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学   57篇
  9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26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3年   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水稻花器官突变体lfl(leafy lodicules)的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杂交育种中发现的一个水稻花器官突变体,经过多代种植,已稳定遗传。以此突变体为父本,以D62A、岗46A、11-32A和金23A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进行遗传分析,根据F2表型及X2测验结果表明,该突变体的性状是由单隐性基因控制的。此突变体除了花器官,其它农艺性状与野生型无异。在同一突变植株中,有正常小花,也有多种花器官突变表型:内颖缺失或弯曲,浆片与异常叶状体相连,雄蕊正常或部分增多退化,部分雌蕊异常、呈双雄蕊或三拄头。所有突变体中浆片都与叶状体相连,呈浆片叶化表型,因此我们将此突变体命名为水稻浆片叶化突变体lfl(leafy lodieules),形态分析表明£儿为一个新的水稻花器官发育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62.
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农艺性状播期响应指数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了2个播期条件下24个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及其1个供体亲本主要农艺性状播期响应指数(RITSD)的变异特点,主要结论如下:①株高、着粒密度、每穗实粒数、每穗着粒数及单株粒重5个性状的RITSD均值相对较大(大于1),对播期反应较敏感,其性状值随播期推迟而增大;而播始天数、单株穗数、穗长、结实率及千粒重RITSD均值相对较小。②体细胞无性系各性状RITSD均发生了遗传变异,但不同性状间RITSD的变异频率及变异方向有较大差异:始播天数和株高的RITSD变异频率较高,而穗长的RITSD变异的机率较低;株高及千粒重的RITSD值变小,而单株穗数、穗长、着粒密度、每穗实粒数、每穗着粒数及结实率的RITSD值变大,播始天数和单株粒重RITSD的变异方向为双向变异。③供试的24个体细胞无性系中,有20个株系与供体亲本RITSD呈显著差异,RITSD的变异率达83.3%,但约75%的体细胞无性系仅1-2个性状的RITSD发生了显著变异。④聚类分析表明,体细胞无性系农艺性状RITSD存在不同的变异组合。  相似文献   
63.
水稻芽鞘紫线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不同芽鞘紫线基因型亲本相互杂交,共获得77个F1代、51个F2代和1个BF1代。调查各世代芽鞘紫线的表现及其分离情况,共获得9(10)种比例(有紫线∶无紫线):全无、27∶37(108∶148)、117∶139、1∶1、9∶7、39∶25、3∶1、13∶3、全有,其中13(有紫线)∶3(无紫线)为首次发现。分析表明,在本研究所涉及的亲本范围内,控制水稻芽鞘紫线表达的基因有4对,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提出了芽鞘紫线遗传的C_A_P_I_Ai(t)_模型。芽鞘紫线将在杂交稻种子纯度的及早和快速鉴定中发挥其独特的作  相似文献   
64.
水稻早恢402体培株系产量与种子及米质性状的典型相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早熟恢复系402的53个体细胞无性系的23个性状分为8个产量性状、7个种子性状及8个稻米品质性状,运用典型相关方法分析这3个性状组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早恢402体细胞无性系的单株产量与植株农艺性状及米质性状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而与种子性状相关不显著。植株农艺性状、种子性状及米质性状之间的典型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这3组性状间的相关主要表现为粒数、粒重与耔粒形状间的相关。单株有效穗与粒形性状,以及农艺性状与碾米品质问的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65.
