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30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科棉1号棉铃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高品质棉花品种科棉1号为试材,以常规棉花品种苏棉15号为对照,探讨高品质棉棉铃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高品质棉棉铃对位叶GA3和ZR含量高于常规棉,具有较强的“叶源”生理优势;棉铃发育前期铃壳和籽棉中较高的IAA、ZR含量(开花30d内)及CA3含量(开花20d内)共同诱导棉铃体积的增大和籽棉的充实;与常规棉相比,高品质棉棉铃发育后期(开花30d后),棉铃对位叶和铃壳及籽棉中ABA含量都呈缓慢增加动态,这是其棉铃铃重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2.
棉花化学调控是在棉花生产过程中,应用生长调节剂,调节棉花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改善群体光照条件,减少脱落,促进早熟,达到提高产量之目的。  相似文献   
33.
棉花高产足肥下化学调控与棉铃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明确了棉花高控极端地抑制了棉花的营养生长,棉花的光合源不足,导致中、后期结铃减少,单铃子棉重、种子数、衣分、衣指比适控处理下降,且铃壳增厚的负向效应。提出即使在高肥水的条件下,也不能盲目提高化控的次数和剂量  相似文献   
34.
大麦后移栽棉(简称麦后棉)是70年代末出现的一种两熟制度。随着棉花育苗移栽技术的全面推广,这一种植制度发展较快,目前麦后棉已占全省植棉面积的87.0%。实践表明,这一耕作制度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35.
剖析了江苏省高效立体种植现状,分析了棉田立体种植后产生的问题,对江苏省立体种植棉田内无公害配套栽培的单项技术、高效立体种植模式、茬口布局、抗病虫品种、生物农药、包裹配方肥施用等技术开展了研究,集成完善了棉田无公害立体种植配套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36.
高品质棉"科棉2号"棉铃发育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品质棉“科棉2号”为材料,研究高品质棉的棉铃发育及形成规律。结果表明:科棉2号棉铃在发育过程中,具有“库容”较强的生理优势,单铃铃壳重高于常规棉“泗棉3号”,两者铃壳干重最大值分别为2.11g和1.43g;但科棉2号未受精胚珠和受精后败育胚珠较多,单铃不孕籽率达27.52%,比泗棉3号18.99%高8.53个百分点;科棉2号光合产物多,但结籽效率低,这是其单铃纤维积累量较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7.
针对传统种植棉花劳力投入多、比较效益低等问题,自1996年以来,我们进行了以利用棉花叶枝为核心技术的植棉研究,通过协调果枝与叶枝、养分积累与分配、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创立了“壮个体、适群体、高产出”的“棉花协调栽培技术体系”,并阐明了该项技术的高产优质技术原理;提出了棉花配套栽培技术路线。该项技术简化了棉花管理程序,  相似文献   
38.
江苏省高品质棉的研究与应用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分析了高品质棉市场需求,回顾了高品质棉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剖析了市场体系与产业效益。以高品质棉科棉1号为材料,从营养生长、生殖生长、物质积累、棉铃形成、氮素代谢等方面研究了高品质棉的生物学特性,提出了高品质棉的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39.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的大部分伏前桃,常因8月下旬至9月下旬的阴雨导致严重烂铃,影响产量和品质。根据棉花的自身调节机制和该地区光温资源特点,通过不同的处理方法,试图探明调节技术的增产效应,为大面积麦后移栽棉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40.
"苏抗103"高产栽培适宜密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研究了"苏抗103"在不同密度水平下的产量表现及生育指标的差异,通过研究得出皮棉单产(Y)与种植密度(X)的相关关系符合非线性方程Y=1115.932Xe-0.2570X(r=0.9950),同时在本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为3.891万株*hm-2,可期望得到最高皮棉产量1597.29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