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9篇
农学   3篇
  48篇
综合类   92篇
畜牧兽医   2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按系统指数(PI:Pedigree Index)的高低将119头北京荷斯坦犊牛分成两组(PI〉500为高组,PI〈500为低组),其中38头犊牛(5头公牛的后代)具有高系谱指数,平均值为718.5,81头犊牛(10头公牛的后代)具有低系谱指数,平均值为400.5。犊牛为3~6月龄,在禁食34~36h状态下采血,检测它们血液中总蛋白(TP)、尿素氮(BUN)、肌酸酐(CRE)、游离脂肪酸(FFA)的  相似文献   
12.
为在 3个 F2代猪群体中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定位 ,本研究检测了 38个微卫星的基因型 ,在总数为6 6 4 36个亲本—后裔传递的微卫星等位基因中检测到 5个突变等位基因 ,这表明每世代每个座位的总突变率为 7.5 2× 10 - 5。突变率与其它因素 (如侧翼区的 GC含量、杂合度、重复数 )之间没有显著关联 (P>0 .0 5 )。详细的测序结果表明 ,5个突变等位基因中的 4个是分别由 1~ 5个重复插入引起的。剩下的一个突变等位基因要么是由 3个重复插入引起的 ,要么是由 30个碱基对的变化引起的 (16个 CT重复的缺失和 1个 CA重复插入 )。在一个微卫星的侧翼区还检测到 1个碱基对的插入。总之 ,这些数据表明在微卫星之间伸展比收缩更普遍 ,突变过程是非常复杂的 ,并不符合严格的逐步突变模型 ,而且在不同座位之间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旨在寻找与产羔数相关的遗传标记,为绵羊高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控制Lacaune绵羊高繁殖力的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morphogenetic protein15,BMP15)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方法在绵羊(Ovisaries)高繁殖力品种(小尾寒羊和湖羊)和低繁殖力品种(多赛特、特克塞尔、考力代、杜泊、南非肉用美利奴和中国美利奴绵羊)中检测BMP15基因的FecXL突变,同时研究该基因突变对小尾寒羊和湖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这8个绵羊品种都没有发生与Lacaune绵羊相同的FecXL突变(C53Y)。【结论】BMP15基因中影响Lacaune绵羊高繁殖力的突变位点对小尾寒羊和湖羊的高繁殖力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BMPR1A基因在不同生理时期(卵泡期和黄体期)和不同繁殖力(单羔组和多羔组)小尾寒羊组织表达特征及其多样性与小尾寒羊产羔数的关系,采用qPCR技术检测BMPR1A基因在小尾寒羊14种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同时,采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对BMPR1A基因3个SNPs位点在大群中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qPCR结果显示,BMPR1A在14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大脑、下丘脑和甲状腺组织高表达;BMPR1A在卵泡期和黄体期多羔组下丘脑和卵巢组织表达量均高于单羔组,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分型发现BMPR1A基因g.41128335AT和g.41127600CT位点在单、多羔绵羊品种间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达到显著水平。卡方适合性检验结果显示,3个SNPs在大多数绵羊品种中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关联分析结果发现,3个SNPs多态性与小尾寒羊各胎产羔数均无显著相关,但g.41128335AT和g.41127598AG位点突变型产羔数基本上均高于野生型。以上结果初步表明,BMPR1A基因表达与小尾寒羊产羔数增加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但3个SNPs与小尾寒羊各胎产羔数均无显著关联,说明它们可能均不是影响BMPR1A基因功能的关键位点。  相似文献   
15.
