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1篇
  30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为了研究CTR1基因与甘蔗糖分积累的关系,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以甘蔗品种‘桂糖28’(GT28)幼嫩叶片的cDNA为模板,成功克隆得到2103 bp的甘蔗CTR1基因(ScCTR1;GenBank登录号为MK158246)。ScCTR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长1656 bp,编码551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的分子质量为62.78 kD。ScCTR1蛋白具有CTR1同源蛋白典型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结构域。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ScCTR1基因在茎和叶中都有表达,在茎中其表达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未成熟叶、成熟叶和老叶中,其基因表达呈降低的趋势。本研究结果对阐明乙烯调控甘蔗茎糖分积累和叶发育的机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2.
53.
植物Ca2+通道的种类、作用与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植物Ca^2+通道的种类、分布、生理作用和调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较为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54.
利用转sck高代稳定纯系水稻亲本进行杂交配组,并对所获得的组合及C162S01、C162S02亲本的农艺性状进行考察。与相应非转基因对照相比,C162S系列组合在株高、剑叶宽、千粒重较多组合出现变异,其余性状则只是有的性状、与个别母本组合出现显著变异,且C162S-1、C162S022株系所配组合变异规律基本一致,但也存在一定差异:C162S01、C162S02除有效穗数、单株粒重无显著变异外,其他指标均发生显著变异;M81S、D62AS系列组合,也只是少数性状且为极少数组合变异显著。  相似文献   
55.
外源有机酸对小麦铝毒害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在铝胁迫的条件下,加入外源有机酸对小麦铝毒害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加入外源柠檬酸和苹果酸均能够明显减轻铝对小麦生长的抑制效应,减少对铝的吸收,促进对钙的吸收,柠檬酸的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6.
比较了钙对耐铝性不同的两品种小麦 Altas66和 Scout66根呼吸速率、线粒体 H ATP酶、Ca2 ATP酶和焦磷酸酶活性变化的影响。铝胁迫下 ,提高营养液中钙浓度 ,可明显减轻铝对两品种小麦根伸长的抑制作用 ,提高两品种小麦根呼吸速率、线粒体 H ATP酶、Ca2 ATP酶和 H PP酶活性  相似文献   
57.
根癌农杆菌介导水稻基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综述了根癌农杆菌介导水稻基因转化的优点及转化后代的遗传学行为 ,着重分析了影响农杆菌介导水稻基因转化的各种因素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58.
本文简要概述了被子植物受精工程的意义和最新进展,包括试管受精,精子和卵细胞的分离和保存,体外受精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了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59.
用明恢63、古154、靖西中稻大粘等三个茎秆比较粗壮、高大的恢复系、农家品种进行杂交、复交,从其后代中选择茎秆粗壮、高大、穗长大的单株与珍珠高粱杂交,杂交后代经过24代的选择,选育出新型恢复系特恢。比较了特恢与明恢63、9311、253、838、桂99、207等恢复系的生物学性状、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特恢具有高大韧,与不育系配组杂种优势强大等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60.
逆境条件下的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程序性死亡(PCD)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发育过程中,是发生在特定阶段的自然的细胞死亡过程。在逆境胁迫因子如病原体、昆虫、低氧、低温、热激、金属离子等作用下,植物为了抵御不良环境的侵害,以C a2 、活性氧、NO等为信号因子,诱导植物体的特定部位发生PCD,形成细胞主动性死亡,从而避免逆境对其他组织进一步伤害,并使植物获得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本文通过对植物PCD的一般特征、环境胁迫因子及诱导PCD信号传递途径、生物学意义和存在问题等进行了综述,为在逆境条件下深入研究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