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0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7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1987年,在哈尔滨从大豆叶毒蛾Orgyia antiqua(L.)感病致死幼体中分离出核型多角体病毒OaNPV一株。该病毒多角体近圆形,大小约0.4~2.1μm。多角体表面不光滑,有厚约9.0nm的多角体膜。多角体蛋白晶格为线型,晶格均宽约2.66 nm,晶格间距约1.66 nm,两个方向的平行线交角分别为53°和90°。病毒粒子为杆状,大小约62 nm×352 nm。大部分病毒粒子为单粒包埋,但观察到包含2粒和3粒核衣壳的病毒束,病毒粒子外膜为两层膜结构,厚约8.3 nm,内膜厚约2.2 nm。髓核呈螺旋形外观。病毒感染的脂肪体细胞的早期病理变化表现为:核仁消失,染色质凝集,随后细胞核中出现病毒发生基质和核衣壳。核衣壳获得外膜后,被封闭在多角体内。先形成的多角体多在细胞核的外围,多角体数量不断增加,最后充满整个细胞核。  相似文献   
52.
<正>本报讯近日,经过云南省个旧市大屯镇农技推广中心的最后认定,施用金星化工"金星营养套餐肥"的云南省个旧市大屯镇新瓦房村3户示范户,水稻亩产均超过1000公斤,创下了杂交水稻在高原地区的亩产新纪录。云南省个旧市政府历来重视水稻的引进与推广工作,成功引进我国著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  相似文献   
53.
利用筛选的16对微卫星标记对来自于湖南湘西龙山县乌龙山3个不同洞穴的盲高原鳅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分析.通过计算多态信息含量、平均杂合度、等位基因数、遗传距离、基因流、F-统计量等参数,评估各盲高原鳅群体遗传多样性和各群体间遗传分化.16个微卫星标记在3个群体中共检测出83个等位基因.每个座位检测到3~8个等位基因不等.3个群体各个多态位点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362 5~0.946 5,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538 6~0.906 5.3个群体多态微卫星位点的PIC分别为0.263 2、0.231 3、0.303 5,选取的16个微卫星位点中2个为高度多态,2个为低度多态,其余为中度多态.分子变异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遗传变异大部分(92.84%)来自群体内,仅有7.16%的变异来自于群体间,数据表明3个群体处于未分化状态,遗传一致性较大.  相似文献   
54.
张涛  陈建武  张林  周剑光  何力 《南方农业学报》2017,48(12):2281-2287
[目的]从形态特征和生化遗传层面上丰富赤眼鳟种质资源研究数据,同时为筛选出鉴定赤眼鳟种群的生化遗传标记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形态学测量观察赤眼鳟的形态特征,并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其不同组织(心脏、眼睛晶状体、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分析两种同工酶表达的组织特异性.[结果]赤眼鳟的眼上缘可见一红斑,鳃耙短而疏,主要形态特征为背鳍D.iii-7,胸鳍P.i-14,臀鳍A.iii-7~8,腹鳍V.i-8,其齿式2·4·5/4·4·2或2·4·4/4·4·2.从赤眼鳟的心脏、眼睛晶状体、肌肉、肝脏和肾脏等5种组织中共检测到7条LDH酶带和6条MDH酶带,不同组织中的酶带数目和活性各不相同,呈明显的组织特异性,且同一组织不同个体间也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同工酶表达的组织特异性除了受遗传基因调控外,还与各组织的生化代谢活动相关,其中心脏LDH可作为鉴定赤眼鳟种质的生化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55.
[目的]比较分析3种不同来源中华乌塘鳢成鱼肌肉的质构特性和营养成分差异,为中华乌塘鳢品质鉴定、养殖技术改进和红树林生态品牌创建及推广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分别测定中华乌塘鳢野生群体、红树林地埋管道生态养殖群体和池塘养殖群体肌肉的质构特性、滴水损失率、冷冻渗出率、pH、胶原蛋白含量、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等指标,并进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野生和生态养殖的中华乌塘鳢肌肉硬度、内聚性、胶黏性及胶原蛋白含量间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但均显著高于池塘养殖中华乌塘鳢(P<0.05,下同);3种不同来源群体的肌肉弹性、咀嚼性和pH间存在显著差异,弹性和咀嚼性表现为生态养殖>野生>池塘养殖,pH表现为池塘养殖>生态养殖>野生;3种不同来源群体的肌肉滴水损失率和冷冻渗出率间无显著差异.常规营养成分中,池塘养殖群体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野生群体.3种不同来源群体的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相同,均测出18种氨基酸和18种脂肪酸,含量也基本一致,但野生和生态养殖群体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n-3族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群体.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3种不同来源群体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色氨酸,必需氨基酸与氨基酸总量比值(EAA/TAA)、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EAA/NEAA)也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提出的理想模式,分别为42.67%~44.11%和89.07%~95.95%.[结论]中华乌塘鳢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特点,3种不同来源的中华乌塘鳢主要营养成分相似,但野生和红树林地埋管道生态养殖的中华乌塘鳢肌肉质构特性和保健价值优于池塘养殖中华乌塘鳢.  相似文献   
56.
