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3篇
  4篇
综合类   24篇
畜牧兽医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获得具有标记的猪瘟病毒Erns蛋白,通过基因工程操作,使猪瘟病毒Erns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融合,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昆虫细胞中高效表达了ErnsGFP融合蛋白,经Western Blot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证实,表达产物分子量正确,且发出易于检测的绿色荧光,具有标记的Erns蛋白的获得...  相似文献   
22.
为研究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衣壳蛋白与病毒侵染性的关系,在RHDV侵染性克隆的基础上,构建了缺失衣壳蛋白(VP60)部分编码基因(5 325-6931 nt)的全长cDNA分子克隆。然后,在体外转录合成RNA,转染RK-13细胞,观察RHDV缺失5 325-6 931 nt区域以后,病毒的侵染性以及病毒复制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5 325-6 931 nt区域缺失以后,病毒的侵染性没有明显改变,但是病毒的复制能力有所下降。可见,该区域含有与病毒复制有关的调控序列或元件。  相似文献   
23.
24.
杯状病毒科(Caliciviridae)的病毒是一类多样性的病毒,具有广泛的宿主和组织趋向性。对于其受体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鉴定的受体分子主要集中于两类,一类是碳水化合物,包括组织血型抗原(HBGAs)、唾液酸和硫酸乙酰肝素;另一类是细胞蛋白,如连接黏附分子-A(JAM-A),一种分子质量为105 ku的膜蛋白等。此外,病毒与宿主受体相互识别的分子机制也取得了进展,这些研究对于深入了解病毒与宿主间的相互关系及有针对性地进行抗病毒药物、疫苗的研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5.
为了探讨兔出血症病毒(RHDV)衣壳蛋白的细胞内定位,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了表达RHDV结构蛋白(VP60)的重组杆状病毒。间接免疫荧光(IFA)和Western blot检测以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VP60不仅能在昆虫细胞中正确表达,而且能自组装形成病毒样颗粒(VLPs)。进一步对表达蛋白进行细胞内定位观察发现,表达蛋白定位于Sf9细胞的细胞膜上。  相似文献   
26.
临床发病鸭(Anas platyrhynchos domestica)群中存在两种基因型鸭呼肠孤病毒(Duck reovirus,DRV)的感染.为建立一种能鉴别诊断DRV Ⅰ型(classical DRV,C-DRV)与Ⅱ型(novel DRV,N-DRV)的一步法RT-PCR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对GenBank已公布的现有C-DRV和N-DRV S1和S4基因片段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设计合成两对特异性引物,并对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等扩增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一种能鉴别诊断C-DRV和N-DRV的一步法RT-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一步法RT-PCR最佳的反应体系为:PrimeScript 1 Step Enzyme Mix 1μL,2×1 Step Buffer 12.5μL,RNA模板1.5μμL,上下游引物(20μmol/L)各1μL,RNase Free dH2O补足25 μL;最佳反应条件:50℃反转录30 min;94℃预变性2 min;94℃变性30 s,55℃退火30 s,72℃延伸30 s,共30个循环.该方法可从C-DRV和N-DRV基因组中扩增出大小分别为249和505 bp单一特异性片段,从两种病毒基因组混合物中可同时扩增出两条特异性片段,而对鸭源常见病毒及正常细胞基因组在同等条件下检测均为阴性;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其最低病毒检出量分别为0.47和0.62个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50% 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TCID50);对不同代次、不同时间提取的病毒RNA样品重复检验3次,结果均一致.对浙江省2011~2015年采集的239份疑似临床病料进行检测,C-DRV与N-DRV的阳性率分别为2.5%(6/239)和31.4%(75/239);通过对阳性病料P10和P18扩增序列的测序也证实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建立的双重一步法RT-PCR可以有效区分两种基因型DRV,且临床样品检测表明N-DRV是浙江省流行的优势基因型.本研究为鉴别诊断C-DRV与N-DRV提供了一个快速、灵敏性高及低成本的实验室诊断方法,该方法的建立可为DRV的分子流行病毒学调查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7.
在构建鸭瘟病毒疫苗株细菌人工染色体感染性克隆pDEV-vac的基础上,通过两步Red E/T重组,构建了gI基因缺失的pDEV-ΔgI突变体克隆,并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获得了重组病毒rDEV-ΔgI。病毒生长曲线显示,rDEV-ΔgI的滴度从12 h到60 h稳步增加,在此期间gI基因缺失毒株病毒滴度较亲本毒株稍有降低,但病毒滴度于72 h接近并超过对照毒株。蚀斑面积测定发现rDEV-ΔgI较亲本毒rDEV-BAC增加约60%。动物实验表明,rDEV-ΔgI注射组对强毒攻击的保护率较对照组下降40%。研究表明:gI为DEV的非必需基因,且gI基因与病毒扩散、免疫保护能力等相关。  相似文献   
28.
病毒蛋白VP2是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的一种次要结构蛋白。本文旨在构建VP2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的真核表达载体,进而利用它研究VP2在细胞内的定位情况。首先在大肠杆菌中表达GST-VP2融合蛋白,然后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VP2的抗血清。对制备的抗VP2抗血清进行特异性分析,再利用该抗体对转染pEGFP-VP2的BHK-21细胞进行检测,以研究VP2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情况。结果表明,pEGFP-VP2转染BHK-21细胞后,不仅VP2蛋白得到了成功表达,而且通过检测偶联的绿色荧光蛋白可判断出VP2蛋白主要分布于BHK-21细胞的细胞质。本研究成功构建了VP2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的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内实现了表达,通过检测荧光蛋白,发现VP2主要在细胞质内表达并分布,为深入探讨VP2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9.
对中国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 RHDV)JX/97株的衣壳蛋白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该蛋白的核苷酸序列长度为1739 nt,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为579 aa。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分析了该病毒与国内外22株RHDV的基因序列,结果显示,RHDV不同分离株之间的序列同源性几乎都在90%以上。衣壳蛋白基因的系统发生树分析结果表明,所选的RHDV参考毒株按照一定的遗传距离,可以分为4个基因群,基因群之间的距离有加大的趋势,表明RHDV受环境的影响有向不同方向演变的趋向,即RHDV在长期适应特定环境的过程中,有可能逐渐演变成各具特色的RHDV。  相似文献   
30.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PRRSV引起一种猪的疾病。该病毒能感染巨噬细胞并长期存活于猪各组织中,在通常条件下要控制该病非常难,目前只能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防治。文章重点就PRRSV的来源、发生特点、传播途径等流行学规律和诊断方法等作一综述,并就该病的有效控制和更深入的研究提出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