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峨眉拟单性木兰B类基因的克隆及系统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DS-box基因是一类在花发育进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本研究通过同源克隆技术从峨眉拟单性木兰花芽中分离得到3个B-class MADS-Box基因的CDS全长,分别命名为PaomAP3、PaomPI1、PaomPI2,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PaomAP3基因ORF(开放阅读框)长度为642 bp,编码214个氨基酸;PaomPI1基因ORF长度为633 bp,编码210个氨基酸;PaomPI2基因ORF长度为636 bp,编码211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基因均含有典型的MADS结构域及K结构域。PaomPI1、PaomPI2基因末端有典型的PI-derived保守基元,PaomAP3基因末端有Paleo AP3保守基元和PI-derived保守基元。木兰科植物在科内分类上存在很大争议,因此本研究利用MEGA6软件中最大简约法(MP)构建了部分木兰科植物B类基因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玉兰亚属与木兰亚属亲缘关系较远;拟单性木兰属独成一属,其与含笑属、玉兰亚属亲缘关系较近,而与木兰亚属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2.
以甘蔗花叶病毒(SCMV)福建分离物(FJ)的总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扩增了含有复制酶(NIb)基因的DNA片段,将其克隆到质粒pGM-T载体上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NIb基因由1563个碱基组成,编码521个氨基酸并含有高度保守序列GDD。NIa/NIb和NIb/CP交界处的蛋白酶切割位点分别为Q/C和Q/A。与国外报道的SCMV亚组几个株系分离物相比,NIb基因(福建分离物)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57.8%~86.9%和60.9%~95.2%,其中与SCMV-SA株系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则高达86.9%和95.2%。  相似文献   
13.
秭归空心李RAPD反应体系的建立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湖北省秭归县杨林桥镇秭归空心李4个居群的21个样品进行了多态性分析,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6个引物对秭归空心李进行了扩增并对扩增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遗传距离取 0.266 2~0.346 2 cM时,所有的群体聚为一类;当遗传距离取 0.059 5~0.063 9 cM时,4个居群各为一类;4个居群的相似性系数为 0.707 3~0.942 3,说明杨林桥镇4个居群的秭归空心李遗传背景比较一致,亲缘关系很近.  相似文献   
14.
超积累植物是一种绿色、经济、环保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材料.本研究以超积累型(hyperaccumulating ecotype,HE)东南景天(Sedum plumbizincicola)和非积累型(non-hyperaccumulating ecotype,NHE)东南景天为试验材料,在水培条件下,测定镉处理不同时间两种东南景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分析镉胁迫对两种东南景天光合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胁迫7d时,HE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较未胁迫时分别显著(P<0.5)下降了46.91%和43.09%,而NHE则分别显著下降了50.9%和49.98%;在镉胁迫过程中,HE的Pn下降幅度小于NHE,HE的Pn在胁迫7d时较对照显著下降了31.97%,NHE显著下降了50.69%;HE的Tr在胁迫4d时下降了50.58%,然后呈上升趋势,而NHE则在胁迫1d时就下降了60.47%,然后上升;随着镉胁迫时间延长,HE初始荧光强度(F0)先升后降,NHE的F0胁迫前4 d一直上升;HE最大荧光强度(Fm)始终大于NHE;HE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均先降后升,NHE的ΦPSⅡ和ETR下降后趋于稳定;HE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一直处于上升趋势,NHE的NPQ和qP一直趋于稳定状态.