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4种药剂防效试验表明,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5 000倍液防治大棚番茄蚜虫效果较好,喷药3 d后防效均在90%以上,尤其以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的效果最为理想。建议在生产中交替施用5%啶虫脒和1.8%阿维菌素乳油,以避免大棚番茄蚜虫对上述药剂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12.
以中甘21号甘蓝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覆膜时间及覆膜方式对山旱地春甘蓝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季全膜双垄沟显著提高山旱地春甘蓝定植时0~100 cm土层内和结球期0~60 cm土层内的土壤含水量,促进了甘蓝的生长;秋季全膜双垄沟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为41 000kg·hm-2和210.61 kg·mm-1·hm-2,较秋季全膜平铺、春季全膜双垄沟、春季全膜平铺、秋季半膜平铺、春季半膜平铺(CK)分别提高14.42%~89.23%和20.67%~88.58%,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秋季全膜双垄沟显著提高了山旱地春甘蓝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可作为天水市山旱地春甘蓝的主要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3.
木材识别技术的进步对于木材科学的发展及保护森林资源意义重大。随着木材DNA提取方法的不断突破,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始应用于木材及木制品的材种鉴定及来源地识别,这对于阻止木材的非法砍伐及贸易具有重要意义。对近年来研究者在木材分子识别技术领域取得的进展进行了概述,介绍了木材DNA提取常用的方法、存在的困难、改良的措施及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DNA质量;在木材树种鉴定方面,主要介绍了微卫星、单核苷酸多态性和DNA条形码技术的应用进展;列举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木材来源地的鉴定中的成功案例;最后,分析了木材分子识别技术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参43  相似文献   
14.
有害杂草曼陀罗属及其种子分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曼陀罗属的分类。针对国外大豆中有毒和有害杂草曼陀罗属种子鉴定易发生混淆的问题,在形态学特征上加以了描述和区分,对阿根廷大豆中的曼陀罗种子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为准确鉴定曼陀罗属种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野莴苣及其近似种间亲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CR方法对野莴苣及其11种近似种DNA进行扩增,获得ITS、matK和rbcL序列,分析遗传相似系数和聚类分析图谱,探讨野莴苣及其近似种的亲缘关系。通过野莴苣及其近似种ITS序列分析发现:野莴苣和生菜、莴苣、毒莴苣的相似性分别为93.6%、93.1%、92.6%,野莴苣与乳苣的相似性仅为87.8%;matK序列研究发现:野莴苣和生菜、莴苣、毒莴苣的相似性分别为99.2%、99.0%、99.1%,而野莴苣与乳苣的相似性仅为98.3%,结果表明,野莴苣与莴苣属的生菜、莴苣、毒莴苣的亲缘关系更近,与乳苣属的乳苣亲缘关系次之。通过对比rbcL序列发现:野莴苣和生菜相似度达100%,与莴苣、翅果菊、毒莴苣、刺毛莴苣、宿根莴苣的相似度均达99.7%,而野莴苣与乳苣的相似度却为99.4%,将野莴苣归为莴苣属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2008年10月在广州发现的野生一枝黄花属植物进行了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该植物形态特征与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完全吻合,分子鉴定结果表明ITS区段序列同源性也达到100%,因此确定该一枝黄花属植物为外来危险性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并对加拿大一枝黄花与广州本地种一枝黄花(S.decurrens Lour.)在形态上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系统分析了2004~2012年江苏口岸进境羊毛中杂草的截获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结果表明,共截获38个科、138个属、268个种(属)、13868种次的杂草,其中检疫性杂草3个科、11个属、20个种(属)、2094种次。按照来源国家和地区统计,共从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羊毛中截获杂草,其中以澳大利亚截获杂草种次数最多,占到总截获种次的71.9%。根据以上杂草截获情况分析,建议从风险评估、检疫监管、检疫处理、疫情监测等多方面制定措施,建立防范外来杂草入侵的立体结构。  相似文献   
19.
试验比较了半膜平铺、全膜平铺、全膜沟播等不同覆膜方式对山旱地麦后复种西葫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全膜沟播产量为39 787.50 kg/hm2,较全膜平铺和半膜平铺(CK)分别提高7.96%、18.97%;水分利用效率为285.78 kg/(mm.hm2),较全膜平铺和半膜平铺(CK)分别提高14.02%、27...  相似文献   
20.
风媒传播是外来杂草传播扩散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进口粮谷中经常携带大量苋属杂草种子,这些种子质量轻,在卸货、运输等过程中存在风传播扩散风险。本文以3种重要苋属检疫性杂草,即长芒苋、西部苋和糙果苋种子为材料,通过测定其在可能撒漏高度范围和撒漏点风速范围内的垂直沉降速度和水平扩散距离,预测苋属3种检疫性杂草在装卸及运输过程中风传播扩散范围。结果表明在风速为35 m/s,种子释放高度为35 m时,长芒苋、西部苋和糙果苋3种杂草种子的最远扩散距离分别为57.75 m、111.68 m和114.33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