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6篇
农学   10篇
  11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22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5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建立了快速测定果蔬产品中阿维菌素及其有毒代谢物残留量的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果蔬样品经乙腈提取后,直接采用三氟乙酸酐(TFAA)-N-甲基咪唑(NMIM)-乙腈(ACN)法进行柱前荧光衍生化,后以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进行阿维菌素残留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对果蔬产品中的阿维菌素及其有毒代谢物残留量的最低检测浓度为1μg·kg-1,在0.001~0.1mg·kg-1时,阿维菌素的添加回收率在84.2%~110.8%之间,变异系数(C.V.%)在1.9%~12.8 %。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究侵染掌叶半夏(Pinellia pedatisecta)的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衍生的干扰小RNA(virus-derived small interfering RNA,vsiRNA)序列特征,为掌叶半夏抵御病毒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一株来自广西的具有典型病毒病症状的掌叶半夏为材料,取其褪绿斑驳的叶片采用TRIzol法提取总RNA,并进行小RNA深度测序(Small RNA Deep Sequencing);利用快速扩增cDNA末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和分段克隆技术获得病毒的全长基因组序列,利用MEGA 7.0将其与有代表性的病毒序列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并分析亲缘关系;以克隆测序获得的基因组序列作为参考进行vsiRNA特征分析。【结果】小RNA深度测序共获得4851249条高质量的读段(reads),长度为21、22和24 nt的reads具有较高的丰度,占比分别为33.4%、13.7%和11.3%。该病毒分离物的基因组全长为9735 nt,编码3105个氨基酸,其基因组全序列与SMV HZ1分离物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86.93%,暂命名为SMV NN;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SMV NN与分离自半夏的SMV HZ1分离物的亲缘关系最近。将vsiRNA定位到克隆测序后获得的SMV NN的基因组上,分析该病毒的vsiRNA特征,结果发现长度为21和22 nt的vsiRNA具有较高的丰度,病毒全基因组的正链和负链均能被vsiRNA覆盖,且分别在HC-Pro和P3蛋白编码区具有最强热点。【结论】掌叶半夏主要通过dicer样核糖核酸酶4(dicer-like ribonuclease 4,DCL4)和Argonaute蛋白1(Argonaute1,AGO1)对SMV的HC-Pro和P3蛋白编码区进行剪切,主要产生长度为21和22 nt的vsiRNA,从而抑制SMV在植株体内的复制。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究禾荔特晚熟焦核突变体GLL-1的全基因组变异情况,为调控荔枝果实成熟期、解析焦核发生分子机制及选育焦核品种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荔枝种质资源普查发现1个禾荔特晚熟焦核突变体GLL-1,对禾荔和GLL-1开展全基因组重测序(测序深度50×),对比分析GLL-1全基因组变异情况。【结果】与禾荔相比,GLL-1果实明显较大,品质优良,特晚熟,种子变为焦核,可食率明显提高。从GLL-1基因组获得320858674个高质量的Clean reads,定位到荔枝参考基因组的高质量Clean reads数占比为96.07%,正确识别率大于Q20的碱基占比为96.48%,正确识别率大于Q30的碱基占比为91.38%,基因组GC含量为35.28%,覆盖度(大于1×的碱基占比)为97.62%。检测到930608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和759887个小片段插入和缺失(Indel)位点,共导致12621个基因发生变异,其中发生非同义SNP突变的基因8451个,发生Indel的基因4170个。许多与花色素苷生物合成相关的MYB、bHLH、WD40转录因子家族基因及参与ABA信号转导的重要家族基因(bZIP、WRKY、MAPK及PPR)均发生突变。【结论】MYB、bHLH、WD40、bZIP、WRKY、MAPK及PPR等家族基因的突变可能是导致GLL-1果实特晚熟及焦核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推测其在调控荔枝果实发育和焦核发生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4.
以1年生盆栽东魁杨梅Myricarubra‘Dongkui’嫁接苗为试材,研究硼对杨梅生长和结瘤固氮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施硼酸(HBO3)量分别为0.0(ck),6.6,13.2,19.8和26.4mg·株-1·a-1,每个处理重复5次,分7次叶面喷施,每次施用全年总量的1/7。结果表明,1年生杨梅苗喷施硼酸0~26.4mg·株-1·a-1,随着施硼量的升高,杨梅植株生长量、株高、根瘤量、固氮酶活性、土壤全氮和有效氮逐步增加;当施肥量为19.8mg·株-1·a-1时,杨梅植株生长量、株高、根瘤结瘤量和固氮酶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30.28%,64.63%,62.02%和31.62%,土壤全氮和有效氮分别比对照增加31.35%和9.16%;随后随着施硼量的增加,这些指标逐步下降。施用适量的硼能提高杨梅结瘤固氮能力,促进植株生长发育。表3参10  相似文献   
35.
