山林区和黄檀林场2个产地,单株间花的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分别是花冠冠幅和柱头裂数。花蕾量、开花量、开花率、结果量和结果率在单株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单花可授期在单株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8.
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发枝及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的发枝和光合特性及对修剪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供试油茶无性系的树形指数介于0.72 1.33之间,树形指数大小顺序为长林175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长林4号长林46号,长林175号、长林40号无性系树形直立,长林4号和长林46号无性系树形开张,长林53号无性系居中。与树冠下层和内层相比,树冠上层的新梢发枝量、新梢长度、新叶比、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较高,且随着树形指数增大,新梢长度、新叶比、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总体上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树冠不同部位的新梢发枝量、新叶比差异逐渐变大,新梢长度的差异减小,树形指数居中的长林53号无性系新梢长度、新叶比和叶片净光合速率(Pn)最高。油茶无性系冠层反射率(Re)的日变化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冠层截获率(In)则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趋势,树形直立的长林175号无性系冠层反射率(Re)最高,冠层截获率(In)较低,树形开张的长林4号无性系冠层反射率(Re)较低,冠层截获率(In)较高。修剪处理显著降低了树形直立的油茶无性系新梢发枝量,并提高了树形开张的无性系新梢发枝量和树冠内层新梢长度;修剪处理还降低了冠层截获率(In),显著提高了冠层内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研究结果为油茶栽培、修剪管理以及优良油茶资源的发掘利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9.
滇东喀斯特地区季节性石漠化与植被盖度的动态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滇东喀斯特石漠化地区12种植被类型进行了石漠化率和植被盖度的季相观测,研究结果显示:封育模式草本阶段(≤3a)、草灌阶段(≤5a)和灌草阶段(≤10a),麻栎纯林(20~30a),混交模式的华山松+麻栎(20~30a和≥30a)、麻栎+大叶栎(≥30a)7种模式的季节性石漠化率与植被盖度此消彼长的关系同时同步发生,关系曲线为"V"字型。封育乔灌阶段(10~20a),华山松纯林(20~30a)和华山松+刺栎(≥30a)混交林的消长关系同时同步出现,前两种模式为"N"字线型,华山松+刺栎为台地线型。封育乔木(20~30a)阶段为消长关系同时同步出现的"N"字线型,滇青冈+刺栎(≥30a)模式的石漠化率与盖度无消长关系。除个别模式由于林龄、树种、配置方式的差异外,其余模式均符合季节性石漠化率与植被盖度的消长关系,线型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50.
对腾冲红花油茶3个天然种群和3个人工种群的产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腾冲红花油茶天然和人工种群间各产量指标、脂肪酸组成差异较小;在天然种群、人工种群内却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单株产量变异系数高达96.16%;6个种群间产量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脂肪酸组成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相关性分析表明:油酸与亚油酸含量相关性不显著,总体上产量指标与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存在较低的相关性,即可以选育出产量和质量均较高的腾冲红花油茶新品种;提出在腾冲红花油茶的选育过程中应以天然种群为主,人工种群为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