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1篇
  1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51.
以BT型细胞质不育系黎明A为母本,以高产、优质、多抗粳稻新品种郑稻18号为轮回亲本,经3a 7代回交转育,选育出BT型粳稻不育系郑稻18A。该不育系具有配合力强、高产、优质、高抗、花时早、异交习性好、易繁种等特点。  相似文献   
52.
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328AB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引进四川隐性核不育品系101-007AB中分离的不育株作母本,用自选的黄籽、双低、高油分、高蛋白、高配合力的自交系自2328C作轮回亲本,采用杂交、连续3代回交-自交、自交育性分离、株系内成对测交、株系内兄妹交转育成新的黄籽、双低、高油分、高蛋白、高配合力的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328AB。2328AB具有低芥酸(1.58%)、低硫苷(28.80μmol/g)、高含油量(43.42%)、高配合力等优良性状,恢复源广,较易配制出强优势的杂交组合,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3.
连续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稻茬免耕直播油菜上施用沼肥能显著提高油菜幼苗素质,增强油菜抗寒、抗病和抗倒伏的能力,油菜的大多数经济性状得到明显改善,平均增产14%左右。  相似文献   
54.
运用灰关联熵分析方法,对品种比较试验中10个甘蓝型优质油菜杂交新组合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灰关联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型优质油菜杂交新组合的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熵关联度为:株高0.9969,分枝部位0.9875,一次有效分枝数0.9897,主花序长度0.9975,主花序角数0.9932,主花序结角密度0.9868,主花序角长0.9939,总角数0.9957,角粒数0.9953,千粒重0.9833,全生育期0.9867;熵关联序为:主花序长度>株高>总角数>角粒数>主花序角长>主花序角数>一次有效分枝数>分枝部位>主花序结角密度>全生育期>千粒重,并以此确定了甘蓝型优质油菜杂交新组合及高产品种的选育方向。  相似文献   
55.
介绍了信阳地区灾害性天气发生规律及其对杂交稻制种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6.
介绍了亚种间杂交粳稻组合两优培粳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和主要特征特性,对选育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粳稻的有关技术策略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通过优异水稻种质资源的发掘利用,加强广谱广亲和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采取双亲最佳组配方式等途径,进一步提高两系杂交粳稻的优势水平和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57.
介绍了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的目标,技术路线和育种理论,综述了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的概况,以及在亲本选育,品种选育和分子育种技术等方面取得的进展,阐述了通过加强水稻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扩大亲本遗传差异,提高水稻生物学产量,改善水稻生理机能等技术策略,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进一步提高中国超级杂交稻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58.
为了解信粳1787的生产应用前景,利用2017-2018年两年国家北方水稻黄淮粳稻区域试验及2018年国家北方水稻黄淮粳稻生产试验结果,对信粳1787的丰产稳产性以及产量及其构成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信粳1787在2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9612.7 kg/hm2,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6.2%;2年区试及1年生产试验中中信粳1787的变异系数分别为7.02%、7.28%、8.38%,均低于对照徐稻3号,高稳系数分别为89.0%、89.2%、86.9%,均高于对照徐稻3号;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分析结果显示,可通过适当增加千粒重、穗粒数及结实率实现增产。综合分析,信粳1787是一个丰产稳产性好的常规粳稻新品种,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9.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株型特征和穗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常规粳稻品种武粳15号为材料,设5个施氮量处理,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下水稻株型及穗部性状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水稻剑叶的长、宽、质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ST(300kg/hm2)处理最大,三者分别为28.10cm、1.22cm、0.18g,随后降低。倒二叶长和质量的表现与剑叶一致,处理ST-15(255kg/hm2氮)、ST、ST+15(345kg/hm2氮)的叶宽均较宽,但差异不大。倒三叶的长、宽、质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后降低,长度最大值出现在ST+15处理,为39.68cm,宽度和质量最大值出现在ST处理,分别为1.13cm、0.21g。影响穗质量的上三叶因子主要是上三叶质量,尤其是倒三叶质量,相关系数为0.929。影响穗质量的节间是上二节,相关系数为0.927,上二节间越长,穗质量越高。不同施氮水平的源库特征变化趋势一致,库源比均以ST处理为最高。株高与单株穗质量相关达到显著水平,相关系数为0.928。上三叶的宽度对单株产量的影响较大。所有节间与单株穗质量呈正相关,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0.
运用K-06型全自动定氮仪目的用于测定豫南稻区大面积推广的13个籼稻品种的蛋白质含量。结果显示,测定结果均低于9.0%的大米蛋白质含量水平。研究得出,豫南稻区当前大面积推广的13个水稻品种食味品质均比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