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1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不同栽培密度对杂交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以杂交油菜宁杂1号和宁杂3号为材料,研究一般肥力水平下,不同栽培密度对杂交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密度间产量有极显著差异。通径分析表明,密度、单株角果数、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大,密度与千粒重呈正相关,密度与单株角果数、角粒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应用作物数量性状主位点组分析方法分析了甘蓝型油菜 (BrassicanapusL .)品种“宁杂 1号”的保持系、恢复系与 10个供体亲本间组合的单株种子产量差异 ,估算出代表外源有利基因的遗传参数 μG′值 ,以此作为标准选择供体亲本 ,改良宁杂 1号的杂种优势。单株产量分析结果 ,虽然 10个供体亲本与“宁R1”间杂种组合单株产量的杂种优势明显 ,但 10个供体亲本中只有P6(“宁油 10号”)与“宁B6”间杂交组合产量比宁杂 1号明显提高(7 78% )。这表明通过直接选择恢复系来提高宁杂系统杂种组合的杂种优势的效率有限。 10个供体亲本的单株产量的G位点组效应 (μG′)值分析结果 ,有 3个供体亲本的 μG′值较高 ,达到显著水平 (P <0 0 5 )。这 3个亲本分别为“五十铃”、“苏油 1号”和“中油 82 1” ,它们可使宁杂 1号的单株产量分别获得 2 8 49%、2 9 70 %和 45 6 6 %的提高 ,表明这 3个亲本可作为候选供体亲本来改良宁杂 1号的杂种优势。此外 ,研究结果还显示改良恢复系的配合力是提高宁杂 1号系统组合杂种优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芸薹属油菜种质资源抗(耐)菌核病、病毒病的鉴定结果表明:1.抗菌核病的基因主要存在于B和C染色体组,抗芜菁花叶病毒(TuMV)的基因主要存在于C染色体组。2,农艺性状与抗菌核病性存在相关;B.campestris有效分枝点高度、B.carinata的株高、有效分枝点高度与抗性指标RRA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B.juncea二次有效分枝数与RRA呈显著负相关,B.napus的上述性状与RRA相关不显著。3.油菜单株产籽量和产油量随病情加重而下降,达显著或极显著程度。  相似文献   
14.
前报研究表明,与育性恢复基因相连锁的花器官形态是花瓣宽度、花药长度和♀/♂值。根据F_1花器官形态的表现型,可以判断测定品种的基因型,从而明确其恢、保性质。同时初步明确“304—1”、“C_2—1”两个品种是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恢复系。在此基础上,本年度(1978~1979)着重研究测交品种对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恢、保作用,并对两个恢复系的F_1优势程度进行鉴定,以提高“三系”的配套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以农艺性状优良、配合力高、具部分恢复基因的品系为轮回亲本 ,与MICMS双低不育系“宁A6”回交 ,定向选育具有轮回亲本优良性状和原不育系不育性的新不育系 ,经 3个轮回世代的回交、自交和测交 ,育成MICMS胞质不育系“宁A7”和保持系“宁B7”。宁A7不育系株型紧凑 ,不育性彻底 ,双低品质稳定 ,经济性状得到进一步改良。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植密度对杂交油菜若干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宁杂1号为,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杂交油菜植株性状、经济性状、产量结构及千粒重和含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一次分枝数、二次分枝数、单株有效结角数、二次分枝对产量的贡献率等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降低,分枝点高度、千粒重、含油率、主轴对产量的贡献率和等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 。因此,杂交油菜种植密度过低,植株高大,二次分枝增多,其产量贡献率占单株产量的1/4-1/3,在充分发挥杂交油菜单株生产潜力的同时,千粒重和含油率下降,从而影响杂交油菜籽粒的商品性,在大面积生产上,杂交油菜的种植密度以8000株/亩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7.
苏里娜的特征特性及其开发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年以来,我省引种了特种油料—油王苏里娜。苏里娜属唇形科,为苏子的一个新品种。苏子有野生、半野生,也有栽培的,分布在中亚细亚、东南亚、印度半岛和加拿大等地。我国陕西、甘肃一带局部地区为荒坡固土半野生植物。我省盐城、淮阴、南通及宁镇丘陵等地为野生零星分布,也有作为药用资源。  相似文献   
18.
江苏油菜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油菜种质资源征集,整理,分类及其基本特性的研究,油菜种质资源在高产育种,品质改良及杂优研究上的应用,以及油菜特异种质资源筛选和创新研究等方面综述江苏油菜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提出油菜资源研究的今后发展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齐民四术》记载“亩收菜籽二石,可榨油80斤,得饼百二十斤,可粪田三亩,力庇两熟”。几千年来,我们以菜油作食用,莱饼做肥料,而对菜籽综合利用的研究很少,应用更少。 近几年来,国外随着品质育种的发展,在化学工业、食品工业的推动下,菜籽经过综合加工利用,经济增值,“身价”提高。加拿大每吨菜油加工后增值207.88美元,每吨菜饼增值幅度更大。发达国家还成立了类似油菜农、工、商联合体组织,主要抓了三方面工作:1.培育优质品种,提高营养价值,育成单低(低芥酸)、双低(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甙)新品种;2.通过深度加工,改变菜油的油态和化学结构,使产品升级制成多种食用油和工业用油;3.挖掘莱饼潜力,为植物蛋白质利用开辟新途径。这样,不仅减少蛋白质资源的浪费,而且增加更多的社会财富。  相似文献   
20.
花叶性状的遗传及其在杂交油菜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花叶油菜宁RS1和CMS恢复系TD7、宁R1为亲本材料配制杂交组合,研究花叶性状的遗传表现,选育花叶恢复系。结果表明,宁RS1的花叶性状为显性性状,由1对基因控制,可以作为苗期标记性状,通过苗床间苗、定苗和移栽时甄别能有效提高杂交油菜的种植纯度。在产量比较试验中,花叶杂交组合(宁A6×T102)产量3195kg/hm2,比对照宁油10号增产10.94%,有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