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8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23篇
综合类   150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1.
南海湖表层沉积物对Cd2+的吸附-释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吸附实验及释放实验,研究了包头市南海湖表层沉积物对Cd2+的吸附、释放作用.结果表明,Cd2+南海湖沉积物上的吸附既符合Langmuir型又符合Freundlich型,且以Langmuir型为最佳;Cd2+的吸附对pH值依赖程度较高,随pH值的增高而增强;温度的降低,离子强度和泥沙浓度的增加,均不利于南海湖沉积物对Cd2+的吸附.在6 h以内,cd2+的释放百分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并于6 h达到极值,6 h后急剧下降,并在10 h后趋于平稳;Cd2+的释放百分率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弱酸至碱性环境有利于Cd2+的吸附.酸性环境有利于Cd2+的释放.  相似文献   
92.
白星花金龟在新疆农田生态区的寄主、分布及其发生规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研究表明,白星花金龟主要分布于新疆北部的4个地州及吐鲁番地区的13县市及其所辖的兵团各农牧团场的农作物和林果种植区.初步确定其主要寄主种类共14科26属29种.初步明确了白星花金龟的田间发生规律,该虫在新疆北部农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田边有机质含量高的堆肥等处越冬,于翌年5月初化蛹,蛹期30 d左右;6月初成虫羽化,6月底达到高峰,其成虫1年出现1~2个高峰,7月中旬成虫开始产卵,至9月初成虫期结束.  相似文献   
93.
新疆温室白粉虱自然寄生蜂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新疆各地设施农业生产发展迅猛.但是,温室虫害的危害逐渐呈加重趋势,特别是粉虱类害虫.对全疆主要农区温室进行了广泛调查,表明危害温室内蔬菜的粉虱类害虫为温室白粉虱和B型烟粉虱.除吐鲁番地区以外,新疆多数地区的温室粉虱以温室白粉虱为主.对采自新疆各地白粉虱寄生蜂标本进行的室内鉴定,结果显示温室白粉虱的寄生蜂均为温室粉虱恩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 Gahan),且在新疆东部、南部和北部的广大农区温室均有分布,其自然寄生率为12.76;~69.53;,田间初步试验表明,新疆本地蜂种对温室白粉虱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4.
陈谦  高鹏  陈浩  何江  伍玲  陈春  黄敏 《湖北农业科学》2016,(11):2856-2859
以炒面总菌落数和感官品质为指标,从不同热处理条件和辐照剂量中选择100℃热处理30 min,5或10 kGy辐照处理炒面后于25℃进行一年期保藏试验,定期(0、90、180、270、360 d)检测各类微生物含量、感官品质及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60)Co辐照联合热处理能在一年保藏期中使炒面保持无菌状态,同时炒面感官品质较好,可接受度较高,辐照处理对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影响。因此,~(60)Co辐照联合热处理可用于炒面的灭菌处理,进而为开发传统中式菜品作为中国太空食品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5.
伊犁河谷地区越冬后稻水象甲种群田间扩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稻水象甲越冬代在返栽田和移栽田的种群扩散能力,为稻水象甲的有效监测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定点、目测调查,摸清越冬代稻水象甲在早移栽稻区和晚移栽稻区的发生、分布和危害.[结果]同一移栽期的返栽田越冬后成虫取食斑与移栽田无显著差异性(P>0.05);早、晚移栽稻区,越冬成虫扩散种群密度从田埂向田中逐步递减.早移栽田和晚移栽田越冬代稻水象甲虫口密度与距离之间的最优拟合关系分别符合曲线方程y=-0.004 7X2-0.805 8X+ 41.679,R2=0.9738和y=-6E-05X2-0.364 4X+ 46.115,R2=0.966,其中X表示距离,Y表示虫口数量.5月下旬晚移栽稻区,越冬后稻水象甲成虫种群密度移栽后在较短时间达到高峰,随后逐步下降直至消亡.[结论]在伊犁河谷稻水象甲发生区,早移栽田虫源主要来自于田埂,稻水象甲种群密度呈现从田埂向田中逐步递减趋势,从5月上旬开始扩散至5月下旬迁飞高峰;晚移栽田虫源主要来自早移栽田,其成虫种群密度移栽后随即出现高峰,随后逐步下降,6月上旬消亡.越冬后稻水象甲成虫种群约90;分布于距离田埂(越冬后水稻移栽前主要活动场所)40m以内的距离,表明其种群扩散距离有限,扩散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96.
