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4篇
农学   7篇
  5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为探讨玉米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差异,进行田间定点试验,采用Biolog方法分别研究了4行轮作、4行连作、8行轮作和8行连作的种植方式对玉米种植前、拔节期、抽穗期和收获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种植方式的土壤微生物均在种植前代谢活性最弱、功能多样性最低,在玉米抽穗期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最强,功能多样性最高。在种植玉米前,轮作的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功能多样性高于连作,8行轮作和4行轮作土壤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比相应的连作高22.93%和11.42%;4行轮作的土壤微生物物种多样性指数比8行轮作低3.17%,而4行连作比8行连作高6.83%。在玉米拔节期、抽穗期及收获期连作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略高于轮作,且有4行连作大于8行连作的趋势,但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种植前,4种种植模式的土壤微生物对6大类碳源的利用程度整体上都较低,降解碳水化合物类、羧酸类和聚合物类碳源的微生物是种植方式影响的主要土壤微生物类群;随着玉米的生长,土壤微生物对6大类碳源的利用都逐渐增强,玉米拔节期、抽穗期和收获期之间土壤微生物特征碳源没有较大差异,4种种植方式的土壤微生物对聚合物类碳源利用程度差异都不显著。PLS-EDA分析结果表明种植方式对土壤微生物产生较大影响,种植前8行轮作和4行连作的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模式具有相似性;种植玉米后4种种植方式的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4行连作的土壤微生物在玉米拔节期和收获期对碳源的利用模式与其他3种种植方式差异最大。试验说明作物长期连作栽培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降低土壤微生物物种多样性,引起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失调。  相似文献   
22.
在农作系统中,深入分析环境、栽培模式对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数据结构及其规律的影响,对解释间作效应有科学意义。研究中,运用时间序列模型MB-EMBA和ASCA可以解析玉米/马铃薯生长期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动态数据。结果表明,MB-EMBA、ASCA可以很好地解释环境与间作对根际微生物代谢群落及细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MB-EMBA方法分析表明,对Biolog动态数据,玉米单间作根际微生物在不同生育时期对碳源利用的差异明显,可在不同的试验点筛选出碳源标记,马铃薯间作根际微生物利用的碳源种类多于玉米间作根际微生物利用的碳源种类。ASCA结果表明,高杆作物玉米单间作每个时期差异都在0.05水平显著,在玉米生长期1、2、3时间节点间作玉米根际微生物的活力、物种多样性高于单作,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玉米单作与间作根际微生物代谢活力大于细菌群落多样性;马铃薯单间作根际微生物代谢群落及细菌多样性比较复杂,矮杆作物马铃薯更易受玉米、环境的影响。因此,MB-EMBA和ASCA分析可为解析生物动态数据分析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究羧酸酰胺类杀卵菌剂烯酰吗啉对葡萄叶片代谢物质及代谢通路的影响,为进一步阐释羧酸酰胺类杀菌剂对葡萄叶片代谢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避雨栽培未施用过杀菌剂的健康红地球葡萄为研究对象,在葡萄树生长发育期间喷施烯酰吗啉农药处理(DI),以等量无菌水为对照(CK),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技术研究2种不同处理下葡萄叶片的代谢差异。【结果】偏最小二乘回归判别分析及置换检验结果显示2种处理葡萄样品的代谢物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同),进一步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合置换检验发现2种处理下葡萄叶片有差异代谢物,并筛选出造成2种处理葡萄叶片代谢显著差异的39种主要代谢物质,其中,烯酰吗啉处理后显著改变的差异代谢物质主要分为7大类,脂质和类脂分子物质、苯丙烷和聚酮、有机酸及其衍生物、有机氧化合物、生物碱及其衍生物、有机氮化合物及其他化合物。对植物抗性关键激素水杨酸和茉莉酸,以及与抗性有关的物质蛇葡萄素、白藜芦醇的相对丰度进行分析发现,施用烯酰吗啉后,其含量均受到影响。通过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差异代谢物质主要富集在类黄酮生物合成通路、黄酮和黄酮醇的生物合成通路、烟酸盐和烟酰胺代谢通路、类固醇生物合成通路4条代谢通路中。【结论】施用烯酰吗啉后,葡萄叶片代谢受到直接和间接影响。农业生产中合理按照推荐浓度施用烯酰吗啉能对葡萄产生一定的正面效应,从而促进其品质及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24.
避雨栽培对葡萄白粉病发生的影响及其微气象学原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葡萄避雨栽培中白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于2008和2009年监测了避雨和露天栽培处理中葡萄白粉病的发生流行与植株冠层气象因子的变化情况,研究了避雨棚内外气象因子变化对白粉病的影响.田间监测结果表明,常规露天栽培处理中雨季来临之前有白粉病发生,但集中降雨后白粉病的病情指数显著降低,而避雨栽培处理均加重白粉病的发生.避雨...  相似文献   
25.
