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林业   14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研究气象因子对芳香植物始花期的影响情况,根据始花期的早迟对指导当地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对2003—2014年芳香植物的始花期与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芳香植物的始花期与温度关系最密切,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对始花期的影响不太大。文中还以所测数据建立了芳香植物始花期的预测模型,利用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早春和冬季平均最高气温、冬末初春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及平均气温每升高1℃,广玉兰、白玉兰、二乔玉兰、含笑和香樟的始花期分别推迟1.8、5.5、1.4、2.3和2.8 d;冬季平均气温每升高1℃,阴香的始花期推迟4.5 d;开花前5周的平均最低气温每升高1℃,腊梅的始花期推迟2.2 d;晚春平均最低气温、开花前5周的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及平均最低气温每升高1℃,二乔玉兰、女贞、含笑始花期分别提早5.0、3.3、1.0和2.0 d。  相似文献   
12.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籽油富含中链脂肪酸,但其生物合成机制尚未可知。长链脂肪酰基CoA合成酶(long chain fatty aycl-CoA synthetases,LACSs)亚家族在植物脂肪酸合成与分解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以樟树转录组数据为参考、本研究克隆并鉴定了一个LACS基因亚家族成员,序列比对显示其编码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At LACS1序列相似性高达65%,故将之命名为Cc LACS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Cc LACS1基因在花与种仁中优势表达,叶、茎组织中次之。缺陷型酵母互补实验证明Cc LACS1具有脂酰CoA合成酶活性,可广泛地将外源C10~C18脂肪酸活化为脂酰CoA硫酯,但C18类脂肪酸是其偏好催化底物。上述结果暗示Cc LACS1可能与樟树籽油合成与累积相关。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栲属Castanopsis(D.Don)Spach EST序列中微卫星DNA的含量、分布、碱基组成和频率等进行了分析。通过搜索,在3354条栲属EST序列中共查找到802个SSR位点,平均1.733 kb核苷酸序列分布一个SSR位点,其中有74.56%的SSR位点分布于长度为500~799 bp的EST序列。栲属EST-SSR的主要重复类型为二核苷酸,占SSR总数的42.39%。此外,A/T(97%)、AG/CT(80%)、AAG/CTT(30%)分别为单核苷酸、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的优势重复基元。现有栲属EST-SSR的长度分布于10-224 bp之间,重复数总平均为9.11次,其中有29.30%的EST-SSR长度大于20 bp。研究结果表明,栲属EST-SSR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可利用栲属EST-SSR序列开发一批具有应用价值的SSR分子标记供遗传多样性研究所用。  相似文献   
14.
15.
陈山红心杉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尿素法、柠檬酸钠法、改良的CTAB法和SDS法4种方法提取陈山红心杉基因组DNA,并对提取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改良的CTAB法较适合陈山红心杉基因组DNA提取,其提取的DNA纯度高、质量好,具有典型的天然DNA分子的标准紫外吸收光谱特点,A260/A280比值在1.8左右,且凝胶检测条带整齐清晰,杂质少、无明显降解。而尿素法和柠檬酸钠法难以提取基因组DNA,SDS法因提取的DNA有蛋白质、多糖等杂质污染均不太适用陈山红心杉基因组DNA提取。酶切分析也证明,改良的CTAB法提取的DNA适用于进行后续分子生物学分析。采用改良的CTAB法能够提取得到陈山红心杉幼叶、老叶、嫩芽和幼茎的基因组DNA产率不同,分别为158.4μg/g、129.6μg/g、177.6μg/g和98.40μg/g。考虑到幼叶样品的采集要比嫩芽方便,因此,可以直接采用幼叶进行陈山红心杉基因组DNA提取。  相似文献   
16.