[目的]以越冬马铃薯甲虫为研究对象,研究解除其冬眠的温度、土壤含水量条件,探索马铃薯甲虫的发生规律,为控制该甲虫的发生和扩散提供依据.[方法]设置不同的温度、土壤含水量梯度,记录不同温度、土壤含水量条件下马铃薯甲虫的出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温度低于25℃时出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在25℃出现最大值,温度大于25℃时,出土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在土壤含水量低于20;时出土率随土壤含水量升高而减小,在土壤含水量为20;附近出现最低值,土壤含水量大于20;时,解除休眠后成虫出土率随土壤含水量升高而升高.解除越冬马铃薯甲虫冬眠的最佳温度、土壤含水量组合为25℃、10;.在相同温度、土壤含水量条件下,越冬马铃薯甲虫雌成虫出土率大于雄成虫出土率.在一定温度、土壤含水量条件下,越冬马铃薯甲虫雌、雄成虫4d后开始出土.[结论]解除越冬马铃薯甲虫冬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在相同土壤含水量情况下,室温条件利于解除马铃薯甲虫冬眠.在相同温度情况下,过干或过湿的土壤环境对解除马铃薯甲虫冬眠有胁迫刺激作用.在相同温度、土壤含水量条件下,越冬马铃薯甲虫雌成虫较雄成虫易于解除休眠.在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条件适宜情况下,解除马铃薯甲虫冬眠需要一定的缓冲时间.  相似文献   
97.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水利工程建后管护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通过多年的农业综合开发,改善了项目区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项目区建成了一大批中小型水利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但农田水利工程建后如何管好用好并长期发挥效益,实现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建成项目高效利用的关键,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投资的回报和广大项目区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此,我们在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三期项目的支持下,在项目区计划3年建设93个农民用水协会。目前在已建成的27个协会中,开展了工程建后管护现状、基本做法和存在问题的调查,旨在为今后增强工程建后管护的机制创新注入活力,并对以农民用水协会为管护主体的工程管护长效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8.
新疆麦田杂草种类、分布危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系统调查表明,新疆麦田杂草约有107种,隶属于24个科,常见种46种,主要分布于6个科,以播娘蒿、灰黎、艹扁蓄、田旋花、野燕麦、稗草和狗尾草等为优势种群.麦田杂草群落演替呈现播娘蒿、田旋花等恶性杂草比重上升,传播和蔓延较快,发生呈明显加重趋势的特点.盆地、河谷区域和平原区麦田杂草总体上以双子叶杂草为主;高海拔山地麦区以单子叶杂草为主;山地与海拔相对低的绿洲平原之间的过渡麦区,单、双子叶杂草危害程度基本相同.一般春麦区杂草危害重于冬麦区.采取以化学除草为主,农业措施为辅的综合防除技术可有效控制麦田草害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99.
高温胁迫对暗黑赤眼蜂寄生功能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不同高温和时间处理下,通过暗黑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的寄生效能的测定结果表明: 各个处理下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高温胁迫对功能反应参数有明显影响,以33℃2 h处理下的寄生量为理论最高值(Namax=270.3).同一温度内,30℃4 h、33℃2 h、36℃2 h、39℃2 h胁迫下的瞬时攻击率和最大寄生数高于其它处理时间段.在相同的寄主密度下,赤眼蜂的搜寻效应与处理的时间长度有密切的关系.试验表明适宜的高温胁迫有助于提高暗黑赤眼蜂的寄生量,可能是由于此蜂种有较高的耐受性,但随着温度的升高处理时间的延长,对其寄生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0.
通过对伊犁河谷、喀什、和田等地(州)主要小麦生态区小麦有害生物的调查,明确了新疆主要小麦生态区主要有害生物种类及发生趋势,在试验和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多种高效、低毒的与环境相容的新型农药,组建了伊犁河谷冬小麦条锈病发生的中长期预测模型,在和田等地初步建立了小麦重大有害生物预警平台,针对不同小麦生态区重大病虫发生与危害的特点,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试验和示范,构建了更为完善、科学、可操作性强且适宜当地生产实际的小麦重大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体系,在生产上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