大蒜根系分泌物对石榴枯萎病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大蒜套种石榴控制石榴枯萎病的可能性。[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不同浓度的0.2倍MS培养液和蒸馏水培养的大蒜根系分泌物,测定其对枯萎病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MS培养液和蒸馏水培养的大蒜根系分泌物均不能有效抑制枯萎病菌菌丝的生长。而同样2种方式培养的大蒜根系分泌物却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增殖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且蒸馏水培养大蒜根系分泌物效果要优于MS培养液培养的根系分泌物。[结论]石榴园套种大蒜结合枯草芽孢杆菌的施用有望作为控制石榴枯萎病蔓延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26.
本研究利用ITS区、tef1基因、cmdA基因和HIS基因4个基因部分序列对2009-2011年间采自云南省主要灰斑病发生区域和吉林省部分区域的玉米灰斑病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4个基因序列单独聚类还是拼接序列聚类均把云南省灰斑病发生区域采集的菌株与Cercospora zeina聚为一群,而吉林省采集的灰斑病菌则与Cercospora zeae maydis聚为一群。聚类分析还表明云南省不同玉米产区的灰斑病菌遗传背景单一,在所有聚类树中均聚为一群,且自举支持值均>99%。  相似文献   
27.
三七是中国名贵中药材之一,温度对三七生长的影响十分重要。本研究采用光照培养箱对三七进行不同温度(24℃,26℃,28℃,30℃,32℃,34℃)处理后,对三七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及黑斑病敏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24℃处理相比,随着温度提高,三七植株死亡率、叶片枯黄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PRO含量、SOD活性、CAT活性、POD活性均受到影响,其中34℃对的三七植株的影响最为严重,叶片枯黄率和死亡率达到最高,分别为18.96%和2.65%,三七叶片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PRO含量、SOD活性、POD活性也显著增加,依次为25.70%、69.69 nmol/g、103.42 ug/g、160.42 U/g、2162.78 U/g,CAT活性显著降低,为591.60 U/g;34℃处理在接种病原菌5 d后,叶片发病面积与24℃处理比较,增加了5.5倍。综上所述,随着温度的升高,三七的正常生理生化反应受到影响,接种三七黑斑菌后,对病菌的敏感性增加,因此,在三七生长期,掌握三七生长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有利于防控三七病害的发生,保障三七的生态种植。  相似文献   
28.
氮肥不合理使用导致植物病害流行是长期存在的普遍现象。温室条件下氮素诱导植物对病害敏感性的现象(nitrogen induced susceptibility,NIS)在水稻及小麦中普遍存在。本研究利用RT-PCR对云南3个不同地区的31个水稻品种的NIS响应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的水稻对于NIS的响应水平具有多样性差异,Ⅱ优6、内香优1、内5优39和中优7表现出较高的NIS响应水平;不同地区之间的NIS响应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石屏地区水稻的NIS整体响应水平较高,元阳地区水稻的NIS响应模式较为多样。研究结果可为研究科学施氮,减少病虫害发生和流行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和宝贵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29.
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着葡萄的生长和品质,利用自动气象观测仪监测气象数据来研究香格里拉地区这种低纬度、高海拔的特殊地理环境的气象因子,初步分析了位于金沙江沿岸与澜沧江沿岸不同海拔、不同经纬度的6个气象站主要气象因子的变化规律,分别分析葡萄开花期(5月上旬~6月上旬)、转色期(7月上旬~9月上旬)、采摘期(9月中旬~11月中旬)的各种气象因子的变化规律;此外还利用USB4000 Fiber Optic Spectrometer采集分析了香格里拉地区太阳光谱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香格里拉地区降雨量普遍较少,总辐射、紫外线辐射普遍较大,温差变化比较显著,相对湿度变化较小;太阳光中各种光谱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太阳光强度随海拔升高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30.
测定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在石榴园6种优势杂草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大籽蒿(Artemisia sieversiana)、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牛筋草(Eleusine indica)、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根部及根际土壤中的定殖动态,及杂草与枯草芽胞杆菌协同控制石榴枯萎病(Ceratocystis imbriata)的效果,为生防细菌的应用提供新的方法.结果显示,枯草芽胞杆菌在胜红蓟、三叶鬼针草、大籽蒿和鸭跖草的根部定殖能力都相对较强.在大籽蒿的根部定殖能力最强.而枯草芽胞杆菌只有在大籽蒿根际土中的可检测浓度持续到接种后的30 d.各种杂草结合枯草芽胞杆菌防治石榴枯萎病的结果表明,大籽蒿和胜红蓟表现卓越的增效作用.表明石榴园部分优势杂草可能通过促进枯草芽胞杆菌在其根系及根际中的定殖从而增强控制石榴枯萎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