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3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218篇
林业   446篇
农学   239篇
基础科学   220篇
  341篇
综合类   1897篇
农作物   241篇
水产渔业   220篇
畜牧兽医   1104篇
园艺   231篇
植物保护   106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247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64年   4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运用EC ERA5 0.25°×0.2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常规探空资料、地面观测资料和攀枝花市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21年7月12日攀枝花市一次多单体冰雹、大风灾害性天气过程的天气学背景和双偏振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表明:双偏振参量对识别降水相态有较好的指示性,强回波区对应趋于零的差分反射率因子、较小的差分传播相移率和相关系数时,对冰雹的识别和预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2.
余淑芳  余梅林  王华建  丰宝华 《茶叶》2007,33(3):180-182
本文通过对淳安千岛玉叶茶发展现状的分析,针对千岛玉叶茶经营分散、规模偏小,市场交易方式原始,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缺乏茶叶龙头企业等问题,提出了充分发挥本地生态环境、茶叶生产资源、名茶生产氛围等方面的优势,突出发展重点,拓展市场;加强管理,保护品牌;科教兴茶,强化服务;积极宣传,推动茶饮等一系列对策措施,从而打响淳安的千岛玉叶品牌,推进茶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明确近年来引起甘肃大棚甜瓜叶斑病的病原,为该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试验分别采用组织分离法、单孢分离法和生长速率法,对甜瓜叶斑病病原菌及其物学特性和室内药剂筛选进行了研究。【结果】将引起甜瓜叶斑病病原菌病原菌鉴定为多隔链格孢(Alternaira peponicola( Rabenhorst ) simmous)和瓜链格孢(Alternaria cucumerina(Ell.et Ev.)Elliott.);这两种链格孢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光照、适宜培养基分别为完全光照、甜瓜煎汁培养基和完全黑暗、PDA;室内药剂筛选发现不同药剂对不同病原菌抑菌率不同,其中10%苯醚甲环唑、40%氟硅唑、50%福美双、70%代森锰锌对多隔链格孢菌抑菌率均在84%以上,分别为96.66%、94.46%、90.82%、84.37%,其EC50分别为17.89μg/mL、3.41μg/mL、44.27μg/mL、42.34μg/mL;50%醚菌酯、43%戊唑醇、40%腈菌唑对瓜链格孢抑菌作用较好,抑菌率均在85%以上,分别为98.20%、90.82%、85.43%,其EC50分别为3.45μg/mL、21.35μg/mL、5.21μg/mL。【结论】研究结果为甜瓜叶斑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4.
为研究1-甲基环丙烯结合~(60)Co-γ辐照处理对蓝莓贮藏品质的影响,以蓝莓为试材,研究对照CK:不做任何处理;S1:1μL·L-1 1-MCP处理;S2:1.5kGy辐照处理;S3:1μL·L-1 1-MCP+1.5kGy辐照处理在(0±0.5)℃下对蓝莓贮藏期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S1、S2和S3处理在贮藏后期均能够显著延缓感官品质、含水率、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维生素C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的下降,提高蓝莓果实FRAP、还原力、DPPH·和O_2~清除力等抗氧化活性相关指标,且在S1、S2和S3处理中,S3处理在感官品质、含水率、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维生素C含量、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等指标效果最好。因此,采后用1μL·L-11-MCP+1.5kGy辐照处理对蓝莓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其中林业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为促进退耕还林的发展,我国林业技术也加快了在基层林业站的推广脚步.但是林业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受到了些许阻碍,这些问题需要得到解决才不至于影响林业技术的推广.文章通过分析我国林业技术推广在基层林业站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基层林业技术推广问题的应对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为了建立和优化牦牛肌肉组织蛋白质双向电泳(2DE)体系,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牦牛、黄牛差异蛋白质通路分析。以牦牛背最长肌为实验材料,对不同裂解液成分、等电聚焦程序、染色方法进行研究,在最优2DE体系参数下,对比分析牦牛、黄牛差异倍数大于2倍且达到显著水平(P0.05)的19个蛋白质,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MALDI-TOF/TOF)质谱进行鉴定,并对鉴定结果进行了基因本体(GO)注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结果表明,裂解液II、渐进式快速升压程序、改良的考染法获得的蛋白点匹配率高,牦牛、黄牛2DE图谱蛋白点平均个数分别为479个和553个。通过比较牦牛和黄牛背最长肌中差异蛋白质可知,所得到的差异蛋白质按照功能可分为代谢酶、结构蛋白和应激蛋白3大类。通过KEGG分析可知,牦牛、黄牛差异蛋白质主要集中在细胞代谢过程、碳水化合物代谢通路、遗传信息通路和能量代谢通路中,研究结果可为解释牦牛和黄牛肌肉生物学特性和肉品质差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7.
