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3篇
  9篇
综合类   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采集除草剂阿特拉津污染的土壤,通过直接涂布法和富集驯化培养分离法,分别获得6株和5株能够降解阿特拉津的细菌。通过降解效率和降解动态试验,筛选到1株高效降解阿特拉津的菌株FM326,该菌株能以阿特拉津为唯一的碳源和氮源生长,培养96h后对1000mg·L-1阿特拉津降解效率达到97%。通过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DNA序列分析,菌株FM326鉴定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细菌。该菌株表现出最适生长温度30~35℃,最适生长pH值5~9,好氧生长的生长特性。  相似文献   
52.
三种黏土矿物对蚕豆生长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云南会泽铅锌矿周边污染农田土壤为供试土壤,施加沸石、钠基膨润土、硅藻土3种黏土矿物,开展室内种植蚕豆的盆栽试验,研究黏土矿物对蚕豆光合生理、生物量、矿质营养、重金属含量和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黏土矿物显著增强蚕豆叶片的光合作用,增加植株的生物量,其中钠基膨润土处理的增幅最大,为21.7%。黏土矿物降低土壤速效氮、磷、钾的含量,降幅为12%~48%,改变蚕豆植株氮、磷、钾的含量,其中,硅藻土显著增加蚕豆植株磷、钾和根系氮的含量,增幅为23%~83%,钠基膨润土降低蚕豆地上部氮、磷、钾的含量。3种黏土矿物均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铅和铜的含量,降幅为14%~28%,减少蚕豆植株的锌含量、根系铅和铜的含量;沸石还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镉、蚕豆植株镉和地上部铅的含量。相关分析发现,土壤有效态镉与蚕豆地上部镉、有效态铜与根系铜、有效态锌与植株锌的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黏土矿物能降低污染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减少蚕豆植株的重金属含量,改善光合作用和提高生物量。  相似文献   
53.
臭氧衰减导致地表紫外辐射增强,而紫外线辐射对植物表皮细胞的DNA具有损害作用,可导致环丁烷嘧啶二聚体和6,4-光产物的形成.植物DNA对UV-B辐射的响应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与不同的UV-B辐射剂量和不同植物细胞的原生质体有关,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植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修复紫外诱导的DNA损伤,主要包括光修复、碱基切除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和重组修复等.DNA的修复能力与紫外辐射的剂量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概述了对紫外辐射引起的DNA损伤、植物DNA对UV-B辐射响应的敏感性、损伤的修复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4.
采用稀释平板法,调查云南省会泽县铅锌矿区和非矿区3种野生植物——小花南芥、毛萼蝇子草和中华山蓼的根际微生物在含不同浓度镉或铅的选择平板上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除放线菌外,铅锌矿区和非矿区3种植物根际微生物能在含Pb或Cd的选择平板上生长,但Pb和Cd显著或极显著抑制根际微生物在含Pb或Cd的选择平板上生长的数量;铅锌矿区3种植物耐Pb和耐Cd的根际微生物数量显著或极显著多于非矿区。  相似文献   
55.
采用微生物培养法研究NPK配施对云南省丘北辣椒旺盛生长期、开花座果期和盛果期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自生固氮菌、纤维分解菌、钾细菌、有机磷细菌和无机磷细菌数量的影响,对不同类群微生物数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NPK配施增加辣椒旺盛生长期的8类土壤微生物,开花座果期的土壤细菌、自生固氮菌、钾细菌和有机磷细菌,盛果期的土壤真菌、自生固氮菌和钾细菌的数量。N︰P2O5︰K2O比例为12︰10︰14的处理增加的辣椒土壤微生物数量最多。NPK配施增强丘北辣椒土壤不同类群微生物数量间的相关性,其中,自生固氮菌和纤维分解菌呈极显著正相关,自生固氮菌和纤维分解菌均与钾细菌呈极显著负相关,有机磷细菌与其它生理类群微生物呈极显著正或负相关。  相似文献   
56.
