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6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1篇
  45篇
综合类   121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黄壤旱坡地梯化对土壤磷素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贵州中部黄壤旱坡地上 ,通过无界径流小区法以及野外坡面径流小区试验 ,对梯化和未梯化的黄壤旱坡地地表径流中磷酸根态磷、颗粒态磷以及生物有效磷的浓度变化 ,以及旱地梯化种植与传统顺坡种植下土壤磷流失量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梯化与未梯化黄壤旱坡地地表径流中颗粒态磷和生物有效磷含量出现显著性的差异 ,旱坡地梯化后地表径流中颗粒态磷的含量减少 17.0 9%~ 5 7.94 % ,生物有效磷含量减少 16.0 1%~3 6.83 %。黄壤旱地土埂梯化种植能明显减少地表径流中颗粒态磷的流失量 ,其年均颗粒态磷的流失量比传统顺坡种植减少 71.64% ,但旱地梯化种植未能明显减少水溶态磷的流失量。土壤磷素水平的提高能明显增加旱坡地磷素的流失潜能 ,黄壤旱地梯化种植结合平衡施肥是减少土壤磷素流失以及保护水体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贵阳市乌当区南明河水系水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乌当区南明河水系水污染复杂多样,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于2004年对乌当区南明河水系的水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乌当区南明河水系的水污染严重,大部分支流的水体质量为Ⅲ-Ⅳ级,其中,南明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三江河等的水体质量为Ⅳ-Ⅴ级或〉Ⅴ级,为严重污染型水体,污染类型为有机型污染,主要污染物是硫化物、BOD5、COD、挥发酚4种。南明河上、中、下游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2、2、1.6,上、中游属于严重污染水体,下游属于重污染水体。  相似文献   
13.
垃圾复混肥对玉米生产和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小区和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利用城市生活垃圾配制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对玉米生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用垃圾复混肥中的氮量约为商品复合肥纯氮量的一半时,玉米小区经济产量和盆栽生物量分别比不施肥增加29.73%和184..8%,比商品复合肥减产3.51%和18.89%;垃圾复混肥施用量与复合肥纯氮量相等时,分别比不施肥增产38.58%-51.93%和262.0%-239.3%,比商品复合肥增加3.07%—13.00%和3.07%,其增产效果显著。长期施用垃圾复混肥还可以补充和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贵州省部分水稻土铁还原酶括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铁还原酶括性是区分不同水分作用下的水稻土发生类型及其肥力水平的较好指标。水稻土铁还原酶活性受到土壤中铁的晶胶比与活化度、MnO2含量以NH4^ 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土壤质量退化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对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土壤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成土母质、海拔高度和利用方式对土壤的理化性质有较大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土地利用方式,即林地、灌木丛地、荒草地等自然植被下的土壤理化性状较好,养分含量高,而经开垦耕作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较大,土层变浅,腐殖质层变薄,颗粒变细,水稳性困粒减少,土壤易于流失,有机质及养分含量明显减少,pH值升高,土壤贫瘠化,土壤总体质量表现出明显的退化。  相似文献   
16.
贵州乌江流域喀斯特生态系统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研究了贵州乌江流域不同喀斯特生态系统的石灰土(岩性均腐土)土壤物理性质。结果表明:喀斯特生态系统(土壤利用方式和土壤侵蚀状况等)是影响土壤物理性质的主要因素。良好生态系统的土壤剖面发育良好,层次分异较明显,土层较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以粘壤土和粘土为主;土壤容重适宜,土壤孔隙性和结构性良好,土壤的抗蚀性和抗冲性强。退化生态系统(裸地)的土壤各种物理性状恶化,土壤的抗蚀性和抗冲性减弱。提出评价不同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土壤抗蚀性的主要指标,并得出不同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土壤抗蚀能力依次为:灌丛+弱度侵蚀、森林+轻微侵蚀〉荒草+泥沙淤积、旱地+中度侵蚀〉裸地+强度侵蚀。  相似文献   
17.
不同轮作方式黔产半夏土壤物理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半夏连作障碍,探究最适宜的半夏轮作方式,以4种轮作方式[与太子参、何首乌(三年生)、金荞麦(短柱型)、苦参(一年生)轮作]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土壤容重、土壤自然含水量、土壤吸湿水、土壤机械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何首乌(三年生)轮作土壤含水量高出最适含水量6.4%,不适宜种植半夏,与金荞麦(短柱型)轮作土壤含水量为30.01%,表现为最适宜。半夏与不同中草药轮作的土壤容重在0.92~1.09g/cm3之间,土壤容重与含水量之间呈现负相关的变化规律。土壤吸湿水含量总体表现为弱—中变异强度。从土壤机械组成来看,与太子参轮作、何首乌(三年生)轮作、苦参(一年生)轮作土壤物理性黏粒的含量分别为37.60%,44.60%,33.93%,与金荞麦(短柱型)轮作土壤物理性黏粒的含量为31.10%。吸湿水含量与土壤黏粒的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从半夏生长对土壤物理性状要求来看,4种轮作方式中以半夏与金荞麦(短柱型)轮作最优。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喀斯特地区县域在城镇化发展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土地利用率低,用地结构不合理,占用耕地问题严重,损害农民权益,土地生态环境恶化等.针对问题提出符合喀斯特地区县域城镇化土地利用的对策建议:优化城市用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耕地,完善土地各项制度,维护农民权益,防治并提升土地生态环境建设等,以实现既要城镇化健康发展又要合理利用土地的双赢.  相似文献   
19.
以种植4、9、15年的刺梨园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0~20、20~4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旨在探明种植年限对刺梨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为刺梨种植的土壤养分管理和科学施肥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0~20、20~40 cm土层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细菌与真菌以及放线菌与真菌数量比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种植年限为9年时最大,真菌数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而酸性磷酸酶活性则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高于20~40 cm土层。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与真菌以及放线菌与真菌数量比先增加后降低,说明种植年限较长会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而促进真菌的生长,以及降低酶活性进而使土壤质量下降,因此建议长期种植的刺梨园土壤采取施肥、更换耕作方式等管理措施增加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主要猕猴桃果园土壤重金属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贵州省主要猕猴桃果园土壤中镉(Cd)、铬(Cr)、汞(Hg)、铅(Pb)、砷(As)、铜(Cu)、锌(Zn)的重金属含量特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多因子污染指数法分析猕猴桃果园土壤环境质量。在猕猴桃果园中土壤重金属Cd、Hg、Pb、As和Zn的平均含量处于正常水平,但是Cr和Cu的含量偏高,分别达到了385. 20 mg/kg和215. 57 mg/kg; 7种重金属中Cd和Cu存在单因子综合污染,Pb和Hg的单因子污染指数(Pi)均小于0. 7,污染等级为安全。基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水城县的4个园区Pb、As和Hg的单因子污染指数都小于0. 7,污染等级为安全,污染水平为清洁,而Cd的单因子污染指数都大于1,土壤重金属平均Pi大小排序为Cd Cr Cu Zn AsHg Pb;基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修文县2个乡(镇)的4个猕猴桃果园土壤中Zn、Pb和Hg单因子污染指数均未超过0. 7,污染等级为安全,污染水平为清洁;基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Cd单因子污染指数除猕香苑小于0. 7外,其余果园都大于1,土壤重金属平均Pi排序为Cd Cu Cr As Hg Zn Pb;基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修文县和水城县猕猴桃果园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1. 38、2. 03,污染等级分别为轻度和中度。Cu、Cd、Cr和As在一些地方甚至达到了重度污染,各果园在进行土壤Cu和Cd治理的同时,需要对Cr和As进行密切监测,找出外在污染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