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1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对杨树组织培养在其种质资源的保存、繁殖及创新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杨树的遗传改良及生产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2.
【目的】通过红心火龙果离体培养技术研究,建立其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为规模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红心火龙果幼嫩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添加不同外源激素配比,筛选出不定芽发生、增殖、壮苗及生根诱导等不同阶段的最适培养基。【结果】最佳消毒方法为使用75%酒精消毒10 s,无菌水冲洗1次,再用0.1%升汞消毒4.5 min,无菌水冲洗5~8次。最适不定芽诱导培养基是配方为MS+6-BA 3.0 mg/L+NAA 1.5 mg/L+蔗糖30 g/L+琼脂4.6 g/L,发芽率达87.03%;最适不定芽增殖培养基的配方为MS+6-BA 3.0 mg/L+NAA 1.5 mg/L+AC 0.2 g/L+蔗糖30 g/L+琼脂4.6 g/L,不定芽的增殖系数高达7.33;最适生根培养基的配方为1/2MS+NAA 0.5 mg/L+IBA 0.5 mg/L+AC 0.2 g/L+蔗糖30 g/L+琼脂4.6 g/L,生根率达100%。最佳移栽基质为V (珍珠岩)∶V (红土)∶V (腐殖土)=1∶1∶1,植株成活率高达98.9%。【结论】建立了以茎段为外植体的红心火龙果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不定芽诱导率和增殖系数高,组培苗生根情况好,移栽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83.
为了获得板栗子叶总RNA提取的理想方法,为后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打下基础,以板栗幼果子叶为材料,采用改良CTAB法、硼砂-CTAB法、酚-SDS法、皂土法和2种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共6种方法提取板栗子叶总RNA。结果表明,除硼砂-CTAB法外,其他5种方法均能获得板栗子叶总RNA。但是,与酚-SDS法、皂土法和2种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相比较,改良CTAB法提取的板栗子叶总RNA完整性好,纯度高,且无DNA污染,能够满足cDNA-AFLP等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84.
引进葡萄柚品种基因资源的AFL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引进的9个葡萄柚品种基因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引进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揭示遗传结构和品种间亲缘关系,为引进葡萄柚品种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遗传改良提供基础信息。结果表明,筛选出的7对引物共扩增出263条带,多态带比率为7.22%。多态性标记百分率、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在物种水平分别为7.22%、0.023 4、0.008 0、0.6592和0.258 5,而在品种水平它们分别为2.41%、1.024 1、1.013 2、0.008 0和0.012 2。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659,表明葡萄柚的遗传差异主要来自于品种之间。9个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变幅在0.000 5~0.037 1之间,平均为0.025 8。基于UPGMA的聚类结果将9个品种分为2组,火焰、矮化、亨路比、哈路比、帕利斯和瑞路比聚为一组,里德马叙、里约红和星路比构成另一组。  相似文献   
85.
以收集于云南和四川的52株滇杨优树为试验材料,并以1株大叶杨、1株北京杨和2株黑杨做类外对照,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进行基因组DNA水平检测。结果表明,筛选出的8对EcoRⅠ+3/MseⅠ+3引物组合对52株滇杨优树共扩增出264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74条,多态带百分率为64.52%,检测到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184,基因多样度(H)为0.121,Shannon信息指数为0.201,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77;对56份杨树样本共扩增出32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共247条,多态带百分率为75.21 %,检测出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185,基因多样度(H)为0.122,Shannon信息指数为0.209,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76。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除滇杨优树QXB007与QXJ030外,其余杨树分析样本均能够被鉴别。基于采集地和遗传相似系数的模糊聚类分析表明,52株滇杨优树除开远采集地外,丽江采集地样本与其他采集地样本之间均有交集,说明丽江可能是滇杨的分布中心和起源中心。该研究结果为滇杨人工选择育种、遗传改良、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6.
以紫叶生菜、紫菘及紫甘蓝为试材,设置红光和蓝光2种光质(以白光为对照)进行处理,采用乙醇研磨法、蒽酮-H2SO4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及碘量法,研究了3种蔬菜在不同光质下光合色素含量以及营养品质指标的变化,以期为不同种类蔬菜育苗期间光质条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3种蔬菜对不同光质的适应性存在差异,与白光相比,红蓝光可促进紫甘蓝种子萌发且红光效果较好;红光对3种蔬菜胚根、下胚轴长度、叶长和叶柄长度均具有促进作用,同时红光可增加紫叶生菜和紫甘蓝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可溶性总糖及淀粉含量,但抑制维生素C合成,蓝光对3种蔬菜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合成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可根据不同植物物种设置不同的光质条件,从而提高蔬菜的生长特性或改善其品质。  相似文献   
87.
滇杨优树无性系物候期观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测41个滇杨优树无性系的物候期数据,以物候期距同一对比标准时间(2008年3月1日)的天数对数据进行转换,运用SPSS11.5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以此将滇杨优树无性系分为5种物候类型,即总体物候出现较晚类型,总体物候出现较早类型,生长期较短类型,生长期较长类型和中间型物候类型。观察滇杨优树无性系苗期物候变化突出的指标,其中,展叶始期的差异最小,落叶始期的变幅最大。  相似文献   
88.
在构建叶绿体DNA基因组文库的基础上,克隆了早园竹叶绿体atpA基因,与禾本科水稻、玉米等11种植物atpA基因的SNP对比分析发现,早园竹与供试禾本科植物叶绿体atpA基因序列间共有110个SNP位点,其中与水稻Indica,Japonica和野生稻之间仅有1个SNP位点 与玉米、高粱、甘蔗及杂交甘蔗之间有2个SNP位点 而与小麦、大麦、匍茎剪股颖和黑麦草之间的SNP位点较多。基于atpA基因序列和编码氨基酸序列构建的Neighbor-joining系统进化树显示,供试的禾本科植物在系统进化上可划为2个进化类群和4个进化亚群,水稻与早园竹处于同一亚群。表明早园竹在进化关系上与水稻最近,其次与甘蔗、玉米和高粱进化关系较近,而与麦类及其近缘植物的进化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89.
以采自云南双柏县的膏桐种子为试材,测定种子千粒质量、出仁率、种仁千粒质量、种仁含油率、种子含水量、自然虫蛀率、不同处理和不同贮藏温度下发芽率和发芽势等指标。结果显示,双柏县膏桐种子千粒质量为556.25 g,出仁率为75.09%,种仁千粒质量为382.53 g,种仁含油率为55.90%,种子含水量为5.98%,自然虫蛀率为24.91%,不同处理和贮藏温度对种子萌发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0.
膏桐种子发芽预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别采用清水变温浸种处理、清水室温浸种处理、双氧水浸种处理、机械损伤种皮处理、剥壳处理等方法,对膏桐种子进行预处理,在28 ℃恒温下培养并测定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结果表明,剥壳处理效果最好,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达到86.67%和66.67%;其次是60 ℃热水浸种10 min,发芽率为83.33%,发芽势为51.67%,略低于对照;而20%双氧水浸种5 min和机械损伤种皮处理的发芽率均为76.67%,与对照组发芽率相同,但发芽势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