臭氧衰减导致地表紫外辐射增强,而紫外线辐射对植物表皮细胞的DNA 具有损害作用,可导致环丁烷嘧啶二聚体和6-4 光产物的形成。植物DNA对UV-B辐射的响应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与不同的UV-B辐射剂量和不同植物细胞的原生质体有关,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DNA损伤的修复在生物体内普遍存在。植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修复紫外诱导的DNA损伤,主要包括光修复、碱基切除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和重组修复等。DNA 的修复能力与紫外辐射的剂量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本文概述了对紫外辐射引起的DNA损伤、植物DNA对UV-B辐射响应的敏感性、损伤的修复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7.
在元阳梯田地方水稻品种——白脚老粳的拔节孕穗期、抽穗扬花期和成熟期,通过小区实验研究不同UV-B辐射强度(0、5.0、10.0 k J·m~(-2))对水稻根系低分子量有机酸(LMWOAs)分泌量和根际7个类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并对水稻LMWOAs分泌量和根际微生物数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导致水稻根系草酸和琥珀酸分泌量增加,酒石酸和苹果酸分泌量下降。水稻根际细菌、真菌、自生固氮菌、纤维分解菌、无机磷细菌和钾细菌的数量均在成熟期最大,拔节孕穗期次之,抽穗扬花期最小;但放线菌数量在拔节孕穗期最大,抽穗扬花期次之,成熟期最小。UV-B辐射增强不改变根际微生物数量随生育期进程的动态变化规律,但导致水稻根际7个类群微生物的数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水稻根系草酸分泌量与根际自生固氮菌、纤维分解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琥珀酸分泌量与自生固氮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细菌、真菌、纤维分解菌、无机磷细菌和钾细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可知UV-B辐射增强影响大田水稻根际微生物的数量,与其改变水稻根系低分子量有机酸的分泌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8.
[目的]为高温纤维分解菌的有效分离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3种培养基在50℃下从新鲜马粪、新鲜牛粪和陈垃圾土中分离高温纤维分解菌,研究不同样品中高温纤维分解菌的分离情况,分析其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和CMC酶活力。[结果]3种样品中,牛粪的高温纤维分解菌数量显著或极显著多于马粪和陈垃圾土。从3种样品中均能分离到CMC酶活力较高的高温纤维分解菌。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分离的高温纤维分解菌数量最多,其培养高温纤维分解菌的能力最强。赫奇逊滤纸培养基分离到CMC酶活力较高的高温纤维分解菌的比例最大。[结论]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和赫奇逊滤纸培养基是分离纤维分解菌较好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59.
在元阳梯田坝达,选取红果树和山龙眼2种森林群落,按每20cm深度,分别采集0-40cm和0-60cm土样,对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种森林群落5类微生物数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少,红果树森林的放线菌随土壤深度增加呈显著减少趋势,山龙眼森林的微生物数量在20-60cm土层显著减少;(2)除了红果树森林全K外,2种森林群落土壤养分含量在0-40cm土层随土壤深度加深而显著降低;(3)土壤全N和3种速效养分含量与微生物数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全K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通过研究森林群落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养分含量特征,从而为元阳梯田坝达森林生态系统合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0.
为明确UV-B辐射增强对水稻秸秆化学成分的影响,阐释UV-B辐射增强后秸秆还田分解特征及其对稻田土壤氮素转化的间接效应,本研究在元阳梯田(海拔1 600 m)开展大田试验,以当地水稻品种白脚老粳为研究对象,研究UV-B辐射增强(5.00kJ·m-2)对水稻秸秆化学成分及其还田后秸秆降解、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显著降低水稻秸秆纤维素含量,增加木质素含量,提高秸秆木质素/氮;并导致秸秆纤维素、木质素、总氮的降解速率总体降低,最大降幅分别达38.7%、18.1%、25.8%。与自然光照秸秆相比,UV-B辐射后的秸秆还田显著降低土壤固氮细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增加土壤蛋白酶、氨单加氧酶、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土壤硝化和反硝化速率。相关性分析表明,秸秆木质素/氮与秸秆降解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秸秆纤维素、木质素、总氮降解速率与硝酸还原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后者又与N2O排放通量呈显著正相关;硝化细菌数量与NO3--N含量呈负相关。研究表明,UV-B辐射增强通过提高秸秆木质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