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6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在生产实践中应用优良品种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而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的程度则决定其利用价值和推广范围。新推广应用的品种更应重视其稳产性能,在此基础上求其丰产性。追求丰产而忽略其稳产性的品种,在不利的自然条件下,其产量则大幅度下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品种的稳产性要重于丰产性。反之,仅以稳产性来衡量一个品种而忽略其丰产性也是片面的。 本文旨在用回归法之一:Ebarhart和Russell法探讨晒烟新品种产值及其构成因子(产量、均价)的稳定性,为新品种的合理利用和推广提供可靠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 利用1992年晒烟区域试验的资料进行分析,共7个试试验点(佳木斯市太来镇卧龙乡、呼兰县李家乡、宝清县七星泡镇义和乡、牡丹江农科所、穆棱县烟草试验站、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栽培及间作模式下玉米(Zea may L.)的光合特性及产量差异.[方法]两种栽培模式分别为:二比空立体通透栽培模式(玉米二比空栽培模式与矮秆作物大豆间作相结合的一种立体通透栽培技术)和常规玉米栽培模式(CK).[结果]二比空立体通透栽培模式可改善玉米的通风透光率,促进植株生长发育,玉米不同叶位叶片的叶向值、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能充分提高光能利用率,有利于发挥玉米边行优势和干物质积累,从而使玉米产量得到较大的提高.二比空立体通透栽培模式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分别比单作玉米模式提高16.3%和24.1%.[结论]该研究揭示玉米二比空立体通透栽培模式的高产机制,可为玉米高产栽培及生理特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提高该地区的玉米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玉米新品种牡单1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单13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选育的早熟、高产、优质、抗性好的杂交玉米新品种,2012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种植。  相似文献   
14.
15.
刺玫蔷薇     
刺玫蔷薇Rosa davunca.别名兴安刺玫、刺玫果、山刺玫,为蔷薇科刺玫属,分布在我省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和老爷岭等,是值得推广的具有多种经济用途的野生果树.刺玫蔷薇是落叶灌木,株高1.5-2米,分枝较多,枝暗紫红色,无毛,小枝和叶柄基部有成对的刺,呈弯曲状;奇数羽状复叶,长圆形或宽披针形,叶柄有腺点,托叶窄,  相似文献   
16.
牛蒡Arctium lappa L.别名大力子、蝙蝠刺等,菊科能形成肉质直根的二三年生草本植物。染色体数2n=2x=32。牛蒡作为药材早已为我国人民所熟知,但作为1种保健型的根菜对我们来讲还很陌生。种子可入药,主治咳嗽、咽喉肿痛;根可菜用,又可入药,对牙痛有疗效,又有利尿作用,我国东北到西南均有分布,但却很少开发利用,而我省的气候条件较适合牛蒡的生长,且野生资源在全国占有较大比例,肉质根可作为1种很好的淡季根菜。1 特征特性 牛蒡叶片心脏形,淡绿色,背面密生白色茸毛,叶绿具粗锯齿,叶柄长,有纵沟,基部微红,叶丛生。根圆柱形,长60~100厘米,直径2~4  相似文献   
17.
选用我国北方1950s~2000s这6个年代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玉米品种为试材,在3个种植密度下比较分析品种更替过程中主要品质性状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北方单交种更替过程中,1970s~2000s品种淀粉含量在低、中、高密度下分别为0.88%、0.81%和0.77%的增长比率持续递增,1970s品种与其他年代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脂肪、蛋白质、赖氨酸含量与淀粉含量均呈负相关关系。1970s~2000s品种更替过程中子粒脂肪、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呈降低趋势;容重的变化整体较为平缓,年代间差异不大。我国北方地区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蛋白质、脂肪、赖氨酸等品质指标则自1970s以来逐渐下降,说明品质没有得到正向改良。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北方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产量杂种优势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我国北方1970~2000s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玉米单交种及其亲本为试材,在3个种植密度下比较分析品种更替过程中产量杂种优势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北方单交种更替过程中绝对杂种优势随年代的推进逐渐增加,低、中、高密度下绝对杂种优势平均增加比率分别为3.9%、7.9%和18.8%;相对杂种优势、中亲优势及杂种优势指数在低、中密度下略有降低趋势,在高密度下略有增加趋势;超高亲优势年代间变化较为平缓,1980~1990s品种超低亲优势显著低于1970s。分析表明,低密度下杂种优势对产量的贡献率较大,随着密度的增加,杂种优势越来越小,非杂种优势因素对产量的贡献率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Eberhart和Russell法、Francis和Kannenberg法,对1992年北方晒烟七个区域试验点三个品种(龙烟三号、龙烟四号和对照龙烟二号)的产值及其构成因子进行稳定性分析,并提出用综合积分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的3个品种中,龙烟四号在所有性状上均有上乘表现,是产值高、稳定性好的新品种;龙烟三号产值较高、稳定性较强,均超过对照龙烟二号.以产值作为主要评价性状,可把产量、质量综合概括,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出新品种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