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8篇
  7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铅胁迫对3种豆类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梯度铅污染对3种豆类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了解3种豆类作物之间对Pb抗性的比较,通过温室盆栽实验,测定6种Pb2+处理浓度(0 mg/kg、100 mg/kg、500 mg/kg、1000 mg/kg、2000 mg/kg和3000 mg/kg)下3种豆类作物豌豆(Pisu sativum L.)、麦黑豆(Glycinemax (L.) merr.)和黑芸豆(Phaseolus vulgaris L.)的叶绿素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低浓度Pb2+(≤1000 mg/kg)对3种作物的总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含量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Pb2+(2000 mg/kg和3000 mg/kg)对麦黑豆的总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含量及豌豆的叶绿素a含量有抑制作用,对黑芸豆的总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含量及豌豆的总叶绿素含量则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黑芸豆的叶绿素b含量在100~3000 mg/kg Pb浓度下有促进作用,而豌豆和麦黑豆的叶绿素b含量在一定浓度(1000 mg/kg和100 mg/kg)下有促进作/用;麦黑豆叶绿素a/b值在100~3000 mg/kg Pb浓度胁迫下没有明显变化。3种作物脯氨酸含量与土壤中铅含量呈显著相关,随Pb2+浓度的升高,麦黑豆的脯氨酸含量增高,黑芸豆的脯氨酸含量降低。3种作物的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b含量在6种Pb2+处理浓度下有显著差异性(P<0.05)。  相似文献   
32.
沙地衬膜小麦土壤水分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景电二期灌区衬膜沙地土壤水分动态监测,分析其土壤水分剖面变化及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得出沙地衬膜能显著起到节水保墒作用,且随衬膜深度的增加而提高。在作物牛长初期,村膜沙地土壤水分在垂直分布差异上不明显,这是由于幼苗阶段、小麦植株矮小,植物蒸腾耗水员较小的缘故;而在植物生长中后期,小麦地上部分牛长旺盛,根系庞大,蒸腾耗水最大,从而造成土壤含水最上层高于下层。衬膜沙地因土层变浅,限制了土壤的储水深度,因此,在衬膜沙地栽培作物时,需要通过农田水分调控技术来实现水源的合理利用,其技术原则是:a少量多灌,并严格按照小麦各牛育期需水量的多少决定灌溉量;b应以当地资源条件和农m水分状况为依据,建众适宜的作物种植方式、耕作体系和轮作制度;c通过培肥地力调节农田水分关系.提高作物光合作用强度和水分利用率.以调节土壤的持久供水能力。  相似文献   
33.
青藏铁路工程迹地对植被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广华  陶玲  任珺 《草地学报》2006,14(2):160-164,180
应用植被影响指数分析评价青藏铁路工程迹地对沿线典型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受工程迹地影响最大的植被类型主要是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植被,其次是高寒荒漠和高寒流石坡稀疏植被,影响较小的是高寒河谷灌丛、高寒沼泽湿地和高寒垫状植被;对青藏铁路沿线植被产生毁灭性影响的工程迹地类型为路基工程;产生严重影响的工程迹地类型为取弃土场、桥涵和隧道工程;施工便道、站场和施工营地对各种类型的高原植被产生了一般或轻微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青藏铁路沿线工程迹地的植被恢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4.
<正>2018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的《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三农"发展》及国务院42号文件都明确指出,推进"互联网+农机作业"模式,规范和促进植保无人机推广应用。近年来,农机无人化发展已初具规  相似文献   
35.
任珺 《安徽农学通报》2014,(18):131-132
该文介绍了育秧工厂迅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6.
本试验是在中华猕猴桃幼树新梢生长期,应用~(14)C 示踪的方法,在不同时期用~(14)C 标记不同节位单叶,尔后将整株挖出洗净采样,样品液经液体闪烁计数器探测表明:中华猕猴桃幼树新梢生长期,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主要运至顶梢和嫩叶,呈现出光合产物分配的相对集中性;新梢上不同节位的叶片,光合产物在分配方向和数量上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和就近供应的特点,并在新梢基部2~4节存在着养分分配的临界节位。试验结果表明,标记叶下部皮层光合产物的运输量均是标记叶同侧大于对侧,不论在标记叶的同侧或对侧,光合产物同时以叶柄为出发点,沿枝轴方向上下输导,呈双向运输,同时,也有弦切方向的径向运输。中华猕猴桃幼树新梢生长期光合产物运输速度约为20~30cm/h。  相似文献   
37.
