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8篇
林业   37篇
农学   7篇
  3篇
综合类   67篇
园艺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9 毫秒
41.
长林系列油茶在不同分布区域的果实品质差异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育和推广在当地适应性较好的长林系列油茶良种,对浙江省金华、建德市和江西省樟树市的3个试验地的10个长林系列油茶品种(即长林3、4、18、21、23、27、40、53、55、166号)的果实品质和油茶籽油脂肪酸成分的差异情况进行了调查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分布区域下,鲜籽含水率、烘干籽出仁率的差异均显著;不同品种对鲜果纵径、横径、鲜果质量、鲜籽质量、鲜果出籽率、烘干种仁质量、干仁含油率均有显著影响。油茶籽油的脂肪酸成分,不同分布区域下亚油酸、亚麻酸、顺-11-二十碳烯酸的含量差异均显著。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试验地的10个长林系列油茶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分布区域油茶综合评分值的大小顺序为:金华(0.960)建德(0.315)樟树(-1.275);不同品种的综合评分值,长林27、3、18、4、21、23号的综合评分值均较高。仅考虑第1主成分,各试验地的油茶其综合评分值的排名为:建德(2.771)金华(-0.350)樟树(-2.240),其中以浙江建德的长林27号为最优。  相似文献   
42.
5个美国山核桃优良品种开花等性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安徽地区美国山核桃品种少、产量低等问题,连续13年对引种的美国山核桃实生品种对比观察,筛选出‘安农1号’等5个优良适生品种。并对这5个品种的新枝及叶萌发生长节律、雌雄花开花物候、花期长短等特性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5个品种新枝平均长度差异达到6.5 cm,叶平均长度差异3.3 cm;枝梢、叶、雄花序生长量最大均为温度最高日期;5个品种雄花盛花期持续时间相差不大;‘安农5号’雌花盛花期持续10天,比其他4个品种长3~5天;‘安农1号’、‘安农3号’、‘安农5号’均为同时型品种,‘安农2号’为雄先型品种,‘安农4号’为雌先型品种。  相似文献   
43.
对5种不同比例马尾松混交林水平及垂直空间结构及林分生物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混交比例为>80%、61%~80%、41%~60%、21%~40%、<21%的5个混交群落的地上地下部分总生物量分别为232.657t/hm2、246.485t/hm2、281.583t/hm2、273.946t/hm2和216.663t/hm2。乔木层生物量中干材比例最大,其后依次为根系、树枝和树叶。5种混交比例的马尾松混交林林下草灌层植被的生物量总量分别为2.978t/hm2、1.365t/hm2、0.972t/hm2、1.142t/hm2和0.968t/hm2。其中,马尾松纯林的林下植被生物量最大。  相似文献   
44.
‘艳红’、‘金色秋天’均是从红花槭实生群体中选育得到的良种,其秋叶分别呈现艳红色和金黄色。为了揭示红花槭秋季叶片变红或变黄的生化水平代谢机制,以这两个无性系良种为试材,分别在5个不同发育阶段对叶片中的叶绿素、花青素苷、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的含量及叶片pH值进行测定,并对变色后的花青素苷的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在转色期,两者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金色秋天’在转色末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仅为0.06 mg·g-1;在相同时期,两者叶片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不显著,其含量随变色过程呈下降趋势;两者可溶性糖的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转色中期达到峰值;叶片pH值变化不显著;分光光度法检测表明,变色后,‘艳红’的花青素苷含量上升约3倍,而‘金色秋天’的花青素苷含量上升幅度较小。液相色谱(HPLC)分析表明,两个良种叶片中花青素苷均以矢车菊素为主,占95%以上,另含少量飞燕草色素;叶片转色后,‘艳红’中的矢车菊素含量是‘金色秋天’的2.6倍。结果显示,叶绿素含量的降低与矢车菊素类花青素苷的合成是红花槭叶片秋季呈色的主要决定因素,其中红叶的形成与矢车菊素含量的倍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5.