【目的】为了解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n)的形态特征和生化遗传特性,为其制定种质标准和种质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传统形态学方法测定31尾匙吻鲟的可量性状和可数性状,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对匙吻鲟5种组织(心脏、眼睛晶状体、肌肉、脾脏和肝脏)的乳酸脱氢酶(LDH)和酯酶(EST)进行了分析.【结果】匙吻鲟的主要形态特征:体表裸露无鳞、光滑,背部灰黑色,常有一些斑点夹杂于其中,两侧逐渐变灰,腹部灰白色.头部有一大而长、形如匙柄的吻,眼小.口大,位于吻末端腹面.尾鳍歪形,上叶长于下叶;尾柄披有梗节状甲鳞.鳍式为背鳍D.37~46、胸鳍P.23~28、腹鳍V.27~34和臀鳍A.25~39.体内骨骼大部分由软骨组成,鳃耙长且排列细密.鳔为一室,呈梭形.2)匙吻鲟的心脏、眼睛晶状体、肌肉、脾脏和肝脏中的LDH酶带条数分别为3~4、3~4、1~2、4~5和5条;EST酶带数分别为2、0、1~2、2和4~5条.【结论】匙吻鲟形态特征研究结果可以为其种质鉴定和制定种质标准提供参考依据.匙吻鲟的2种同工酶系统具有组织特异性,心脏组织EST同工酶可作为鉴定匙吻鲟种质的生化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57.
近年来,随着肉制品掺假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鱼肉制品中掺入廉价成分,混淆鱼肉品种,以次充好的掺假造假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为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针对常见的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相似文献   
58.
彭婕  吕磊  喻亚丽  甘金华  何力 《淡水渔业》2019,49(3):108-112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中内源性氨基脲的产生途径,以雄性及雌性个体的背部蟹壳和腹部蟹壳为研究对象,测定氨基脲在上述组织中的残留水平,分析不同部位蟹壳中的主要成分甲壳素、蛋白质及其水解氨基酸的分布规律,评估并验证其与氨基脲残留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不同部位蟹壳中甲壳素含量与其氨基脲残留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性,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组成与氨基脲残留水平呈负相关性,结果表明,蟹壳中的甲壳素和蛋白质及其水解氨基酸可能是导致氨基脲检出的重要因素。验证实验表明,甲壳素和氨基酸在前处理过程中能产生氨基脲,这一途径可能是导致中华绒螯蟹中内源性氨基脲残留的原因。  相似文献   
59.
为探究长江中上游养殖黄鳝(Monopterus albus)中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的残留特征和污染来源,调查研究了2015~2016年采自于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川和重庆10个城市的150份黄鳝样品,同时,2016年在湖北省潜江市黄鳝养殖基地追踪了黄鳝养殖过程中的PFCs污染可能来源,并探究黄鳝中PFCs的来源。样品经提取,通过C18和碳黑(GCB)净化,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分析了19种PFCs的含量,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长江流域黄鳝中PFCs共8种物质残留,主要污染物是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长江流域PFCs污染最严重的是湖北省黄鳝,其次是江西省黄鳝;PFOS在湖北省黄鳝中含量最高,为5.42μg/kg,PFOA在四川省黄鳝中含量最高,为3.66μg/kg;同时,对整个黄鳝养殖过程进行追踪,结合黄鳝的特殊养殖方式,发现黄鳝中PFCs污染主要来源于黄鳝养殖中摄食的蚯蚓以及所处的养殖环境,包括池塘水和土壤。  相似文献   
60.
本研究介绍了7例难度较大水生动物采用活体短期注射法快速制备染色体的技术。以7例难度较大水生动物为材料,采用活体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结果表明:不同类的水生动物,注射部位、注射浓度、间隔时间不同,获得较多分裂相的组织(部位)不同。本研究列出适合7类水生动物体外染色体快速制备方法。该方法具有组织特异性,不需无菌操作,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快速(2~4 h);易于掌握;稳定性好、重复性高;效果良好,可供水生动物染色体快速制备参考。制备的染色体具备进行核型分析、染色体显带处理、性别鉴定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实验分析等优点。[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2,13(1):19-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