为了探明夏梢对沃柑落果及抑制日灼的效果,本研究于5月-7月对沃柑结果枝进行不同留夏梢数量和时间处理,以不留夏梢作对照。通过观测日灼发生率、落果率、果实品质等来比较防控沃柑日灼的最佳留夏梢时间和数量。结果表明,6月下旬留3根夏梢的结果枝果实日灼发病率(9.63%)和落果率(11.83%)均是最低;对照的日灼发病率为74.93%,落果率为9.80%。6月下旬留3根夏梢的沃柑果实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出汁率均显著并高于对照。综上,6月下旬留3根夏梢抑制沃柑日灼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6.
【目的】了解广西柑橘主产区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危害情况及黄龙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 CLas)的遗传多样性,为黄龙病的田间诊断和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对广西柑橘主产区8个地级市有代表性的柑橘园进行2个年度(2020和2021年)的跟踪调查并随机采集1048份柑橘叶片样品,利用qPCR技术对采集的样品进行CLas检测,并对阳性样品CLas菌株的基因组高变区的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CLas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与2020年相比,除采自百色的柑橘样品CLas检出率2个年度保持不变(14.29%)外,2021年采自玉林、桂林、河池、梧州、南宁、贺州和来宾的柑橘样品CLas检出率均呈上升趋势,其中2021年采自梧州的柑橘样品CLas检出率最高(52.94%)。不同种类柑橘的CLas检出率差异明显,2021年甜橙类、柚类、杂交柑类和金柑类的样品CLas检出率均较2020年升高,2个年度的宽皮柑橘类CLas检出率相同(14.29%)。不同症状类型的柑橘样品CLas检出率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2021年采集的缺素黄化型样...  相似文献   
37.
广西杨梅经济栽培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梅属植物(Myrica rubra Siebold & Zucc.),有60多种。中国有6种,即杨梅、毛杨梅、矮杨梅、青杨梅、全缘叶杨梅和大杨梅。广西有3种:杨梅、矮杨梅和青杨梅。杨梅是我国著名的特产水果,营养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均较高。广西杨梅野生资源较多,适宜发展杨梅生产的地区很多,而且杨梅成熟期早,“清明”前后就陆续有杨梅上市。由于有关杨梅生产的报道较少,以及人们对杨梅知识了解甚少,大多数果农持观望态度,杨梅发展较慢,经济栽培面积小。  相似文献   
38.
甜橙无核品系"春蜜"(暂定名)发现于"春橙1号"果园,为探明"春蜜"的遗传背景,以"春蜜"和其他41份甜橙种质为试材,开展了叶片形态标记和SCoT分子标记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甜橙种质群体中,变异系数最大的叶片数量性状是叶质量、翼叶长和翼叶宽。叶身形、叶尖形、叶柄长、叶形指数、叶缘和叶基形相互之间有极强的相关性,叶尖缺刻有无、叶质量、叶厚、翼叶长和翼叶宽相互之间有极强的相关性,是适合用于甜橙的叶片形态标记指标。42份种质采用优选的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15条引物进行SCoT-PCR,共扩增出95条带,多态性条带有62条,多态性比率为65.26%。基于叶片形态标记的和ScoT分子标记的聚类结果均显示"春蜜"与"春橙1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结合"春蜜"的来源和选育过程,初步判定"春蜜"是"春橙1号"的无核优质芽变。  相似文献   
39.
40.
对高接换种是杧果低产园(树)改造和品种更新的重要措施,目前广西百色地区杧果换种方法主要有副主枝重回缩法、副主枝和侧枝轻回缩法、培养新枝法、留枝轮换法这4种。笔者通过调查比较研究发现,副主枝和侧枝轻回缩法成活率高,成冠快,树形紧凑,适用性最广;副主枝重回缩法成活率虽不高,但成活后冠幅扩大快,嫁接成本低,目前适用性也较广;培养新枝法嫁接成活率最高,但新梢培养时间长,且嫁接后易徒长,适用性一般;留枝轮换法换冠过程虽长,但可保证持续性收入,适宜于休闲观光芒果、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或示范园区高接换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