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0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223篇
林业   281篇
农学   241篇
基础科学   445篇
  268篇
综合类   1928篇
农作物   136篇
水产渔业   135篇
畜牧兽医   1182篇
园艺   358篇
植物保护   102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251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315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338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4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992.
早稻、晚稻和中稻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阐明早稻、晚稻、中稻的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规律及其差异,为水稻科学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2000—2016年各年份及田间试验、籼稻、目标产量最佳施肥处理等关键词,搜集了中国知网、维普科技期刊网等数据库中发表的论文和结果。分析了早稻、晚稻和中稻的产量、氮素积累量和百千克籽粒吸氮量。基于分析结果,于2016和2017年在湖北省武穴市大金镇布置田间试验,测定水稻关键生育时期的干物质量及氮含量,计算氮积累量,采用Logistic方程y = K/ (1 + ae–bt) 拟合水稻干物质积累和氮素积累过程,分析早稻、晚稻和中稻的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规律。  【结果】  符合筛选标准的早稻、晚稻、中稻产量样本数分别为92、116、132个,氮素积累量样本数分别为55、56、55个,百千克籽粒吸氮量样本数分别为50、48、54个。试验省份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广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四川。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早稻、晚稻和中稻平均产量分别为7.40、7.84、8.67 t/hm2;平均氮素积累量分别为140.8、148.9、157.7 kg/hm2;平均百千克籽粒吸氮量分别为2.00、1.92、1.79 kg。两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早稻、晚稻和中稻干物质积累均表现为“慢—快—慢”的增长趋势。早稻、晚稻、中稻的干物质快速积累期分别在移栽后28~54、24~54、30~63天,均在拔节期—灌浆期;干物质快速积累持续时间分别为26、30、32天左右,表现为中稻 > 晚稻 > 早稻。早稻、晚稻和中稻氮素积累也表现为“慢—快—慢”的增长趋势。早稻、晚稻、中稻氮素快速积累期分别在移栽后17~41、14~46、11~43天;氮素快速积累持续时间分别为24、33、32天,中稻和晚稻氮素快速积累持续时间比早稻长。早稻、晚稻、中稻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分别为50.5~54.4、54.6~57.9、62.7~64.8 kg/kg,中稻显著高于早稻和晚稻;稻氮肥偏生产力分别为41.4~47.8、56.1~58.8、61.8~62.1 kg/kg,表现为中稻显著高于早稻。  【结论】  早稻、晚稻、中稻的干物质积累和氮素积累均呈“S”型曲线增长,但其特征值不同,中稻和晚稻的干物质快速积累持续时间和氮素快速积累持续时间比早稻长,有助于吸收较多的养分,积累较多的干物质。3种水稻的产量水平和氮素积累量均表现为中稻>晚稻>早稻,因此在施肥决策时应考虑早稻、晚稻、中稻的生长情况和养分需求特点,中稻氮肥投入要比早稻和晚稻略高。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996.
997.
牵引式大蒜播种机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我国大蒜种植机械存在的单粒取种率低、蒜种鳞芽朝上直立播种率低等问题,综合考虑大蒜的种植模式和农艺要求,设计了牵引式大蒜播种机。该机利用提种爪单粒提种及弹簧扶正的原理,有效改善了播种机单粒取种、蒜种鳞芽朝上、漏播及重播的问题,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田间性能试验表明:该机纯作业生产率为0.1hm~2/h,鳞芽朝上率92.1%,播种深度合格率92.04%,重播率6.4%,漏播率2.1%,满足大蒜播种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998.
在自动化养殖逐渐成为畜禽业发展趋势的今天,准确高效地监测畜禽个体信息有助于研究动物的生长发育状态、行为模式和健康状况,是实现规模化、自动化健康养殖的基础。本文从畜禽体重信息、健康信息、行为信息、发情信息和分娩信息等方面阐述了畜禽个体信息监测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以期为畜禽自动化养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甲维盐、噻虫嗪、啶虫脒进行农药残留检测表明,3种农药在葡萄中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且在使用14 d后,均可降解至MRL值以下。其中,甲维盐降解半衰期为5.1 d,降解较快;噻虫嗪降解半衰期为24.8 d;啶虫脒降解半衰期为21.7 d。按照推荐的使用方法所选3种试验农药可以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