开展闽楠苗期施肥及营养诊断研究对闽楠高效培育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开展闽楠苗期施肥试验,通过建立方程得出最佳施肥量和最优解,依据诊断施肥综合法(DRIS)求得闽楠各营养元素的最适比值范围、需肥顺序及养分不平衡指数(NII)。结果表明:当施氮4.76 g pot-1、磷2.12 g pot-1、钾0.83 g pot-1时存在最优闽楠生物量;DRIS图解法得出闽楠氮、磷、钾的最适比值范围分别为:磷/氮=0.089±0.009,磷/钾=0.411±0.045,钾/氮=0.219±0.019,低产组需肥顺序为氮磷=钾,高产组需肥顺序为氮=磷=钾;DRIS指数法得出低产组闽楠的NII值明显高于高产组,高、低产组需肥顺序均为氮磷钾。整体而言,闽楠对氮肥的需求最大,其次为磷肥和钾肥,诊断结果能够为闽楠平衡施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樟树WRKY转录因子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RKY转录因子超家族在植物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响应、生长发育、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基于樟树叶高通量转录组数据设计特异引物,以芳樟醇型樟树叶片为材料,克隆获得6个CcWRKY转录因子,分别命名为CcWRKY1,CcWRKY2,CcWRKY3,CcWRKY4,CcWRKY5,CcWRKY6;序列多重比对显示,CcWRKY蛋白均含有一个保守WRKYGQK氨基酸残基;系统进化分析表明,除CcWRKY2属于第Ⅱ类,其余5个基因均属第Ⅲ类WRKY转录因子亚家族;杨树原生质体瞬时表达结果显示,6个CcWRKY蛋白均定位于细胞核;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揭示:6个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较为相似,均是嫩叶表达量高于花蕾,嫩茎和幼果;在不同化学型中,3个基因CcWRKY1,CcWRKY2,CcWRKY4在芳樟醇型樟叶中优势表达,CcWRKY3在樟脑型叶中表达量相对较高;而CcWRKY5,CcWRKY6的表达均相对较低。推测CcWRKY1,CcWRKY2,CcWRKY4可能参与单萜类化合物芳樟醇的合成调控。  相似文献   
18.
红心杉花粉萌发率的测定及其储藏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陈山红心杉花粉为材料,对其花粉形态、离体培养萌发率以及不同储藏温度下的生活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陈山红心杉新鲜花粉的生活力达到96%以上;花粉在恒温25℃,15%蔗糖+10 mg/L硼酸+1%琼脂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6 h时萌发率达到83.3%。不同储藏温度对花粉的生活力有较大影响,常温储藏时花粉生活力丧失较快,一周后显著下降,一个月后下降到59.9%,储藏90 d后活力仅有4.9%;花粉在-70℃下储藏1 a后生活力下降为40.8%。因此,花粉的长期储藏应在-70℃冷冻条件下效果最好,而在实践中,最适宜授粉的时期应在花粉散粉后的一周之内。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识别樟科植物的能力,利用该仪器采集10种樟科植物叶片的近红外光谱信息,建立便携式近红外光谱识别模型。以樟科樟属的普陀樟、银木,润楠属的滇润楠、刨花楠、红楠,楠属的闽楠、桢楠、白楠、紫楠、浙江楠10种植物为研究对象,运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采集其叶片光谱,经主成分分析、光谱预处理、光谱匹配等步骤,初步建立5种楠属植物便携式近红外光谱识别模型。依次将3种润楠属和2种樟属植物叶片光谱信息加入模型,对模型进行升级和扩充,最终建立3个模型,分别记为:模型1(闽楠-白楠-紫楠-浙江楠-桢楠)、模型2(闽楠-白楠-紫楠-浙江楠-桢楠-刨花楠-滇润楠-红楠)和模型3(闽楠-白楠-紫楠-浙江楠-桢楠-刨花楠-滇润楠-红楠-普陀樟-银木),以此探究便携式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识别10种樟科植物的能力。利用不同参数设置下的Savitzky-Golay平滑求导法和Normalize Range归一化范围预处理后所建模型均具备较好的性能,识别率分别达到99.65%、99.34%和99.71%。利用未知样品检验模型的识别效果,模型1、模型2和模型3对未知样品的识别率分别为98%、97.5%和99%。结果说明便携式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够成功识别10种樟科植物,为樟科植物识别技术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采用Invitrogen Total RNA Purification Kit直接提取法,Trizol试剂盒法和本实验室改良的CTAB法,分别提取樟树不同组织(根、茎、叶和花)的总RNA,并对提取效果进行了检测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采用本实验室改良的CTAB法提取的RNA完整性好,无杂质污染且得率高,稳定性好,可满足半定量RT-PCR等试验需要;而Invitrogen Total RNA Purification Kit直接提取法和Trizol试剂盒法提取的樟树不同组织总RNA,结果均不理想,存在RNA 28S rRNA谱带模糊不清、有DNA污染、降解严重和得率低等问题,这两种方法均不适用于樟树不同组织RNA的提取。(2)樟树不同组织总RNA提取的得率不同,其中叶片的总RNA得率最高,达到782.34 mg/kg;茎的得率最低,为514.33 mg/kg。(3)以Actin作为内参基因,对樟树根、茎、叶和花中的Fad2基因片段进行半定量RT-PCR检测,结果表明,Fad2基因片段在樟树叶片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而在花中的表达量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