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7篇
  5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随着现在乡村旅游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乡村被开发为旅游乡村。但是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也有弊。本文从乡村旅游的起源,陈述这一潮流的兴起,分析了乡村旅游的优缺点,对乡村旅游发展方向、主题及侧重点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有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2.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有三家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并成功上市,农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也在进行中,研究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问题对完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将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3.
吴欣  余磊 《农村电气化》2006,(12):24-25
在一次35kV母线检修后的送电中,出现了线路由于后加速保护动作跳闸送不上电的现象。1运行方式及接线方式现象及记录如下。当时的运行方式:变电站主接线如图1所示,电网系统联络如图2所示。城西110kV变电所及城东110kV变电所均为220kV独庙变电所的下级变电所(以下分别简称西所、东所、独所),分别通过独西线、独东线对西所、东所供电及联络。西所和东所通过西东线联络。因西所35kV母线I、II母线轮停,正常运行在西所35kV母线上的负荷,基本上被转移到东所,如西化线、西龙线。剩余负荷极少,造成西所容量为30MW机组(接待负荷29M W)大约通过西…  相似文献   
24.
曾力  余磊 《中国园艺文摘》2013,29(1):146-147
通过对贵阳市高校中常用的秋色叶树种进行调查研究,从园林植物造景的角度,分析乔灌木结合的植物配置、不同色彩及不同变色期植物的搭配、落叶景观的营造等应用,选择出1 0种最适宜栽植的校园秋色叶树种,探索其在校园植物景观营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类芽孢杆菌产生胞外胆固醇氧化酶(COD)的分离、纯化方法,为其生产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将类芽孢杆菌发酵液通过旋转蒸发浓缩、蔗糖透析浓缩、DEAE离子交换柱层析和凝胶层析,纯化目的蛋白,然后测定获得酶的基本酶学性质.[结果]类芽孢杆菌发酵液经DEAE离子交换柱层析和SephadexG-75凝胶柱层析后,纯化所得的COD比活力达6.83U/mg,酶活力回收为35.6%,纯化倍数为13.4倍.纯化酶经SDS-PAGE显示为均一条带,分子量约58 kDa.将纯化的COD作用于不同浓度胆固醇,采用Lineweaver Burk作图法,测得其Km=3.3×10-5 mol/L.薄层层析结果显示,产物为胆甾-4-烯-3-酮,说明纯化所得酶是COD.[结论]纯化获得电泳纯类的芽孢杆菌胞外COD,其与底物亲和力较强,具有潜在的应用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究健康与感染黑胫病烟株根际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为该病害的早期预防或生态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健康烟株与感染黑胫病烟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结果]健康和患病烟株根际土壤样品中细菌OTU数分别为4763个和4653个.感染黑胫病烟株根际土壤OTU总数...  相似文献   
27.
一株克百威降解菌的分离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杨凌某农药厂排污口处的污泥中分离得到1株能有效降解克百威的细菌,命名为KBW-1.根据其生理生化特征,将该菌株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该菌株可以在108 h内完全降解200 mg/L的克百威.KBW-1降解克百威的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为30℃, 最适接种量为10%.克百威可作为KBW-1的唯一氮源和碳源,但当其作为氮源时,可以更好地被降解.  相似文献   
28.
