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6篇
  25篇
综合类   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究铅胁迫对西南山梗菜生长及逆境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土壤盆栽模拟试验,设置铅处理浓度为0(CK)、300、500、1 000、2 000、3 000、4 000mg/kg,以Pb2+计。【结果】结果表明,铅处理明显抑制了西南山梗菜的生长,其生物量、根重、根长均极显著低于对照。在铅胁迫浓度为1 000mg/kg时,西南山梗菜生物量、株高、根长、根重在各处理中最高,仅次于对照,且此浓度下植物的根系耐性指数最高,说明西南山梗菜在此浓度铅胁迫下,对铅的耐性最大。随铅处理浓度的增加,其叶绿素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植物体内SOD、POD、CAT活性总体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MDA呈现增加的趋势。【结论】在一定浓度铅胁迫下,西南山梗菜对铅具有较强的耐性,可以考虑将其作为轻度铅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72.
菌渣生物炭对镉污染土壤性质及小白菜吸收镉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以菌渣为原料制备的生物炭修复重金属镉污染土壤的可行性。采用盆栽试验,以香菇菌渣生物炭(SC)和平菇菌渣生物炭(PC)为研究对象,设置0.5%,1%,2%的生物炭施用量(w/w,%),研究其对镉污染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各形态镉分布、小白菜生长及镉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SC和PC均能显著提高土壤pH和有机质(SOM)含量。与对照相比,2%的生物炭处理,土壤pH分别提高1.05和1.10个单位,SOM含量分别提高80.6%和61.2%。施用SC和PC使土壤可交换态镉降低,而提高残渣态镉含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可交换态镉与pH、SOM和蔗糖酶呈显著负相关。与对照相比,2%处理下SC和PC显著降低小白菜镉含量,分别降低57.5%和54.1%;1%用量下小白菜产量分别提高53.4%和41.6%,表明高投加量菌渣生物炭对小白菜生长有不利影响。总体看来,SC和PC均有利于改善土壤性质,减轻镉对植物的毒害,促进小白菜生长。  相似文献   
73.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Cd污染土壤-植物系统安全生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究施用石灰对土壤-植物系统的影响,实现耕地重金属污染修复和粮食安全生产,本研究以水稻-小麦轮作为研究对象,连续3年施加不同量石灰(T0、T1、T2、T3、T4:0、750、1500、2250、3000 kg·hm-2),分析不同石灰用量对中轻度Cd污染农田的改良效果,并采用灰色关联法(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GRA)评估土壤-植物系统,以筛选最佳石灰用量。结果表明:施用石灰后稻麦籽粒Cd积累量变化趋势为T0T1T2T3T4;与空白(T0)相比,施用石灰使土壤pH从5.33提高到8.36,pH越高土壤Cd可交换态向残渣态的转化越明显。T4处理下土壤pH最高,与T0相比土壤可交换态Cd减少12.45%;与试验前土相比,3年连施石灰对土壤肥力无显著影响,且处理间土壤肥力无明显差异;GRA分析可知,石灰用量为2250 kg·hm~(-2)更适合中轻度Cd污染土壤-植物系统的改良。  相似文献   
74.
孙崇  刘芬  陈子毓  达胤臣  伍钧  梁学峰  徐敏 《土壤》2024,56(1):128-134
为探究巯基坡缕石对镉(Cd)–砷(As)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其对土壤生态功能的影响,以Cd-As复合污染水稻土为研究对象,探究了1%、2%巯基坡缕石添加对土壤理化性质、Cd和As有效态的影响,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巯基坡缕石添加显著降低了土壤pH,其中2%处理下pH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相比,1%和2%巯基坡缕石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30.2%、60.9%,Cd的有效态含量与毒性特性浸出量分别降低了97.7%~98.3%、77.1%~92.7%,而As的有效性未发生显著变化。巯基坡缕石添加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丰度无显著影响,但属水平下Pseudanabaena_NgrPSln22和Pseudomonas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了85.4%~98.1%、75.3%~78.9%。巯基坡缕石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显著改变,其中pH和Cd的有效性是显著影响因素。总之,巯基坡缕石不仅能显著降低Cd有效性,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还会影响细菌群落结构,增加土壤抗病菌丰度和减少固氮菌丰度。  相似文献   
75.
