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5篇
  52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水肥耦合效应对保护地辣椒植株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414”试验设计,研究了灌水定额、氮肥和磷肥对保护地辣椒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辣椒生育性状和产量影响最大的因子是灌水,其次是施磷和施氮,灌水和施磷的交互作用对茎粗和分枝数的影响也是显著的。辣椒生育性状和产量较佳的水肥管理措施为:灌水定额170.0 m3•hm-2•次-1,施纯氮225.0~273.9 kg•hm-2,施纯磷90.0~180.0 kg•hm-2。  相似文献   
72.
耕作方式对辽西褐土区土壤穿透阻力的影响及机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明耕作方式转变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研究设置田间定位试验,监测长期旋耕转变为免耕和深松耕后土壤容重、水分和穿透阻力的变化特征。试验设免耕(no tillage,NT)、深松(subsoiling,SS)、旋耕(rotary tillage,RT)3个处理,在玉米生长季监测土壤含水量、容重和穿透阻力动态,定量并分析土壤穿透阻力对含水量和容重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NT处理的土壤容重保持相对稳定,RT和SS处理容重逐渐增大;与RT和SS处理相比,NT处理增加0—30 cm的容重、0—45 cm的含水量和0—15 cm的穿透阻力,但在干旱时期降低15—45 cm的穿透阻力,避免了土壤紧实对玉米的胁迫。基于含水量和容重参数,建立了预测土壤穿透阻力的指数模型,其P<0.001,R2为0.77。模型结果表明,当容重>1.4 g/cm3且含水量<0.13 cm3/cm3时,土壤穿透阻力将大于限制作物生长的阈值(2 MPa);在含水量<0.2 cm3/cm3时,土壤穿透阻力对含水量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容重,说明该区域干旱(水分)引起的土壤紧实度增加比压实更为重要。免耕有助于该区域保持土壤水分,同时降低容重增加导致的土壤紧实效应,有利于避免土壤紧实胁迫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长期秸秆还田对白浆土有机碳含量及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白浆土秸秆还田(20、24、32年)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及腐殖质组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秸秆还田后耕层(0~20 cm)与20~40 cm白浆土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2.46~3.91、10.75~15.79g/kg。随还田年限增加,耕层与20~40 cm土壤水溶性物质在还田24年达最高值,分别为0.67、0.58 g/kg;而水浮性物质显著增加且在还田24~32年趋于稳定值。耕层土壤腐殖酸与胡敏酸含碳量均呈增加趋势,还田24年时最高,分别为10.04、5.51 g/kg;在20~40 cm土层则先增后减。耕层土壤富里酸含碳量先减后增,20~40 cm土壤富里酸含碳量则显著增加。耕层胡敏素含碳量呈减少趋势,而20~40 cm土壤则呈增加趋势。秸秆还田后白浆土胡富比发生较大变化,耕层土壤胡富比在还田24年时达到峰值1.22;而20~40 cm土层胡富比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74.
在研究棕壤Zn2+吸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草炭、猪粪和蚯蚓粪3种有机物料的不同分解产物对棕壤Zn2+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Langmuir方程可用于描述棕壤对Zn2+的吸附特征。随温度升高棕壤对Zn2+的吸附量降低,热力学参数分析棕壤对Zn2+吸附的结果为△G0、△H0和△S0的熵减自发反应过程。3种有机物料对Zn2+平衡吸附量影响顺序均大致为非水溶性分解产物有机物料水溶性分解产物;草炭猪粪蚯蚓粪CK。  相似文献   
75.
磁场对棕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室内恒温培养试验,研究了磁场对棕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场对微生物量碳有显著影响,土壤含水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磁致效应亦有一定的影响。棕壤湿土经300mT和100mT场强处理后的1,3,7d,其微生物量碳均高于对照值,且经方差分析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中300mT场强处理的磁致效应最大,其土壤微生物量碳较对照增加最高值达69.72%。棕壤风干土经500mT场强处理后的7d和14d,土壤微生物量碳比对照分别提高了56.89%和33.79%,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经300mT和100mT场强处理的风干土微生物量碳亦高于对照值,且于磁处理后的第7天差异达显著水平。在整个培养过程中,磁场对棕壤湿土和风干土微生物量碳产生最大正效应的时间是磁处理后的3d和7d,在磁处理后的第21天已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6.
曲贵伟  依艳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331-5333,5335
研究了聚丙烯酸铵对水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效应以及在外源Cd污染的砂质土壤上的应用。结果表明:聚丙烯酸铵在25℃时,30 min即可吸附其吸附总量的50%以上,而在48 h后达到吸附高峰,在120 d的培养过程中其吸附重金属的数量基本稳定。在pH值为4.5~6.5条件下,其吸附量最大,且比较稳定,溶液pH值也发生明显变化;聚丙烯酸铵在吸附重金属离子后,其吸水能力下降显著;聚丙烯酸铵上吸附的重金属的数量随溶液浓度增加而增加,但当浓度超过0.005 mol/L后达到饱和;聚丙烯酸铵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远大于醋酸铵,略高于柠檬酸,而与EDTA相近;在土壤盆栽试验中,聚丙烯酸铵可以显著改善Cd污染条件下的黑麦草的生长,显著降低黑麦草对Cd的吸收,土壤中的水溶性Cd的数量也显著降低;在盆栽条件下,聚丙烯酸铵的合理用量应该在0.1%左右。  相似文献   
77.
磁场处理对土壤蔗糖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磁处理对黑土、白浆土及棕壤的蔗糖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磁处理可提高这两种酶的活性,但适宜的磁场强度随土壤类型、土壤湿度(风干土及20%含水量的湿土)及处理时间的不同而差别较大。磁处理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大于淀粉酶,但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有较好的规律性。蔗糖酶磁处理效果是风干土样>20%湿度土样,淀粉酶磁处理效果则是20%湿度土样>风干土。  相似文献   
78.
韩梅  彭帅  依艳丽 《植物保护》2011,37(5):151-154
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对玉蜀黍平脐蠕孢(Bipolaris maydis)拮抗细菌YB01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苍白杆菌属的一种(Ochrobactrum sp.),序列号为HQ141339。YB01对玉蜀黍平脐蠕孢的拮抗作用研究表明:YB01培养液可以有效抑制玉蜀黍平脐蠕孢的生长、孢子的形成与萌发。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用YB01培养液处理的玉蜀黍平脐蠕孢菌丝体膨大变形,细胞质发生浓缩,表明YB01的拮抗作用主要是通过其代谢产物影响玉蜀黍平脐蠕孢细胞壁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79.
为探明土壤环境条件对肥料钙有效性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系统研究硝酸钙和硫酸钙2种肥料钙施入土壤后,温度对土壤水溶性钙及吸附性钙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水分含量相同的条件下,添加硝酸钙和硫酸钙后土壤中水溶性钙含量均呈现出10℃>(≈)20℃>30℃的变化趋势.土壤温度相同的条件下,70%相对含水量时水溶性钙含量最高.在添加硝酸钙和硫酸钙的土壤中,不同温度和水分对吸附性钙的影响趋势相似,但大多数处理中添加硝酸钙土壤中吸附性钙含量低于添加硫酸钙土壤.肥料钙施入土壤中后经过60 d的培养,水溶性钙含量较少,主要以吸附钙的形态存在.提高土壤温度有利于吸附性钙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80.
重金属植物螯合肽(PC)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植物螯合肽(PC)研究的一些最新进展,主要对PC的结构、在植物体内的合成及PC在植物体内的功能和作用进行了阐述,并展望了其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