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8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255篇
林业   708篇
农学   352篇
基础科学   401篇
  272篇
综合类   2774篇
农作物   313篇
水产渔业   330篇
畜牧兽医   1493篇
园艺   426篇
植物保护   162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248篇
  2018年   260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298篇
  2013年   307篇
  2012年   330篇
  2011年   332篇
  2010年   294篇
  2009年   395篇
  2008年   414篇
  2007年   392篇
  2006年   367篇
  2005年   295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210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1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61.
<正>石斑鱼是鲈形目(Perciformes)、科、石斑鱼属(Epinephelus)鱼类的总称,在全世界亚热带和热带海区均有分布,是我国最重要的海水养殖高档鱼类之一。国内养殖的种类主要有:斜带石斑鱼  相似文献   
962.
刺参池塘养殖系统中发酵饲料的制作与投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海带粉、扇贝边粉、豆粕、虾粉、马尾藻粉按照40∶18∶20∶7∶15的配比混合,经浸泡、研磨等预处理后,加入0.25%~0.5%的水产诱食酵母,发酵72h。SDS-PAGE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经过发酵处理后,饲料中的大分子蛋白发生降解。按照刺参体重3%的投喂量进行为期50d的投喂实验,结果表明,发酵饲料组刺参的生长明显优于普通饲料组(未发酵饲料),可见发酵饲料能够更好地满足刺参健康、快速生长的需要,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963.
2007~2009年,从沅江、资江采用三种不同捕捞方法,共获得野生湘华鲮Sinilabeo decorus tungting (Nichols) 252尾,分别在三种不同水域中进行驯养,结果成活率为,池塘驯养27%,水泥池水流驯养78.8%,江河网箱驯养77.5%,三种不同捕捞方法驯养成活率分别是,电捕93.8%,刺网捕60.8%,电打+鹭鸶捕42.6%。人工繁殖所获亲鱼,在18批次催产中有16批次为野生亲本,2批次为人工驯养亲本。18批次共催产亲鱼37尾,有19尾产卵,催产率为51.4%,其中人工驯养鱼催产5尾,产4尾,催产率为80%,催产共计产卵35.6万粒,受精率在51%~88%,孵化出苗17.68万尾。在四种催产药物中,通过多种组合试验,结果为(LRH-A2 (5 μg/kg)+HCG (1000 IU/kg)+PG (1.5个/kg))、(LRH-A2 (5 μg/kg)+HCG (1000 IU/kg))和(LRH-A2 (6 μg/kg)+HCG (800 IU/kg) + DOM (3 μg/kg))3种药物组合效果较好。苗种培育,经三种不同培育模式试验,其水泥池成活率为25.8%,江河网箱68.4%,土池21.7%;起水均重为,池塘7.8g/尾,江河网箱5.1g/尾,水泥池6.0g/尾,各池湘华鲮苗种起水总重量,水泥池1550g,江河网箱3500g,池塘1700g。  相似文献   
964.
天然免疫系统是硬骨鱼类抵抗病毒感染的主要防御系统,三重基序(tripartite motif, TRIM)蛋白家族作为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病毒感染的免疫网络调控,其中,TRIM25已被证实在多种鱼类的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对鲤(Cyprinus carpio) trim25基因的16个拷贝进行了序列进化分析、共线性分析和功能域结构分析,并比较了各拷贝在组织中的表达和顺式调控位点的差异。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均显示,位于鲤11和12号染色上、结构完整的TRIM25的2个拷贝与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和斑马鱼(Danio rerio)的TRIM25蛋白结构高度相似,与鲤科鱼类以外的其他物种的结构差异较大。基因共线性结果显示,trim25基因上下游基因在不同物种的进化过程中相对保守。鲤TRIM25蛋白的结构分析显示,在鲤TRIM25的16个拷贝中,有6个拷贝具有完整功能结构域,其中,各有5个拷贝在鲤的肝与脑组织中高表达。在构建的表达数量性状基因座(eQTL)调控网络中,在肝和脑组织中分别筛选到5个和17个顺式调控trim25基因表达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本研究对鲤trim25基因多个拷贝的序列差异进行了比较,并对鲤与其他物种TRIM25的序列、进化关系和共线性相似度进行了比较,揭示了鲤trim25各拷贝间的结构多样性和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筛选出了可能调控trim25基因表达的SNP位点,为今后研究鲤TRIM25相关的调控和抗病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5.
渤海封闭性强,水动力条件和自净能力较弱,其生态系统较为敏感和脆弱。2011年位于渤海中部的蓬莱19-3油田发生重大溢油事故,对渔业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解和掌握该起溢油污染事故发生后渔业生态环境的变化状况,分别于2012?2014年在渤海中部海域进行了9个航次的生态环境跟踪调查。利用其中部分调查资料,作者对渤海中部活性磷酸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显示,(1)2012?2014年春季和夏季渤海中部海域活性磷酸盐含量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秋、冬季部分海域已受到活性磷酸盐的污染。(2)不同季节渤海中部海域活性磷酸盐的平面分布趋势各异,垂直分布也存在季节差异。春季和夏季活性磷酸盐呈现由表层至底层递减的趋势,秋季和冬季接近呈垂直分布均匀状态。(3)渤海中部海域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季节变化明显,其含量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冬季明显高于夏季。2014年渤海中部海域活性磷酸盐含量低于2013年,呈逐年降低趋势。(4)渤海中部海域活性磷酸盐时空变化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营养盐的外源补充、内源再生和生物消耗是影响活性磷酸盐时空变化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66.