安徽休宁倭竹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对休宁倭竹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休宁倭竹的光补偿点约为14.4 μmol·m-2·s-1,光饱和点约为1 450 μmol·m-2·s-1,补偿点低、饱和点高,属于阳性竹种,但具有一定的耐阴能力,对光具有较宽的适应性;多因子回归分析表明,气孔导度对净光合速率影响最为明显,其次为相对湿度和蒸腾速率.叶片的光能利用率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在夏季为了提高光能利用率应增加空气的相对湿度.该竹种适宜作为城市园林中全光照或乔木林下栽植应用的地被竹种.  相似文献   
46.
珍稀树种琅琊榆苗期生长及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通过连续3a对琅琊榆播种苗苗高、地径生长量的调查,以及对天然次生林不同透光度下萌蘖苗生长、生理分析,模拟出珍稀树种琅琊榆苗期生长模型;在此基础上,将苗木年生长过程划分为3个不同的生长阶段;并探讨了光影响苗木生长及分布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47.
采用蒸馏水浸提法收集薄壳山核桃叶及青皮化感物质,运用室内生物测定法检测其不同浓度(0.005、0.01、0.1 g·mL-1)浸提液对小麦、油菜和绿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叶及青皮水浸液处理对3种受体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的苗高基本上表现为"低(0.005 g·mL-1)促高(0.1 g·mL-1)抑"的双重浓度效应,个别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虽然表现不同于"低促高抑"的整体趋势,但随着浓度的增加也表现为促进作用降低或抑制作用增强的现象;对3种受体植物根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苗高的抑制作用,而对幼苗鲜质量、干质量的影响则因受体种类的不同而不同。薄壳山核桃叶水浸液处理对3种受体植物的综合化感效应依次为:油菜> 小麦> 绿豆;青皮水浸液处理对3种受体植物的综合化感效应依次为:小麦> 油菜> 绿豆。综合3种受体植物的化感效应认为,在相同浓度下,薄壳山核桃叶水浸液处理对3种受体植物的促进作用最强,而青皮水浸液处理对3种受体植物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48.
以青钱柳叶片内含物含量、鲜叶重、鲜叶面积作为选优性状,对皖南山区野生青钱柳进行选优,经过初选、复选选育出10株优良单株。将其无性系分别在安徽绩溪、明光和合肥进行区域化栽培,对性状进行变异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确定选优指标。结果表明,叶片内含物含量、鲜叶重和鲜叶面积,可作为青钱柳优树主要选育指标。通过对比各选优指标的主成分综合得分,结合不同区域优树叶片内含物变异分析,最终选择出3个优良品种‘皖青1号’、‘皖青2号’和‘皖青3号’,并确定不同品种的适宜种植范围。  相似文献   
49.
分析了不同封育条件下阔叶林地土壤微生物及酶的变化,以期为研究封山育林提供土壤微生物学效应依据。在安徽省山区选取试验样地,按封育年限的不同,分季度采集土壤样本,进行实验室土壤微生物培养与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的微生物酶活性一般表现为封育20年、10年封育30年、5年、0年;在封育年限相同时,土壤微生物酶的活性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方差分析表明:在同一季节,未封育林地和封育5年、20年林地土壤中微生物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明显,未封育林地和封育10年、30年林地土壤中微生物脲酶活性差异明显。此外,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夏季,林地土壤中微生物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在秋季,林地土壤中微生物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在其余季节,这3种酶呈极显著差异(P0.01)。综合研究结果可知,土壤中微生物的季节性活动表现为封育年限较长的比封育年限较短的活性强;同时,3种酶之间也存在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50.
比较研究不同淹水程度对淮南煤矿塌陷区池杉的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的淹水程度显著影响池杉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其中,可溶性糖含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随着淹水深度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叶绿素含量随着淹水深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研究表明在适度的淹水条件下,池杉适应于生长;而当水分过度饱和的情况下,不利于池杉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