宰后牦牛肉保水性变化与差异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牦牛肉营养丰富,但保水性较低,影响了食用加工品质。为了探究牦牛肉保水性影响机制,利用蛋白质组学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高、低保水性组间差异蛋白质进行了研究。以牦牛背最长肌为实验材料,根据滴水损失和蒸煮损失,将18份样品分为高保水性组(HWHC)和低保水性组(LWHC),利用双向电泳(2DE)技术筛选出6个差异倍数大于3倍且达到显著水平(P<0.05)的蛋白点,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MALDI-TOF/TOF)质谱进行鉴定,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差异蛋白质进行了疏水性分析和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表明,HWHC和LWHC组间的差异蛋白分别是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M型(CKM)、磷酸丙糖异构酶(TIM)、肌球蛋白轻链(MLC)、肌钙蛋白T(TnT)和热休克蛋白27kDa(HSP27)。对影响牦牛肉蒸煮损失的6种关键蛋白质进行了疏水性分析,结果显示LDH、CKM和TIM蛋白疏水性较高,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高疏水性可以增强蛋白质和水之间的排斥,这可能是导致牦牛肉中保水性差异的原因之一。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在细胞中分为5个位置,差异蛋白质均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研究结果明确了宰后牦牛肉保水性变化趋势,并通过差异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了蛋白质影响牦牛肉保水性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98.
琯溪蜜柚整形修剪和合理环剥(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琯溪蜜柚因其枝梢生长量大,枝条直,顶端优势明显,自然生长易形成直立树形,且往往造成成年树不结果或少结果。因此,对琯溪蜜柚进行适当的整形修剪和合理环剥(扎),能够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保持健壮的树势,调节生长和结果的关系,获得高产优质。现将不同树龄琯溪蜜柚的整形修剪方法和合理环剥(扎)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99.
永泰青梅种植历史悠久,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是永泰县的第二大水果。同时,永泰县也是福建省第二大青梅种植基地县。青梅果实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药用价值极高。经分析.青梅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16种氨基酸,还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有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青梅主要品种有白粉梅、龙眼梅、青皮梅等。青梅既是营养品又是保健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是永泰县传统的出口产品,主要销往日本、新加坡和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广西国有高峰林场不同红锥人工林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旨在为该区红锥人工林合理经营和持续生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红锥纯林、红锥+湿地松混交林、红锥+米老排混交林、红锥+火力楠混交林4种红锥林型人工林0~60 cm土层为研究对象,分析4种红锥林型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物量差异以及变化规律。【结果】4种林型3个土层(0~20、20~40、40~60 cm)间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容重(ρb)、含水率(θg)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均差异显著,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4种林型的SOC、TN、全磷(TP)、θg均表现为逐渐降低,ρb表现为逐渐增大。0~60 cm土层4种林型间SOC、TN、TP、θg、pH值、ρb均差异极显著。其中红锥+米老排混交林土壤SOC、TN、TP、θg和MBC、MBN均最大,pH值和ρb最小;红锥纯林土壤SOC、TN、TP和MBC、MBN均最小,pH值和ρb最大。相关分析表明,MBC与SOC、TP呈显著正相关,与ρb呈显著负相关;MBN与SOC、TN、TP呈显著正相关,与ρb呈显著负相关;SOC、TN、TP与ρb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红锥混交林能够有效提高土壤养分,改善土壤质地,且红锥阔叶混交林较红锥针阔混交林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