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篇
  7篇
综合类   76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4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丰两优香1号是江汉平原再生稻主栽品种,具有米质优、早熟、丰产性好、再生能力较强等特点,根据该品种的特征特性,结合近几年的生产试验,总结了适合该品种作再生稻的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2.
根据2013—2017年1—4月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公海渔场生产统计数据以及南极海冰覆盖范围和作业渔场内54、96、193 m的水温等环境数据,利用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表征阿根廷滑柔鱼栖息地的适宜性情况,以HSI≥0.6的海域范围占比表示适宜栖息地的变化,探究南极海冰覆盖范围与不同水层温度的关系,评估南极海冰变动引起的渔场内海水降温效应对阿根廷滑柔鱼栖息地的影响。结果发现,南极海冰覆盖范围、不同水层温度和阿根廷滑柔鱼HSI均存在显著的月间变化。相关分析表明,南极海冰覆盖范围与不同水层水温存在正相关关系,且海冰高的年份栖息地适宜性要高于海冰低的年份。南极海冰融化导致的阿根廷滑柔鱼渔场不同水层水温降低0.1、0.3、0.5和1.0 ℃的情况下,随着水温的降低,阿根廷滑柔鱼栖息地时空分布发生明显变动:当水温降低不超过0.5 ℃时,整个海域适宜栖息地面积略微上升;而水温降低1.0 ℃时,适宜栖息地急剧减少。不同海域内适宜栖息地变化具有差异,适宜栖息地整体向阿根廷专属经济区(exclusive economic zone,EEZ)线内移动,且EEZ内的适宜栖息地占比显著升高,公海范围适宜栖息地变化较小,而福克兰群岛EEZ内适宜栖息地占比明显降低。研究表明,南极海冰融化导致的阿根廷滑柔鱼渔场内垂直水温降低幅度较高时,可能导致其向阿根廷近海移动,而福克兰群岛EEZ内的栖息地将大幅减少。  相似文献   
103.
鳖的免疫途径和免疫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灭活嗜水气单胞菌浸泡,饲喂和注射三种方法免疫稚,幼鳖共计约5700余只,并通过微量细菌凝集法测定了其中部分免疫鳖血清中的抗体滴度。结果表明:1.从出壳后浸泡组的鳖血清中不能测出抗体;2.从用不同免疫剂量饲喂组,出壳后浸泡加饲喂组和注射组的鳖血清中能测出相应抗体,组间在阳性率和滴度高低等与免疫次数,剂量和途径明显相关;3.在同时测定的未免疫的22只鳖血清中没有发现特异性抗体。综上所述,通过应用浸泡  相似文献   
104.
在应用EIJSA鉴定7株抗奶牛IgM、IgA、IgG_1、IgG_2和Ig一轻链的单克隆抗体(mAb)反应性中发现,这些mAB均是特异地与相应lg分子中的轻链或重链的抗原决定簇结合,用夹心法和抑制法均证明了这点。还发现,在奶牛IgA的a一链和IgM的μ一链上有相同的结合位点。与其他动物血清和经盐析Ig的反应结果表明,其中有一株抗Ig一L(轻链)的mAb能与狗和海狗Ig较好地结合,与马和骆驼的lg亲和力轻小,但不能与猫、豚鼠、大白鼠、猪和家兔的Ig结合。这表明,不同种的动物Ig存在着共同抗原决定簇。  相似文献   
105.
本文指出了用产生式规则表示兽医临床知识时的不足,给出了一种新的知识表示方法,可以方便、高效地表示兽医临床知识,并介绍了与该表示方法相对应的正反混合推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6.
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部分VP2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IBDV)是侵害雏鸡和青年鸡的重要病原,病毒VP2蛋白是主要保护性抗原。为研究不同毒株VP2基因的变异及其抗原表位特点,作者克隆、表达和鉴定了VP2基因。首先应用SPF鸡胚接种和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法复制病毒,并以自行设计的1对引物,从中扩增出987 bp的VP2片段并进行鉴定。测序结果表明,国内不同毒株VP2高变区序列同源性达99%以上。将其部分片段插入载体pGEX-4T-1,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后用IPTG诱导表达。经检测,在SDS-PAGE中可见大小为44 400的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107.
