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1.
甘薯病毒病是造成甘薯品种退化的主要原因,经种薯繁育代代累积,最终会导致绝收.以优质食用型紫薯品种南紫薯008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甘薯组培脱毒苗繁育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茎尖脱毒后的茎尖分生组织在含2mg/L 2,4-D的MS培养基中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建立胚性细胞悬浮培养系,经分化和再生,以提高扩繁率.将胚型细胞悬浮培养系建立的脱毒方式与水培快繁技术相结合,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脱毒种薯种苗繁育体系,为四川丘陵地区脱毒种薯繁育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甘薯主要数量性状遗传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主要数量性状遗传参数研究何素兰,邓世枢(四川省南充市农科所637000)甘薯具有无性繁殖特性,其优良组合的杂种优势能在无性世代得以表现,因而组合选配在甘薯育种中至关重要。按数量遗传学原理,杂种一代的表型效应(p_(ij))为双亲一般配合力效应(g...  相似文献   
13.
高淀粉甘薯新品种"西成薯007"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试验以"西成薯007"原种为材料,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栽培密度和施用氮、磷、钾肥料对"西成薯007"鲜薯和淀粉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鲜薯和淀粉产量的作用顺序为:密度>磷肥用量>氮肥用量>钾肥用量;在较大密度,较多氮、磷肥的前提下,增施钾肥可获得鲜薯和淀粉的高产;"西成薯007"的鲜薯、淀粉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措施:5月下旬至6月上旬栽插密度为3500~4000株/667 m2,667 m2施尿素9~11kg、过磷酸钙10~14 kg、硫酸钾11~14 kg,立冬前后收获,在中等肥力田块种植即可获得鲜薯2000kg/667m2、淀粉500kg/667m2以上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黄腐酸对秋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分析黄腐酸对秋马铃薯生育期、植株形态、块茎、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LAI)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施用黄腐酸可延长秋马铃薯生育期,增加植株株高、茎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LAI,提高叶片有效净光合速率、单株薯块数、单株薯块重和商品薯率,从而提高产量。施用黄腐酸后可延长秋马铃薯生育期1~3 d,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植株株高、叶片净光合速率、单株块茎重和产量。在复合肥减半的情况下施用黄腐酸与复合肥常量施用下的出苗期和成熟期一致、生育期相当、净光合速率无差异性,特别是固体肥和液体肥配施后产量无差异性。[结论]施用黄腐酸后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可减少化学肥料的投入,降低化学肥料的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5.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四川省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的关键组成部分,该文针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挑战进行了分析,就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农技推广工作改善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为满足甘薯生产和市场对桔红色食用型甘薯品种的需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以浙薯 13 为母本与多父本进行集团杂交,从后代实生种子中筛选培育出了甘薯新品种南薯 021,于 2021 年 7 月完成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号:GPD 甘薯(2021)510040。该品种鲜薯产量达到 29448.3kg/hm2,薯块干率 27.47%,淀粉率 17.54%,β- 胡萝卜素含量 1.46mg/100g ;薯块呈纺锤形,结薯集中,薯皮中等红色,薯肉桔红色,大中薯率达 85.17% ;薯形好、食味优、商品性好、抗病性强、耐贮藏,是理想的桔红色食用型甘薯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对引进CIP甘薯实生种子后代鉴定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本地甘薯实生种子做对照,将引进的国际马铃薯中心(CIP)甘薯实生种子及其后代品系进行萌芽性、生长势、生产力、抗病性、品质等性状的综合鉴定筛选,结果表明,CIP实生种子的出苗率、移栽率及初选、复选、品系比较等各级试验的入选率分别为60.35%、55.97%、6.30%3、2.18%、16.67%,本地实生种子分别为63.38%、48.97%、4.67%、32.20%、25.76%;筛选结果CIP实生种子和本地实生种子差异不显著。从CIP实生种子后代中筛选出了6个优良品系作为育种材料利用。通过引进CIP甘薯实生种子,在国内鉴定筛选,可以丰富国内甘薯种质基因库,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9.
早熟甘薯鲜薯产量与其相关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素兰 《杂粮作物》1998,18(4):36-38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对7个早熟甘薯品种的6个相关因素与鲜薯产量的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甘薯早熟品种与其相关因素的的关联度排列顺序依次为:上薯率r5,藤叶重r3,一次分枝数r2,烘干率r6,最长蔓长r1,结薯数r4。明确了各因素对鲜薯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为选育早熟高产甘薯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高淀粉甘薯轮回选择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轮回选择方案对甘薯进行高淀粉群体改良,对得到的三轮群体C0、C1、C2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2群体水平大幅度提高,特别是产量性状薯干、鲜薯重增幅最大,但烘干率和淀粉率提高难度较大。遗传相关分析、通经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鲜薯重、烘干率对单株薯干产量的贡献最大,群体薯干产量的提高是控制单株薯干的性状得到合理的改善以及这些性状之间或与其它性状之间获得协调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