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18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1.
草莓生产中常用农药对蜜蜂的毒性及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12种草莓生产中常用农药对蜜蜂的急性毒性,并根据其田间推荐施用剂量进行安全性评价。其中丁硫克百威、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哒螨灵对蜜蜂具有高风险性,应禁止在草莓放蜂授粉期施用;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对蜜蜂具有中风险性,应慎重选择施用;啶虫脒、灭蝇胺、氟硅唑、腈菌唑、醚菌酯、嘧霉胺对蜜蜂具有低风险性,可以用于草莓放蜂授粉期,但应尽量在清晨或傍晚蜜蜂不能采集授粉时施用。  相似文献   
12.
乙酰甲胺磷对环境生物的急性毒性和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的规定,测定了乙酰甲胺磷对8种环境生物的急性毒性并作出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乙酰甲胺磷对鹌鹑、蜜蜂、大型属高毒级,对家蚕属中毒级,对斑马鱼、斜生栅藻、泽蛙、蚯蚓属低毒级。田间使用时,避免药液进入保护区水域,以免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必须远离桑园和蜜蜂活动区,防止鸟类摄入,以免造成对家蚕、蜜蜂和鸟类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吡唑醚菌酯在杨梅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吡唑醚菌酯在杨梅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规律和最终残留量,于2017年在浙江、重庆、湖南和云南4地进行了吡唑醚菌酯在杨梅及土壤中的田间残留及消解动态试验。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吡唑醚菌酯在杨梅和土壤中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水溶液提取,N-丙基乙二胺 (PSA) 和C18净化,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 (UPLC-MS/MS) 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0.0005~0.5 mg/L范围内,吡唑醚菌酯的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在0.01、0.5和5.0 mg/kg添加水平下,吡唑醚菌酯在杨梅中的回收率为92%~97%,相对标准偏差 (RSD) 为1.0%~2.7%;在土壤中的回收率为86%~96%,RSD为1.5%~4.1%。吡唑醚菌酯在杨梅和土壤中的定量限 (LOQ) 均为0.01 mg/kg。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在杨梅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杨梅中的半衰期为6.6~11.8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5.0~11.1 d。采用60%唑醚 ? 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分别按有效成分800 mg/kg和1200 mg/kg施药3、4 次,分别于距离最后一次施药21、25和28 d采样检测发现,吡唑醚菌酯在杨梅中的最高残留量为1.4 mg/kg,均低于中国规定的其在杨梅上的最大残留限量(3.0 mg/kg)。建议采用60%唑醚 ? 代森联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最高使用剂量为800 mg/kg,施药间隔期7 d,最多施药3 次,采收安全间隔期为21 d。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60%噁唑菌酮·氰霜唑水分散粒剂中2个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采用C18反相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以乙腈-水为流动相,在220 nm波长下对试样中噁唑菌酮和氰霜唑进行分离和测定。结果表明,噁唑菌酮和氰霜唑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4和0.999 5,标准偏差分别为0.11和0.22,变异系数分别为0.32%和0.8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1%和99.81%。该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可用于同时快速检测噁唑菌酮和氰霜唑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化学农药对家蚕生理生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是农业生态系统中重要的非靶标生物代表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经济昆虫.本文综述了化学农药对家蚕生长发育、血淋巴中能源物质、血细胞、体内酶活及激素变化等主要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进行了溴氰菊酯、氰戊菊酯及与有机硅混合施用在青花菜七的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溴氰菊酯、氰戊菊酯与有机硅一起施用,可以增加其原始沉积量.同时明确了溴氰菊酯、氰戊菊酯在青花菜中的安全间隔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标准GB 276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甜瓜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情况,并将其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欧盟、美国以及日本的残留限量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中国现行残留限量标准的不足,并对甜瓜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完善修订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生长素类除草剂二氯喹啉酸在我国使用了20多年,目前,稻田稗草对二氯喹啉酸产生了抗性,抗二氯喹啉酸稗草逐渐成为我国南北稻区的防除难题。稗草抗二氯喹啉酸机理比较复杂,从稗草感知二氯喹啉酸到产生氰化物的过程是通过生长素信号通路到乙烯信号通路传导的,期间发生了复杂的基因调控和相关酶的从头合成。最新研究认为,稗草主要通过提高氰化物解毒酶——氰丙氨酸合成酶(β-CAS)的活性和控制有毒氰化物的产量产生抗药性。本文综述了二氯喹啉酸的除草机理与稗草对二氯喹啉酸抗性这两个密切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氟虫腈与敌百虫对意大利蜜蜂的联合毒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采用触杀法和摄入法测定了氟虫腈、敌百虫及混合配比对意大利蜜蜂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触杀法处理的氟虫腈、敌百虫及混合配比48h对意大利蜜蜂的LD50分别为0.005546 μg/蜂、4.065μg/蜂、0.5057μg/蜂.摄入法处理的氟虫腈、敌百虫及混合配比48h对意大利蜜蜂的LC50分别为0.1015mg/L、13.89mg/L、4.335 mg/L.48h触杀、胃毒联合系数K分别为0.5140、0.8620.氟虫腈和敌百虫混配后对意大利蜜蜂的急性毒性为相加.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新型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对水生生物的影响,采用"半静态法"分别研究了乙氧基改性三硅氧烷(捷润,JIERUN)和硅氧烷化合物(好湿,High-Speed)与3种农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与联合毒性。结果表明:"捷润"和"好湿"对斑马鱼的LC50值(96 h)分别为有效成分5.90和17.4 mg/L,分别属于中毒和低毒。"捷润"与氟虫腈、茚虫威和乙酰甲胺磷混用后对斑马鱼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39.52、107.24和165.65,其联合毒性效果分别为增毒、相加和增毒;"好湿"与氟虫腈、茚虫威和乙酰甲胺磷混用后对斑马鱼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11.36、48.26和80.08,其联合毒性效果分别为相加、拮抗和相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