中国红豆杉中主要紫杉烷类物质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中国红豆杉[Taxus chinensis(Pilg.)Rehd.]中的紫杉烷类化合物紫杉醇及两种重要前体巴卡亭III(B III)和10-脱乙酰巴卡亭III(10-DAB)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杉醇的含量在同一棵树中的分布依主干皮、根皮、侧枝树皮、种子、须根、嫩枝、叶的次序递减,并发现侧枝茎中紫杉醇在横截面方向呈梯度分布,且紫杉醇含量最高部位是在次生木质层.10-DAB和B III在叶中含量最高,在须根中含量最低,叶子中10-DAB的含量达0.02%~0.03%,高于B III的含量.在2~3 a生的小树枝、叶中未检测到紫杉烷类物质,提示其合成可能与植株发育有关.紫杉醇在30 a 树龄的当年生嫩叶中春季高于秋季,而10-DAB在当年生和多年生的叶中积累都较多,且秋季比春季含量高.  相似文献   
967.
杨飞  张敏  石建高  余雯雯  邹晓荣  周文博 《水产学报》2019,43(11):2431-2437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高密度聚乙烯(HDPE)/淀粉复合材料,研究了淀粉含量(w淀粉)对HDPE/淀粉复合材料的流变性、微观结构、热性能、力学性能与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淀粉含量为20 wt%时淀粉在HDPE基体中呈微米级均匀分布,淀粉含量增加到30 wt%和50 wt%时呈球状聚集体,其平均粒径从0.6μm增加到0.8μm。随淀粉含量增加,HDPE/淀粉复合材料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显著降低。不同淀粉含量的HDPE/淀粉复合材料均被检测到3个转变峰。HDPE低温下的γ转变峰对应为聚乙烯的玻璃化转变峰,对应于非晶态链段的运动,淀粉含量对γ转变峰影响不大。纯HDPE不存在β峰,β转变与淀粉分散相有关,随淀粉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的β峰变宽。高温区出现的α转变与聚乙烯结晶区附近受限链段的运动有关,是一个复杂的多重松弛过程。研究表明,引入一定含量的淀粉可以改善HDPE的加工流变性和韧性,为制备高性能可降解淀粉基渔用材料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68.
为了研究生态基系统中细菌群落组成与草鱼生长的关系,实验按生态基表面积占养殖水体表面积的比值50%、100%、150% (S-50、S-100、S-150),设置3个不同密度的生态基养殖系统。首先测量处理组和对照组的草鱼生长性状,进而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水体中和生态基上的细菌群落组成,探索生态基系统内细菌群落与草鱼生长的关系。结果显示,S-100和 S-150组的草鱼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S-50和对照组;S-100组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组;S-100和S-150组的饲料转换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菌群落分析发现:①与水体相比,生态基上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比例增加,且该菌在S-100组中显著高于其他组;②水体中细菌主要以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红细菌属(Rhodobacte)、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和浮霉状菌属(Planctomyces)为主,生态基上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占较高比例,并且后3种细菌在S-100组中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组;③在可鉴定的种水平上,生态基上的细菌主要以产碱假单胞菌(P. alcaligene)和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为主,其中产碱假单胞菌在S-100和S-150组最高。综合草鱼生长性状、细菌群落组成及生态基生产成本分析发现,生态基比表面积为100%时效果最佳,即细菌多样性和潜在益生菌比例高,饵料系数最低,草鱼的存活率和增重率最高。  相似文献   
969.
智慧农业、智能农机已成为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农业智能传感监测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技术。传感器作为一种监测感知特定物体状态信息的设备,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将监测到的物理信息转换成为更易读取的数字信号或其他种类的电子信号,因其具有较高的反应速度、测量精度等特点,传感器已被广泛应用到众多领域。农业机械对于传感器技术的相关应用主要包括农用姿态监测传感器、视觉识别传感器和物料感知传感器等。该文通过分析研究智能传感器在农业机械电气控制的主要应用现状,阐述了国内外关于利用传感器技术进行农机作业状态监测、作物生长信息采集以及农机自动控制等研究的丰富成果,分析了智能传感器在农业机械应用过程中仍存在的部分问题,最后对智能传感器在农业机械电气控制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详细的展望。  相似文献   
970.
黄精自古以来就是一种优良的药食两用资源,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黄精产业面临着野生资源破坏严重、良种不足和精深加工产业不匹配等问题。为了黄精产业健康发展,本文从黄精生物学特征、种质资源及分布、黄精有效成分和功能活性4个方面介绍了黄精的研究现状,同时从黄精药用和食用价值、产业发展和发展策略对黄精产业进行了阐述,分析了黄精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相关问题对黄精产业发展提出了解决方法,并对黄精未来发展模式提出了展望,旨在为黄精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