溶解性有机质对苄嘧磺隆在土壤中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吸附-解吸实验方法,研究了水稻秸秆不同腐解阶段产生的溶解性有机质(DOM)对苄嘧磺隆(BSM)在土壤中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Freundlich方程能很好的描述BSM在土壤的吸附解吸行为.在本实验所研究的BSM和DOM浓度范围内,加入DOM后抑制了土壤对BSM的吸附,不同DOM所产生的抑制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与对照(不加DOM)相比,其抑制效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随着秸秆腐解时间的延长,DOM的抑制作用越来越小.BSM在土壤中存在解吸迟滞现象,但加入DOM后迟滞现象明显减弱,促进了BSM在土壤中的解吸.  相似文献   
76.
为探讨农艺措施对铜胁迫苹果树毒害效应的缓解效果,利用长期盆栽试验(600d),研究了棕壤上介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二、三级标准间的低剂量铜胁迫下,钙(CaCO3)、铁(FeSO4)、钾(K2SO4)以及半腐熟鸡粪(CM)对苹果幼树生长和果实铜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320mg·kg-1的铜胁迫600d导致苹果树春梢萌动迟缓,生物量、果实数量下降,果实铜含量升高(P<0.05)。施加CaCO3对铜胁迫苹果树的生长(新梢萌发和果实数量)有明显的缓解效果,并降低果实铜含量(P<0.05),降低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的风险。K2SO4虽能够缓解铜胁迫对总生物量的抑制作用,却导致果实数量减少,果实铜含量增高(P<0.05)。FeSO4和CM对于植株生物量和果实数量没有明显的缓解作用(P>0.05),但能降低果实铜含量(P<0.05)。综合考虑对果树生长和人类食品安全的影响,将缓解效果分为安全的解毒、安全的不解毒、危险的解毒和危险的不解毒4类。K2SO4属于危险的解毒,在农用棕壤上应慎用;FeSO4和CM属安全的不解毒;CaCO3属于安全的解毒,具有较好的缓解毒害和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的效果。  相似文献   
77.
刘世全  张世熔  伍钧  庞学勇  袁大刚 《土壤》2002,34(6):279-282,288
低丘红壤花生南酸枣间作试验结果表明:农林间作枣间作有利于促进南酸枣的生长,提高系统生产力。与单作南酸枣相比,间作5龄和9龄南酸枣生物量分别提高42.8%和72.9%。但农林间作会导致花生产量的降低,随着树龄的增加,这种影响愈来愈严重。与花生单作相比,5龄南酸枣间作和9龄南酸枣间作系统中可比种植面积花生产量分别降低了35.9%和44.6%。而且,在农林间作系统中花生产量与其对间作南酸枣带的距离呈显著相关。距离南酸枣带愈近,花生产量愈低。  相似文献   
78.
铅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伍钧  孟晓霞  李昆 《土壤》2005,37(3):258-264
利用植物修复技术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治理是目前国内外有关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系统地阐述了重金属Pb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从Pb超富集植物、植物吸收累积Pb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以及螯合剂在Pb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作用等几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的有关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9.
漆辉  伍钧  韩巧  叶小丽  扬琴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3):2618-2622
采用"3414"二次回归最优设计方案,研究了陇西河流域水稻平衡施肥对土壤氮、磷、钾养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种植后,各处理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全磷含量不同程度地降低,而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差异较大;大多数处理土壤全氮含量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分别与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同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速效磷的含量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80.
镉的食物链迁移及其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析了我国镉的土壤污染现状,将其与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土壤中镉的最大允许浓度作了比较。阐述了目前镉污染修复的几种途径,为镉的污染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