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1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氯胺酮又名开他敏、Ketamine、Ketalat,为一种新的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剂,主要药理作用为兴奋交感神经中枢.抑制丘脑一皮层系统,选择性的阻断痛觉冲动向丘脑和皮层的传导,能选择地抑制大脑及丘脑,对大脑边缘系统有兴奋作用。在野生动物及其濒危物种的临床上较多采用氯胺酮为首先药物。氯胺酮在对野生动物人工授精前的麻醉是否对动物的排卵以及后阶段的生殖生理及其繁育性能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2.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对圈养的7只8~21岁的大熊猫血清犬瘟热病毒(CDV)中和抗体滴度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尽管这些大熊猫自2003年起每年接受2次CDV弱毒疫苗接种,该弱毒疫苗是由未知家犬犬瘟热病毒株制作的,大熊猫血清犬瘟热病毒中和抗体滴度却在2×到256×的较大范围内(平价值=16)波动.通常单次的麻疹病毒弱毒疫苗注射足以导致宿主产生相应的稳定的免疫反应,在大熊猫上抗犬瘟热中和抗体变化幅度较大提示在宿主与疫苗的关系中存在某种程度的不足.  相似文献   
23.
本文综述了己酮可可碱在哺乳动物辅助生殖技术方面的应用情况,阐述了己酮可可碱在精子细胞浆内注射、人工授精、体外处理精液和口服使用对生殖细胞的改善作用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并概述了己酮可可碱对生殖细胞可能产生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4.
本文报道了一例小熊猫化脓性食管炎的病例。剖检观察死亡小熊猫各组织器官的眼观变化,并采取心、肝、脾、肺、肾、胰腺、食道、胃和小肠固定于4%多聚甲醛溶液,石蜡包埋切片后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该小熊猫的食道黏膜上皮细胞溶解性坏死,大量中性粒细胞和脓细胞浸润,消化道的各肠段和肝脏、呼吸系统的肺脏、免疫系统的脾脏、泌尿系统的肾脏均有炎性病变,以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病理学诊断为化脓性食道炎继发的败血症。  相似文献   
25.
亚洲黑熊电刺激采精及精液品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电刺激法对 18头亚洲黑熊进行了 2 3次精液采集 ,并对所得精液进行了品质分析。亚洲黑熊每次射精量平均体积 (0 .2 5 9± 0 .185 )mL ,pH值 7.0± 0 .0 ,密度 (13.90± 8.19)× 10 8/mL ,活力 (75 .83± 14 .2 9) % ,运动状态 3.75±0 .2 7,畸形率 (2 3.0 9± 9.5 4 ) % ,顶体完整率 (80 .17± 13.2 6 ) %。盐酸氯氨酮与麻保静混合麻醉是一种适合黑熊电刺激采精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6.
Leptin在动物繁殖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51年Ingalls等发现一种近亲繁殖的鼠表现食欲亢进,过度肥胖,体重可达正常鼠体重的3倍,脂肪超过体重的50%,并伴有不育症的现象。研究发现是因为一个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引起肥胖,故将此基因定名为肥胖基因(obese gene或ob)。1991年Friedman报道了能够引起鼠肥胖的几种单基因突变。1994年Zhang等成功克隆了鼠和人的ob基因,鉴定了它们表达的蛋白质,并把这种蛋白质命名为Leptin,中文译为瘦素、瘦蛋白、抗肥胖因子、苗条素等。近年来,众多研究人员就瘦素在生殖的激素调控、性腺发育、胚胎工程等方面有较多研究。1 Leptin的生物学特性1.1化学性…  相似文献   
27.
大熊猫细管冻精制备程序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筛选了不同的冷冻稀释液(TEST,蔗糖-卵黄-甘油液)、不同的冷冻剂型(颗粒法,细管法)、不同甘油终浓度、不同的解冻液(M199,Ham′sF10)等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大熊猫细管冻精制备程序。与传统颗粒冻精制备技术相比,本试验极显著地提高了大熊猫冷冻精液质量,冷冻精液活力从35.45%提高到57.88%(P<0.01);顶体完整率从42.25%提高到78.24%(P<0.01)。从1999年至2002年共有14只雌性大熊猫在共计36只次发情配种中采用了细管冻精,较1992~1998年采用传统颗粒冻精的总受胎率提高了11.2个百分点(达到55.6%),其中经产健康适龄雌性大熊猫的受胎率提高了27.3个百分点(达到83.3%),处女大熊猫的受胎率提高了8.8个百分点(达到58.8%)。  相似文献   
28.
OPS玻璃化冷冻对山羊卵母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山羊不同发育阶段卵母细胞OPS玻璃化冷冻的超微结构损伤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卵丘细胞除内质网扩张外,未见其他明显的结构损伤;卵母细胞的质膜损伤以GV期最为严重,其次为培养9 h的,IVM 的最轻;GV期卵几乎看不到微绒毛,而培养9 h和IVM卵微绒毛保存较好;GV期卵母细胞线粒体有的发生了损 伤,主要表现在嵴不清或扩张,培养9 h和IVM卵母细胞的线粒体基本上保持了正常的结构;培养9 h卵母细胞的 内质同发生了扩张,IVM卵母细胞内质网结构正常。  相似文献   
29.
本实验通过对KM小鼠饲喂铬含量不同的两种日粮,观察了KM小鼠的生长发育情况并测定了体重、主要器官重量等多项生理指标,对主要器官进行了病理的组织学切片观察。结果表明,饲喂2种饲料的KM小鼠的生长发育与对照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主要器官重量占体重的比例有明显差异(P<0.05),肝脏、肾脏、肠有不同程度的病变。  相似文献   
30.
采用199/EBSS、DM EM、DM E/H am’sF 12(1∶1)和H am’sF 12 4种基础培养液组成的培养体系,测定大熊猫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贴壁率、生长速度和染色体数目变异率,并对不同基础培养体系中不同代次的大熊猫皮肤成纤维细胞形态进行观察,以探讨大熊猫皮肤成纤维细胞在商业化培养液中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上述4种培养体系中,大熊猫皮肤成纤维细胞前8代的贴壁率分别为81.07%、83.72%、86.00%和83.06%;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经核型分析,二倍体的比例分别为78.60%、79.57%、87.27%和77.67%;生长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199/EBSS、DM E/H am’F 12、DM EM和H am’F 12。综合试验结果,DM E/H am’sF 12组成的培养体系比较适合大熊猫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细胞贴壁率变化趋势表明,在DM E/H am’sF 12组成的培养体系中,成纤维细胞培养6~8代后应进行细胞的冷冻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