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6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238篇
林业   566篇
农学   333篇
基础科学   465篇
  379篇
综合类   2473篇
农作物   293篇
水产渔业   248篇
畜牧兽医   1353篇
园艺   467篇
植物保护   214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178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214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312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296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312篇
  2009年   267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260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98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77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5篇
  1965年   9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51.
【目的】探明不同成熟度对‘红地球’葡萄氨基酸营养价值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成熟度(盛花期后88~123 d)的‘红地球’葡萄为试材,测定果实氨基酸含量。同时,以鸡蛋蛋白质为标准蛋白,WHO/FAO氨基酸参考模式为评价标准,进行氨基酸营养价值评估。【结果】‘红地球’葡萄至少包含18种氨基酸,包括8种必需氨基酸、2种儿童必需氨基酸。氨基酸含量随着采摘期变化而变化,其中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儿童必需氨基酸、药用氨基酸、支链氨基酸、增香与着色氨基酸、伯胺基氨基酸、特殊功效氨基酸含量(w,后同)分别为557.3~659.7、1 176.3~1 690.8、326.8~703.8、1 130.0~1 644.1、231.7~285.3、926.1~1 404.8、1 126.0~1 609.0、1 032.9~1 510.7 mg·kg^-1,组间差异显著(p <0.05),在完全成熟期Ⅰ达到峰值;精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等风味氨基酸含量与其味觉阈值的比值分别介于2.62~6.31、4.50~5.47和4.64~6.09,随着采摘期的延长呈先升后降变化趋势。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依次为11.33~14.07、18.32~4.43、49.70~57.04。苯丙氨酸等8种氨基酸含量相对不足,赖氨酸和苏氨酸含量相对过剩。【结论】不同成熟度对‘红地球’葡萄氨基酸含量及其营养价值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2.
农机自动导航系统在我国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动导航系统是农机智能化的关键性控制技术,也是智慧农业发展的基础.当前社会上开展的无人农机作业演示,基本上都是在自动导航系统上融合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技术加以改进实现的.根据不同的理论基础,农机自动导航系统有多种类型,如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以及基于视觉、激光、电磁、机械、超声波、触觉等技术...  相似文献   
153.
兔球虫病是家兔的常见病,其发病率高,危害大,若造成误诊,易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浙江某兔场因更换饲料引起的球虫病,在发病初期高度怀疑为饲料因素的疾病,忽视了潜在的球虫病,从而造成了兔场近14%的兔子发病死亡,损失惨重.后经改变思路,通过多种检查,最后确诊并控制了病情.本起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最后的有效控制值得畜牧工作者在以...  相似文献   
154.
佛手山药是湖北省武穴市最具地方特色的优势农产品之一,研究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的现代栽培技术,是保持佛手山药营养价值和独特口感风味的必由之路。本试验通过增施不同用量的硫酸钾钙镁肥后,佛手山药可以增加单果重,提高亩产量,增产效果达10.93%~66.02%,差异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亩产值增加1 073.96~6 622.03元,产投比6.00~25.81,对较严重的酸化土壤(武穴市余川镇十里村试验点pH 5.52)也有较好效果。通过回归统计分析,武穴市梅川镇下赵村试验点硫酸钾钙镁肥最佳亩用量32.45 kg时,亩产量达1 836.65 kg;武穴市余川镇十里村试验点硫酸钾钙镁肥最佳亩用量35.99 kg时,亩产量达1 563.86 kg。  相似文献   
155.
概述了生姜在佛山市南海区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种姜处理、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适期采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6.
从广东省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化技术基本情况着手,阐述对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研究现状;对广东省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化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建议;最后,对广东省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7.
目的分析女性不孕症患者腹腔镜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32例女性不孕症进行腹腔镜诊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2例中224例(96.6%)明确了盆腔疾病的病因。盆腔粘连(56.5%)、子宫内膜异位症(31.0%)和多囊卵巢综合征(10.3%)是引起不孕的主要盆腔疾患。232例不孕症患者行腹腔镜诊治,术后妊娠率达42.7%。结论应用腹腔镜作为女性不孕症常规检查是必要的,也是不孕症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8.
为探究侧深减量施缓释肥对水稻生长、氮素利用及土壤肥力等的影响,本研究以两系杂交稻品种晶两优534和三系杂交稻品种宜香优2115为供试材料,通过设置R150(一次性机械侧深施缓释肥150 kg·hm-2)、R120(一次性机械侧深减氮20%施缓释肥120 kg·hm-2)、R96N24 (基肥侧深施缓释肥96 kg·hm-2, 穗肥撒施尿素24 kg·hm-2)、N150(基肥人工撒施尿素90 kg·hm-2,穗肥撒施尿素60 kg·hm-2)、N0(不施氮肥)5种不同的氮肥施用处理,分析机械侧深减氮施肥对机插稻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侧深施用缓释肥显著提高了机插稻分蘖数、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肥力,对机插稻产量和氮素利用存在显著影响。侧深施缓释肥显著提高了机插稻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两品种均以一次性机械侧深施用常规施氮量缓释肥处理(R150)的产量最高,比2次人工撒施常规尿素处理(N150)平均增产13.05%。采用机械侧深施肥,减氮20%的“基缓追速”处理(R96N24)产量均高于与人工撒施常规施氮量处理(N150)。R96N24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吸收利用率和产量均高于N150。综上所述,与人工撒施常规尿素相比,采用机械侧深施基肥能保证水稻整个生育期对氮素的需求,显著提高机插稻氮素利用率;缓释肥减量20%侧深施可保持土壤肥力和产量不减,达到减氮稳产的目的。本研究结果为机插稻优质绿色高效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9.
基于属性识别模型的退耕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基于熵权的属性识别模型,对延河流域不同退耕年限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pH值等7项土壤物理和化学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退耕初期,土壤肥力指标之间权重相差较大,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各土壤肥力指标对土壤肥力的影响逐渐趋于一致;较退耕初期,退耕地1-5年和6-10年时,土壤肥力都有所下降,随着退耕年限的延长,土壤肥力逐渐恢复,但至退耕25-30年时,土壤肥力仍未恢复到退耕初期的水平;总体上延河流域退耕地总体肥力水平较低,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势在必行。属性识别模型评价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主观因素的影响,评价结果直观实用,能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0.
为了探讨堆肥过程中添加无机成分制作有机无机复合肥的可行性,利用有效容积为100 L的堆肥反应器,以鸡粪为主要堆肥原料,研究了添加化肥(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对堆肥过程主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了无机成分的处理温度升高较快,高温期持续时间长,堆体温度下降较慢,含水量明显高于对照,堆肥结束时的含氮量为17.21 g kg-1,比对照高出1.66 g kg-1;有效磷的含量随时间而增加,由0.48 g kg-1升高到2.19 g kg-1;总的活菌数量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根据有机肥国家标准NY525-2002的规定以及堆肥的各项指标测定结果得出,化学肥料的添加不影响堆肥质量,并且能显著提高堆肥的总养分,但是对堆肥内源微生物活性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