【目的】对一个同时导致营养和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的水稻突变体进行表型鉴定、基因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为下一步的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奠定基础。【方法】在水稻籼型恢复系602组织培养后代中,发现一个矮化并花发育异常突变体dwarf and deformed flower 2ddf2)。抽穗期,以野生型为对照,对ddf2株高、主穗长、节间和功能叶的长宽等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利用冷冻切片等技术对茎、叶和花器官进行详细的形态和组织学分析。分别以西农1A和中花11为母本,以DDF2/ddf2杂合株系为父本构建2个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并对候选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分析。【结果】相较于野生型,突变体各节间的长和茎粗均极显著降低,叶片极显著变短、变窄,同时花序也极显著变短。组织细胞学分析发现,突变体大叶脉数目和相邻2个大叶脉之间的小叶脉数都没有明显的变化,但相邻2个大叶脉之间的宽度明显减小,进一步比较2个小叶脉之间的叶肉细胞,发现在突变体中细胞数目和尺寸均显著降低;突变体茎秆维管束的数目与野生型相比没有明显的变化,但统计发现2个大维管束之间基本组织细胞的数量和细胞的大小都显著小于野生型,表明ddf2突变体茎、叶细胞分裂和膨胀都受到了抑制;此外,ddf2突变体的花器官特征发育受到了严重干扰:第一轮外稃顶部弯曲、内稃不同程度退化,第三轮雄蕊器官严重退化,部分甚至转化为雌蕊状器官,另外部分ddf2小穗的护颖过度发育,转变成稃片状,一些小穗还表现分生组织确定性的丢失,发育出2个以上的小花。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中花11/ddf2的1 024株F2分离群体,最终将DDF2精细定位在第11染色体短臂近着丝粒位置处,位于insertion/deletion(in/del)标记S-11和S-14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049和0.098 cM,物理距离为90.295 kb,并与标记S-24共分离。分析定位区间的基因,发现共有MSU注释基因12个,其中一个编码Sec3_C蛋白的LOC_Os11g17600内部包含共分离标记S-24,进一步对该基因进行表达分析,发现该基因在突变体的叶、茎和穗中都表现出明显的下调,初步将LOC_Os11g17600作为DDF2候选基因。【结论】DDF2是一个同时控制水稻茎/叶和花器官发育的新基因。  相似文献   
66.
不同类型水稻产量组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典型籼,偏籼,中间,偏粳和粳型水稻产量构成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各类单株生物与经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各类型的性状与经济产量的量和质存在差异,各性状对量的作用方式,大小,性质等也有所不同。作用于经济产量的途径,籼型以生物产量,千料重为主,偏籼型以每穗粒数和着粒密度为主,中间型以有效穗,千粒重,着粒度为主,偏粳型以收获指数,每穗总粒数,着粒密度为主,粳型则以收获指数为主。  相似文献   
67.
68.
高温胁迫对水稻可溶性糖及膜保护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水稻K30为材料, 探讨高温胁迫对抽穗灌浆结实期的水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物酶(POD), 丙二醛(MDA)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高温使水稻剑叶中POD、 SOD活性降低, 同时光合产物可溶性糖含量也下降; 而MDA含量明显提高. 讨论了高温对水稻的热伤害机理, 为防御水稻的高温危害及抗性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我国中籼杂交稻亲本的DNA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何光华  裴炎  杨光伟  谢戎 《作物学报》2000,26(4):449-454
利用9个随机引物对42个中籼“三系”杂交稻骨干亲本(保持系和恢复系)进行了DNA遗传差异 分析。 结果表明: 恢复系、 保持系遗传多样性小。 恢保间遗传一致性高达0.87, 遗传 距离则为0.1377。 保持系已选育出较多的材料遗传差异超过了珍汕97B, 而恢复系选 育仍 未突破明恢63, 杂交稻遗传差异未明显大于汕优63。 双亲遗传差  相似文献   
70.
水杨酸对高温胁迫下水稻幼苗抗热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西农优1号"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水杨酸(SA)预处理对高温胁迫下水稻幼苗抗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5 mmol·L-1 SA预处理可减缓水稻幼苗的电解质渗出,降低MDA含量和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提高高温胁迫下水稻幼苗体内过氧化氢、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抗坏血酸和GSH的含量.表明SA预处理可提高高温胁迫下水稻幼苗的抗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