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1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我国华山松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我国华山松引种、种源试验、新技术遗传改良、遗传测定及种子园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华山松遗传改良的策略。  相似文献   
22.
林木不仅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原材料,也是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育种方法已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林木育种学的发展,但难以满足人类对林木资源需求。新一代的高通量测序技术为这个传统学科带来了技术和方法的革命,这一技术能有效地研究表型和基因型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复杂性状研究中很有优势。利用此技术可以通过新一代遗传作图策略发掘功能基因并对其进行精确定位。综述了国际上林木基因组与遗传育种研究的现状与新发展,并对后基因组时代的林木育种研究的预期成果进行了展望,以为从事该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为探讨滇杨分枝特性差异的分子机理,对采集于四川省和云南省的59个滇杨优树无性系3a生苗木进行了cDNA-AFLP差异研究,分析了苗木侧芽休眠时基因表达的多样性.结果表明:筛选出的7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了总条带608条,其中有353条差异性条带,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061,Shannon信息指数为0.1856,遗传分化系数为0.0123,居群间的基因流为40.28,表明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分子生物学方差分析(AMO VA)结果表明,居群间的差异仅为0.99%,差异不显著(P=0.052),居群内差异占99.01%,差异极显著;表明滇杨侧芽在休眠期个体之间基因表达的复杂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亚分枝单元或最小分枝单元,大部分无性系能够以分枝性状相聚.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滇杨分枝相关基因的筛选及克隆等工作奠定了前期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4.
为了探讨不同程度紫茎泽兰入侵对林地土壤可萌发种子库特征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择6种不同类型的林地开展了相关研究。采用野外调查植被类型及土壤萌发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茎泽兰的入侵提高了地表物种丰富度,所有样地中共含有31种植物,隶属21个科。各样地中可萌发植物种子量为1 959~37 218粒·m-2,并且主要分布在0~5 cm的土层中,紫茎泽兰的种子量占总量的65.1%,其数量可高达19 833粒·m-2。土壤种子的萌发高峰期主要在前20~40 d,并且双子叶植物居多,占萌发数量的83.3%以上。土壤种子库的物种多样性并不高,与地被植物的相似性较低,无紫茎泽兰入侵的林地也能检测到紫茎泽兰的种子。试验研究表明,紫茎泽兰具有长久性土壤种子库,其种子的数量在土壤种子库中处于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25.
采用生物测定法,对滇杨枯落叶和林下土壤的化感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滇杨枯落叶浸出液会延缓三叶鬼针草种子萌发,抑制胚芽生长,在2.5%的处理质量分数下,对胚根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化感效应敏感指数RI=-0.22。对株高和生物量的抑制作用,随着浇灌枯落叶浸出液质量分数及添加枯落叶粉比例的增加而增强,质量分数为2.5%时,株高的RI=-0.17,生物量的RI=-0.54。在添加80%枯落叶粉的处理下,株高的RI=-0.54,生物量的RI=-0.67,生物量的化感效应敏感程度高于株高。滇杨林下土壤对三叶鬼针草生长无化感抑制作用,均表现为化感促进作用,>2~10 cm深的土壤促进作用最强,株高和生物量的化感效应敏感指数分别为0.57、0.73。  相似文献   
26.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引进的10个泰国甜角栽培品种进行分析,研究其遗传变异及遗传关系.筛选出的8个引物共扩增出52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34条,多态带比率为65.38%.多态性标记百分率PPL、观测等位基因数Ao、有效等位基因数A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在物种水平分别为65.38%、1.653 8、1.199 9、0.137 1和0.227 9,而在栽培品种水平分别为25.96%、1.259 6、1.164 7、0.094 6和0.140 3.基因分化系数GST=0.163,表明有83.7%的遗传差异来自栽培品种内.10个栽培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变幅在0.013 1~0.124 4之间,平均为0.047.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以遗传距离0.02来划分,10个栽培品种可以分为3组,Zichupoton、Buangka、Barchan、Shampoo、Ziton栽培品种聚为一组,Sritong、Srichompo、Prakaythong、Sritongbao栽培品种构成一组,而Bargeton单独聚为一组.  相似文献   
27.
以北美红杉1年生带芽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基本培养基筛选和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水平对比试验得到北美红杉组织培养的不定芽诱导、增殖、生根等生长阶段的优化配比培养基,以期建立北美红杉高效的快繁体系。结果表明:确定最佳消毒方法为75%乙醇消毒30 s,无菌水冲洗2次,再用0.1%氯化汞消毒处理10 min,无菌水冲洗4次;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配方为MS+6-BA 1.0 mg·L-1+NAA 0.10 mg·L-1+蔗糖30 g·L-1+琼脂6 g·L-1,不定芽诱导效果最好,诱导芽率高达2 153.3%,且芽生长健壮;最佳不定芽增殖培养基配方为MS+6-BA 1.0 mg·L-1+NAA 0.10 mg·L-1+蔗糖30 g·L-1+琼脂6 g·L-1,增殖系数高达15.8;最佳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MS+KT 1.5 mg·L-1+IBA 1.0 mg·L-1+蔗糖30 g·L-1+琼脂6 g·L-1,其生根率达90.0%,根多且粗长,植株高大健壮;最佳移栽基质为V炉渣∶V原土∶V腐殖土=1∶1∶1,植株成活率达91.7%。  相似文献   
28.
杨属部分种及杂种的AFLP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利用13对AFLP引物对杨属4个派19个种及杂种的47个无性系进行分析,共检测到858个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为771个,多态性位点的百分率为89.9%,每对引物产生的多态性位点的百分率在80.7%~98.1%之间,表明杨属种间及无性系间在DNA水平上存在广泛变异.根据AFLP标记结果计算杨属派间、派内种间、种内无性系间分子遗传距离,对它们的亲缘关系进行定量描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派间聚类与经典形态分类完全一致,派内种间及种内无性系间聚类与形态分类基本相同.最后,探讨根据分子标记结果进行杂交亲本选配及杂种子代早期选择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9.
中国杨树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对我国 5 0余年杨属派内和派间杂交育种研究进行了综述。在众多的杨树杂交组合中 ,派内种间杂交以白杨派、黑杨派成就显著 ,派间杂交以青杨派与黑杨派杂交成果最为突出。从杂交方式看 ,有单交、双交、三交、回交等 ,以杂种作亲本进行再杂交能够获得显著杂种优势 ;从育种目标看 ,有速生、抗寒、抗旱、抗病虫、窄冠、生根等 ;从育种方法看 ,以常规人工杂交为主 ,将常规人工杂交与物理辐射、化学诱导等技术有机结合 ,能够创造出生产潜力较大的三倍体新品种。选育的杨树良种已在生产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 ,对目前我国杨树杂交育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0.
基于表达序列标签(EST)的SSR标记因开发简便、快捷等特点,已在植物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简要列举木本植物中EST-SSR的可利用性和通用性,重点综述EST-SSR的多态性及其在木本植物遗传多样性评价方面的应用,期望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