兰州市城市污泥施用对小麦生长和重金属富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戴亮  任珺  陶玲  未碧贵 《土壤通报》2012,(5):1257-1263
以兰州市安宁区污水处理厂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的方法研究污泥土地利用后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以及对3种小麦生长和重金属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施用后使污泥混合土壤中重金属Pb、Cu、Zn含量显著增加,但3种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我国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GB15618-1995)中的限制性标准值。污泥土地施用后,小麦获得了良好的生长响应。污泥低施入量(污泥在混配土壤中的干重比为5%、10%、15%)时不同程度的促进了小麦的生长发育,使3种小麦出苗率提高,植株更高,生物量增加。污泥高施入量(污泥在混配土壤中的干重比为25%、35%)时,小麦的出苗率和根长受抑制明显。污泥的施用使小麦籽实中的Pb、Cu、Zn的含量显著升高,呈现递增趋势,污泥在混配土壤中的干重比超过25%时,籽实中Cu和Pb含量相对国家无公害食品标准有超标现象。综合考虑污泥对小麦生长和重金属富集的影响及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对小麦的耕种土壤中一次性施用污泥时,污泥在混配土壤中的干重比应限量在25%以下。  相似文献   
38.
采用水培方法进行了Zn(0、0.2、0.4、0.8、1.6、3.2mg/L)对白菜种子萌发抑制率、幼苗茎生长抑制率、根的耐性指数、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紊含量的影响,以及幼苗对zn的富集能力和耐受能力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白菜幼苗对高浓度的zn具有富集能力,根是主要的富集器官,最高富集量为27.61mg/L。随着zn浓度的增加,种子萌发抑制率增加,影响白菜根的伸长,根的耐性指数下降,差异性明显。低浓度的zn可促进白菜茎的生长,而高浓度的zn抑制白菜茎的生长,茎的抑制率增加,差异性明显。高浓度的zn显著影响与抑制白菜体内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紊的含量,对叶绿素b的抑制作用最明显。zn影响白菜幼苗的正常生长,白菜对zn具有一定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39.
选取民勤县勤锋农场流动沙区作为试验地,以城市生活脱水污泥作为沙区或荒漠区土壤水分补充的基质和材料,制成不同的污泥沙障(上覆污泥、下覆污泥、污泥方格)铺于流动沙丘迎风面,以自然状态的流动沙丘为对照,撒播黄蒿并经过一年生长后,比较各处理土壤含水量的大小,结果表明:所有污泥沙障处理多余的水分均下渗至沙区0~60 cm的土层中,以下覆污泥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最高,其次为污泥方格处理,上覆污泥处理土壤含水量最低,3个污泥沙障处理0~60 cm土层的含水量均显著大于对照(P<0.05)。综合考虑成本、用量和治沙效果,以污泥方格沙障最为经济实惠且环保,可以在极端干旱的民勤流动沙区起到较好的促进植被恢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0.
新疆北部短命植物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任珺  陶玲 《草业科学》2005,22(5):19-24
对短命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特征、分布和资源价值进行了分析研究.短命植物主要生长在干旱区,利用早春雨水和雪水生长发育,在夏季干热季节来临之前迅速完成其生活周期.短命植物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应对环境挑战的生物学特征.短命植物的根系可分为须根型、主根型和侧根型.短命植物是由干热植物区系衍生出来的、较为年轻的植物类群,其生态地理分布格局明显受气候和地理条件的约束.短命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北部,是新疆植物区系中一类独特的植物.早春短命植物是北疆荒漠春季牧场的主要牧草,多种早春短命植物花色艳丽,极具观赏价值,有些种还是中药材,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研究结果对保护和开发利用北疆地区的短命植物资源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