联苯菊酯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杨凌某农药生产厂的下水道污泥中分离出一株联苯菊酯降解菌.根据形态、生理生化分析,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并命名为LBX3.该菌可以联苯菊酯为唯一碳源生长.试验结果表明,LBX3降解联苯菊酯的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为30℃.在pH为7的基础盐培养基中,150 r/min摇床培养第5天,LBX3对200 mg/L的联苯菊酯的降解率达到72.5%.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稻田生态系统是 N2O 的重要排放源,本研究旨在探讨氮素形态和光照对水稻根际、叶际 N2O 排放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试验采用水培方法,在小型光控培养箱内进行,供试作物为水稻。将水稻地上部和地下部严格分隔在试验装置内室和外室,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水稻根、叶界面排放的 N2O 量。首先进行了弱光 (8:00~18:00, 4000 Lux;18:00~22:00, 0 Lux) 和供氮量一致条件下 (N 90 mg/L),NO3–-N、NH4NO3 和 NH4+-N 3 种氮素形态对水稻根、叶界面 N2O 排放的影响的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同光照条件下 [弱光 (8:00~18:00, 4000 Lux; 18:00~22:00, 0 Lux)、强光 (8:00~18:00, 8000 Lux; 18:00~22:00, 0 Lux) 和自然光]不同氮素形态对水稻根、叶界面 N2O 排放的影响的试验。 【结果】 1) 相同供氮水平、弱光条件下,NO3–-N、NH4NO3、NH4+-N 处理的水稻分蘖期叶际及根际 N2O 排放速率分别为 6.37、5.03、0.46 μg/(pot·h) 和 16.30、15.71、1.31 μg/(pot·h),开花结实期及成熟衰老期亦获得相似的结果。NO3–-N、NH4NO3 处理水稻根际、叶际 N2O 排放量显著高于 NH4+-N ( P < 0.05)。 2) 弱光照条件下,NO3–-N、NH4NO3 和 NH4+-N 处理的水稻开花结实期叶际 N2O 平均排放速率分别为 10.47、3.70、0.26 μg/(pot·h),强光照条件下分别为 20.83、10.82、2.08 μg/(pot·h),两种光照条件下 3 种氮源处理之间 N2O 平均排放速率差异显著,自然光照条件下 NO3–-N 与 NH4NO3 处理间水稻叶际 N2O 排放差异不显著。 3) 在弱光条件下,NO3–-N、NH4NO3 和 NH4+-N 处理的水稻根际 N2O 排放速率分别为 27.76、5.19、0.30 μg/(pot·h),强光条件下分别为 32.83、16.41、1.27 μg/(pot·h),自然光条件下分别为 16.49、20.21、1.74 μg/(pot·h)。NH4NO3 处理水稻根际 N2O 排放随光照增强而增加,自然光条件下 NO3–-N 与 NH4NO3 处理间水稻根际 N2O 排放差异不显著,但弱光条件下差异显著; 4) 叶际 N2O 排放速率 ( Y) 与根际 N2O 排放速率 ( X) 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Y = 1.963 + 0.444 X ( R2 = 0.661, P < 0.01)。 【结论】 不论光照条件强弱,供应 NO3–-N 均显著提高水稻根、叶界面的 N2O-N 排放,NH4NO3 次之。光照越强,排放就越明显。叶际 N2O 排放可以反映出根际的排放,因此,水稻施肥应尽量选用铵态氮肥,避免使用硝态氮以及含有硝态氮的肥料。   相似文献   
30.
为探明光照对水稻根、叶界面氮氧化物排放的调控机制,用密闭箱法,探讨了光照对开花结实期水稻叶际及根际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氮源(NH4NO3-N,N质量浓度90 mg/L),日间光照为6 000、8 000 lx条件下,同期水稻叶际N2O和NO排放速率分别为27.08、29.15μg/(盆·h)和2.25、0.94μg/(盆·h),分别占N2O和NO总排放的57.38%、54.19%和76.79%、51.93%;光强(1 600 lx)一致条件下,同期用发光二极管控制的黄、绿、白、红、蓝光处理水稻叶际N2O排放速率分别为2.16、13.40、1.07、3.82和7.08μg/(盆·h),红、蓝光在抑制水稻叶际N2O及根际NO排放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水稻根际N2O排放速率;相同条件下,红、白光能促进叶际NO排放,蓝光明显抑制了水稻根、叶界面NO排放,但水稻根、叶界面均无明显的NO2净排放作用(P0.05);0~8 000 lx范围内,水稻根、叶界面N2O及根际NO排放随光强增加而增加,但高光强(8 000 lx)处理有降低叶际NO排放作用(P0.05)。从试验结果看,水稻根、叶界面排放的90%以上的氮氧化物是N2O,且叶际N2O排放受根际N2O控制。研究表明适度增加红、蓝光比例并依据供氮水平同步调节光强,可有效抑制水稻根、叶界面氮氧化物排放。研究结果为水稻开花结实期根、叶界面气态氮氧化物减排的光控技术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