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6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根据十几年对柑橘木虱和柑橘黄龙病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研究探讨,明确了柑橘木虱在台州橘林的发生分布规律和抽样技术,分析了柑橘木虱虫株率和带毒率与黄龙病、黄龙病与柑橘产量损失等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柑橘黄龙病预警和柑橘木虱防治指标,建立了不同管理方式下的疫情扩散模型预测橘林经济寿命,提出了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技术和可防可控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柑橘黄龙病在不同管理方式下疫情运行轨迹,2002—2012年选取不同管理类型的柑橘生产区,以株发病率研究比较不同类型疫情流行规律和不同管理方式控制效果,将11年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对疫情演变和控制效果进行量化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柑橘黄龙病年序疫情扩散流行总体呈线性上升态势,在不防控的失管橘园年均病株率11.11%,疫情扩散流行模型为y1=12.24x-1.3828(n=9,r=0.9769**);在一般防控条件下橘园年均病株率4.69%,其疫情扩散模型为:y2=5.4498x–1.6035(n=11,r=0.9749**),防控效果43.93%(22.93%~55.04%);在综合防控条件下橘园年均病株率0.31%,其疫情扩散模型为y3=0.3663x-0.3422(n=11,r=0.9898**),防控效果达96.15%(94.95%~97.40%)。因此,切实抓好综合防控工作,柑橘黄龙病是可防可控的。  相似文献   
13.
柑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属双翅目,实蝇科,寡毛实蝇属,是一种重要的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近几年来,该虫在华南地区为害严重,并在局部地区暴发成灾,并逐步向北扩散。2006年以前浙江省没有柑橘小实蝇为害的记录,2006年下半年只在浙江的个别地方发现,2007年通过性引诱剂监测,全省接近50个县(市、区)有柑橘小实蝇发生,而且在部分地区造成了严重为害,黄岩区也已经在杨梅园和柑橘园被监测到柑橘小实蝇成虫。该虫以幼虫蛀食果实,致使果实腐烂脱落,造成产量的很大损失,被称之为水果的“头号杀手”。  相似文献   
14.
黄岩橘区柑橘黄龙病发生流行原因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11月,黄岩橘区首次发现柑橘黄龙病疫情,当年全区只有院桥、沙埠2镇的36个行政村发生,病树8 510株。2003年有7个乡(镇、街道)共99个行政村发病,病树增加到113 115株。到2004年,整个黄岩橘区除富山乡、北城街道之外,其余17个乡(镇、街道)都已发生柑橘黄龙病,发病村数为225个,病树达312 105株。发病比较严重的9个乡(镇、街道),病株率为1!47%~44!61%,发病较轻的8个乡(镇、街道),病株率为0!0008%~0!85%。为此,笔者对近3年黄岩橘区柑橘黄龙病发生流行的原因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了防控对策。1发生流行原因分析1)未经检疫,擅自调运柑橘类苗…  相似文献   
15.
柑橘小实蝇是一种检疫性的杂食性害虫,弄清其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种群动态及与气象因子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还可以为制定综合治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选择台州市黄岩区被柑橘小实蝇为害最为严重的五种水果种植区,研究柑橘小实蝇在五种主要寄主(柑橘、杨梅、梨、葡萄和枇杷)上的种群动态,并分析了影响其种群动态的气象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柑橘小实蝇的种群动态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与寄主成熟期有关。温度和降雨是影响其种群动态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甘薯基部腐烂病害的病原菌与发病原因,2015—2017年开展甘薯病害调查取样、病原菌鉴定与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台州甘薯基部腐烂病主要由甘薯茎腐病菌( Dickeya dadantii)与甘薯基腐病菌(Phomopsis destruens)等复合侵染引起。简述了2种病害的分布情况、症状识别、病原菌形态、入侵途径及病害发生特点,提出了加强植物检疫、建立健康种苗制度、水旱轮作和薯田淹水、清洁田园和化学药剂预防等防控措施,以及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加大经费投入,开展甘薯主要病虫抗性基因筛选、培育抗性品种和新入侵病害致病成因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亚洲柑橘木虱是柑橘黄龙病唯一传播媒介,柑橘黄龙病是世界柑橘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以目前科技水平还不能解决柑橘黄龙病的防治问题。通过控制亚洲柑橘木虱发生,降低柑橘黄龙病初传播风险和次生传播机率,是提高柑橘黄龙病防控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从亚洲柑橘木虱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获菌与传菌能力、带菌率与带菌量、成虫在果园的分布规律、对柑橘品种的选择性,以及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概述,旨在为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柑橘种植者防控亚洲柑橘木虱与柑橘黄龙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黄岩是柑橘的始祖地及东魁杨梅的原产地。1980年代初期黄岩农民利用"黄岩蜜橘"和"东魁杨梅"的品牌优势,开始繁育以柑橘苗和杨梅苗为主的水果类苗木,推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并逐步形成育苗产业,  相似文献   
19.
根据十几年对柑橘木虱和柑橘黄龙病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研究探讨,明确了柑橘木虱在台州橘林的发生分布规律和抽样技术,分析了柑橘木虱虫株率和带毒率与黄龙病、黄龙病与柑橘产量损失等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柑橘黄龙病预警和柑橘木虱防治指标,建立了不同管理方式下的疫情扩散模型预测橘林经济寿命,提出了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技术和可防可控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2007-2009年通过对柑橘、杨梅等多种寄主进行橘小实蝇动态监测,分析寄主植物和气候因子对种群变动的影响。结果显示,黄岩橘小实蝇成虫种群高峰期为8~10月,月平均气温及最高温和最低温、月降雨天数为影响橘小实蝇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气候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