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为促进甘薯绿色产业的发展,减少高残留农药的施用,研究40%氧乐果乳油、30%辛硫磷微胶囊剂、25%毒死蜱微胶囊剂、30%三唑磷微胶囊剂4种药剂对防治甘薯地下害虫和茎线虫的效果.结果显示,以30%三唑磷微胶囊剂(用量15 kg/hm2)的防治和灭杀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32.
6个双孢蘑菇菌株的栽培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通过对6个双孢蘑菇菌株在菌丝长势,产量及颜色的比较,得出商Ag-2在菌丝长势,产量方面均明显优于其它菌株,可作为当地的主栽菌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3.
近年来,全国各地加大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发展林业、改善生态环境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及广大农民的重视,全国各地造林面积增长迅速。截至2008年底,仅商丘市就有杨树林面积近30亿m^2,且目前大部分林地开始郁闭,大量林地开始闲置,在林木采收前没有任何收益,林木生长也受到影响,林农套种模式不再适用。  相似文献   
34.
以棉籽壳为主料,通过添加不同用量的麸皮及玉米面进行不同配方基质栽培茶薪菇的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加辅助原料的配方,茶薪菇产量低、成本高;加入辅助原料的配方,茶薪菇产量高、成本低;配方中加入10%的麸皮和10%的玉米面为栽培茶薪菇的较佳配方。  相似文献   
35.
为探究不同高效栽培措施对甘薯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和种植密度对甘薯产量及结薯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栽密度60 000株/hm 2处理干物质在薯块中的分配率高于其他处理,斜栽密度60 000株/hm 2与水平栽密度60 000株/hm 2处理产量最高;在对甘薯产量的影响效应中,种植密度>栽培方式,栽培方式与种植密度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直栽处理的鲜薯干物率整体高于斜栽和水平栽,直栽密度60 000株/hm 2处理鲜薯干物率最高,并显著高于直栽密度37 500株/hm 2处理(P<0.05),在对鲜薯干物率的影响效应中,栽培方式与种植密度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水平栽密度60 000株/hm 2处理的甘薯商品薯率更高,在对商品薯率的影响效应中,种植密度>栽培方式,栽培方式与种植密度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综合以上结果,水平栽密度60 000株/hm 2处理能够取得较高的产量和商品薯率。研究结果可为甘薯高效栽培措施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6.
不同配套栽培措施对商薯9号产量及杂草防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除草剂和地膜覆盖配套栽培对甘薯生长发育和杂草防控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除草剂和地膜覆盖对甘薯田间杂草防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除草剂、无地膜覆盖处理相比,除草剂和地膜覆盖配套栽培对甘薯田间杂草防控、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均有一定的积极效应,而在不同除草剂和地膜覆盖处理中,50%乙草胺乳油×黑色地膜处理对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最好,33%二甲戊乐灵乳油配套透明地膜或黑色地膜对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最低,33%二甲戊乐灵乳油除草效果不佳;50%乙草胺乳油×透明地膜处理薯块干物率最高,蔓茎干物率、T/R值最低;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透明地膜处理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及商品薯率最高;除草剂与地膜覆盖对甘薯杂草防控、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有极显著的互作效应;综合杂草防控、薯块品质等因素,生产上应选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和透明地膜配套栽培较为适宜。研究结果为商薯9号杂草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7.
为明确不同施肥措施对甘薯土壤养分变化及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2020—2021年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小麦—甘薯轮作条件下不同施肥措施[单施化肥(T1)、秸秆还田不施肥(T2)、单施生物有机肥(T3)、80%化肥+生物有机肥配施(T4)、80%化肥+秸秆还田配施(T5)、80%化肥+生物有机肥+秸秆还田配施(T6)]甘薯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以及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或有机肥相比,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能够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变土壤pH值。其中,T6处理土壤速效磷、速效氮、速效钾含量较其他处理分别显著提高9.27%~31.80%、5.79%~28.06%、3.97%~18.54%;土壤有机质含量较T1、T2和T5处理分别显著提高6.56%、11.21%、6.86%。土壤微生物培养120 h时,各处理平均颜色变化率表现为T6>T4>T5>T3>T1>T2;T6处理土壤微生物对多聚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的利用能力较其他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2.75%~74.24%、5.71%~131.25%、20.65%~177.50%;T6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