由此认为,两种东南景天对于镉胁迫的响应不同,本研究进一步完善了两种景天应对镉胁迫时的生理响应,这为超积累型东南景天用于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蓝莓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综述蓝莓快速繁殖中的初代培养、继代培养、复壮培养、生根培养技术分析了蓝莓快速繁殖的技术条件。[结果]初代培养的综合条件为:pH值5.2,121℃下高温灭菌20min,(25±2)℃下培养,空气相对湿度为60%左右,光照强度为2200lx,光照时间为17h/d。初代培养无菌芽苗的茎与叶的继代增殖率均可达10倍以上。BA处理的外植体的增殖率和成苗率均低于ZT处理。0.8mg/LZT处理的离体茎段上不定芽的增殖系数达最大,为45。当细胞分裂素浓度相同时,芽外植体越大,增殖系数越大,芽苗生长越旺盛。液体培养方式更能培育出健壮试管苗。[结论]该研究为蓝莓快速繁殖技术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采自湖北神农架的洪平杏(Armeniaca hongpingensis Yu et Li)种子为材料,对其形态特征、种皮透性及萌发抑制物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洪平杏种子的平均长度、宽度和厚度分别为(2.726±0.073) cm、(1.876±0.069) cm和(1.119±0.027) cm,千粒重为(1 851.033±62.85) g,种子为大粒种子,内部两个大子叶蕴含着丰富的营养物质,是物质与能量供应的来源,可以保证种子萌发。平均含水量为(12.72±1.25)%。带壳种子的平均吸水率为(18.60±0.53)%,去壳种子的平均吸水率为(32.44±6.27)%,种壳与种皮能减缓水分进入种子的速度,但不影响总吸水量。T.T.C活性染色检测到4℃下干藏半年的种子生活力仍为100%,都是健康有活力的种子。白菜种子的萌发检测表明,洪平杏种皮和种胚中均存在萌发抑制物质。洪平杏种子休眠的主要因素是种皮和种胚含有的萌发抑制物以及坚硬的外种壳对萌发过程中胚根突破种皮的机械阻力。此外,内果皮和种皮可能会对种子萌发早期的吸水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7.
秭归空心李短枝单芽嫁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推广秭归空心李的短枝单芽嫁接技术。[方法]通过芽接、枝接、短枝单芽嫁接技术在苗木嫁接和高接换种嫁接中的对比,研究秭归空心李的短枝单芽嫁接技术。[结果]苗木嫁接采用短枝单芽嫁接技术,芽利用率达87%,每人每天可嫁接960枝,成活率达95%,比芽接高17%,比枝嫁高28%。高接换种嫁接采用短枝单芽嫁接技术,芽利用率达95%,每人每天可嫁接480枝,成活率达95%,比芽接高41%,比枝嫁高48%。[结论]短枝单芽嫁接技术成活率高,嫁接质量好,节省繁殖材料,工效高,可以广泛应用于植物嫁接领域。  相似文献   
18.
濒危植物珙桐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珙桐叶片为材料,通过单因子试验分别研究了退火温度、TaqDNA聚合酶用量、dNTP浓度、Mg2 浓度、引物浓度和模板DNA浓度对ISSR-PCR反应的影响,建立了适宜于珙桐ISSR分析的扩增体系,即25μl的反应体系中:模板DNA20 ng,Mg2 1.5 mmol/L,引物0.6μmol/L,dNTP 0.20 mmol/L,TaqDNA聚合酶1.5 U。  相似文献   
19.
核桃幼苗嫁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核桃嫁接苗大田快速繁育技术研究提供关键技术,缩短育苗周期。[方法]通过室外芽嫁和幼苗嫁接在相同的时间进行嫁接对比试验,室外芽嫁采用目前最先进最普遍使用的方块芽接,幼苗嫁接采用独创的对芽贴皮接。[结果]幼苗嫁接最高成活率达98.1%,室外芽接最高成活率达75.3%,幼苗嫁接高于室外芽接成活率22.8%;幼苗嫁接综合平均成活率为80.3%,室外芽接综合平均成活率为65.4%,幼苗嫁接高于室外芽接成活率14.9%;幼苗嫁接的接穗抽稍平均最高为81.8cm,室外芽接嫁接的接穗抽稍平均最高为75.1cm,幼苗嫁接的接穗抽稍高于室外芽嫁接6.7cm;幼苗嫁接接穗抽稍综合平均为60.3cm,室外芽接接穗抽稍综合平均为54.9cm,幼苗嫁接接穗抽稍综合平均高于室外芽接接穗抽稍综合平均5.4cm。[结论]幼苗嫁接成活率高,苗木质量好,操作简便,繁殖速度快、省工、省料、成本低,育苗周期短,群众容易接受,其技术领先于目前国内外所报道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近年有关木本植物的转基因技术的主要成果,从应用的目的基因、转化方法、受体系统、选择标记系统等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并探讨了当前木本植物转基因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