新城疫病毒(NDV)F基因的克隆及其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和一对自行设计的引物,从新城疫病毒(NDV)F48E9株扩增出长度为1664bp的DNA片段。与已报道的NDV-融合蛋白(F)基因比较,两者大小一致。经限制性内切酶反应,获得两个预期大小的片段。将克隆的F基因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cDNA3中,经酶切和测序鉴定,证明构建的重组质粒含有NDV-F基因。  相似文献   
108.
中华绒螯蟹腹水病病原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六安地区患腹水病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rsinensis)体内分离到一株病原菌(HX4菌株),经API/ATB半自动化鉴定和分子遗传学鉴定,确定为拟态弧菌(V mimicus)。应用PCR技术、电镜技术、组织细胞模型和动物实验对该菌的毒素共调菌毛(ToxinCoregulatedPilus,TCP)、外毒素和内毒素等毒力因子研究的结果表明,HX4菌株为TCP+株,在pH6 7定居因子培养基中,30℃需氧培养条件下可较好表达TCP;TCP+菌对肠管的黏附率为(32 19±0 14)%、对HEp 2细胞的黏附菌数为16 03±4 66、对中华绒螯蟹的毒力(LD50)为2 08×106CFU·mL-1,均显著高于TCP-菌,其相应值分别为(0 52±0 06)%、6 8±2 06和2 09×107CFU·mL-1;外毒素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TCID500 25μg)、肠毒性(皮肤蓝斑直径15mm)和中华绒螯蟹致死性(LD501 40μg),而内毒素对中华绒螯蟹基本无致病性。由此可见,TCP和外毒素是拟态弧菌HX4菌株的2种重要毒力因子,在细菌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9.
根据气单胞菌主要黏附素基因(ahal)、溶血素基因(hly)和细胞兴奋性肠毒素基因(alt)完整开放阅读框(0RF)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对6株气单胞菌安徽分离株进行ahal、hly和alt基因的PCR扩增、克隆和测序。测序结果显示,安徽分离株aim、hly和alt基因的ORF大小分别为1056--1068bp、1482bp和1104N1107bp,各编码351-355、493和367-368个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1)属于alt^+aim^+hly^+毒力基因型的3个安徽分离株间aha1核苷酸序列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很高,分别为98.8%-99.3%和97%-97.6%,且与国内参考株mh/Trionyx sinensis/Guangzhou(Guangdong)/AF276639的同源性高达98.5%-99%和96.8%-97.6%。而alt^+ahal^+hly^-HA6安徽分离株与国外参考株Ah/Fish/Barcelona(Spain)/AF183931间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5.8%和97.2%。(2)不同表型种气单胞菌安徽分离株之间及其与国内外其他分离株之间的hly核苷酸序列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较高,分别介于88.4%-100%之间和90.8%-98.7%之间。(3)5个安徽分离株(RA16、CA1、HA6、HA7和GA1)之间及其与惟一参考株之间的alt核苷酸序列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高达93.5%-99.9%和80.2%-98.3%,但与BA17分离株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81.6%-81.7%)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77.5%-84.9%)均较低。这些结果表明,气单胞菌ahal和alt基因在不同毒力基因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hly基因在不同表型种间存在较高保守性,该基因可作为研制气单胞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候选成分。  相似文献   
110.
河蟹细菌病病原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2004年对安徽省巢湖市境内8个乡镇的1300 hm2池塘、稻田养殖的中华绒螯蟹细菌性疾病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细菌性疾病主要出现“颤抖”、“黑鳃”、“肝腺糊化”、“腹水”和“烂肢或腐壳”等5种常见病症;从患病蟹体内分离、鉴定出嗜水气单胞菌、粪产碱菌、少动假单胞菌、反硝化产碱菌、产吲哚黄杆菌、产碱假单胞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等7株病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