旨在研究WNT4的一个可变剪接体(WNT4-β)对山羊卵泡颗粒细胞增殖的影响。本研究选取4~6月龄健康母羊20只,采集双侧卵巢,体外分离卵泡颗粒细胞进行培养。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技术确定WNT4-β的表达位置;在山羊颗粒细胞中过表达或干扰WNT4-β后,利用RT-qPCR、Western blot检测WNT4-β和WNT信号通路中关键标记因子ROA1、RHOA及颗粒细胞增殖标记基因cyclin-D2、CDK4的表达变化;CCK-8技术检测颗粒细胞增殖情况;并通过ELISA分析颗粒细胞中生殖激素水平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WNT4-β只在山羊卵泡颗粒细胞中表达,在卵母细胞不表达;过表达WNT4-β后,WNT4-β和颗粒细胞增殖因子cyclin-D2、CDK4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WNT信号通路标记因子ROA1、RHOA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干扰WNT4-β后,WNT4-β、cyclin-D2、CDK4、ROA1和RHOA 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WNT4-β、cyclin-D2、CDK4及β-caten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CCK-8结果显示,过表达WNT4-β促进颗粒细胞增殖(P<0.05);ELISA结果显示,过表达WNT4-β后,颗粒细胞中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显著增加(P<0.05),孕酮(progesterone,P4)水平升高但不显著(P>0.05);干扰WNT4-β后则结果相反,颗粒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E2和P4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WNT4可变剪接体WNT4-β通过调控WNT信号通路促进山羊卵泡颗粒细胞增殖及类固醇激素分泌,本研究为解析WNT4调控山羊颗粒细胞增殖的潜在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绵羊多羔主效基因BMPR1B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1B,BMPR1B)是一种重要的跨膜受体蛋白,主要参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通路,其在调控成骨分化、细胞扩散以及卵巢卵泡发育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直接影响如绵羊等动物的繁殖性状。绵羊BMPR1B基因发生A746G突变(命名为FecB突变),导致第249位氨基酸由谷氨酰胺(Q)转变为精氨酸(R),进而使得绵羊排卵数和产羔数显著增加,因此BMPR1B成为目前最受关注的绵羊多羔主效基因。论文就绵羊BMPR1B基因定位、功能机制研究进展及其对高繁殖力绵羊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同时也对BMPR1B功能研究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以30只35周龄罗平黄山羊(公羊15只、母羊15只)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体重、屠宰性能以及各体尺性状,并分析各测定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35周龄罗平黄山羊公羊平均体重43.57 kg、母羊38.93 kg,公羊宰前活重极显著大于母羊(P<0.01),公羊的体高、体长、胸围、胸宽、胸深及管围均显著大于母羊(P<0.05).公羊体尺性状与体重中有11对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母羊中有3对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还有4对性状呈显著正相关(P<0.05).公羊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均极显著高于母羊(P<0.01),母羊骨肉比极显著高于公羊(P<0.01).公羊体高、体长、胸围、管围与骨肉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屠宰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母羊腰部出肉率与体高、体长和胸宽呈显著正相关(P<0.05).后腿出肉率与体高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体长、胸围、胸宽呈显著负相关(P<0.05).母羊屠宰率与体高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胸宽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综上所述,35周龄罗平黄山羊公羊、母羊在体重、体尺性状和屠宰性能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可为罗平黄山羊肉用性状的选育与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候选基因INHBB、SMAD4和FGF18对发情性状及BMP6、TGFBR2和SKP1对产羔数的影响机制,利用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INHBB、SMAD4和FGF18在FecB++型卵泡期和黄体期小尾寒羊,以及BMP6、TGFBR2和SKP1在FecB++和FecBBB型卵泡期小尾寒羊下丘脑、垂体、卵巢、输卵管和子宫中表达差异.INHBB在小尾寒羊5个组织中均表达,垂体和卵巢中表达量最高,卵泡期卵巢和子宫中INHBB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黄体期(P<0.01),黄体期输卵管中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卵泡期榆卵管(P<0.01);SMAD4在小尾寒羊5个组织中均表达,在垂体中表达量最高,黄体期子宫中SMAD4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卵泡期子宫(P<0.01);在小尾寒羊5个组织中,FGF18在输卵管中表达量最高,垂体中表达量低,卵泡期输卵管中该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黄体期(P<0.01);BMP6在小尾寒羊5个组织中均表达,垂体中表达量最高,FecBBB型下丘脑中BMP6表达量极显著高于FecB++(P<0.01);TGFBR2在小尾寒羊5个组织中均表达,卵巢中表达量最高,FecB++型子宫中TGFBR2表达量极显著高于FecBBB型(P<0.01);SKP1在小尾寒羊5个组织中均表达,下丘脑和垂体中表达量最高,FecBBB型垂体中SKP1表达量极显著高于FecB++(P<O.01).研究显示这6个基因可能对绵羊繁殖力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PCR-SSCP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检测类固醇21-羟化酶基因(steroid 21-hydroxylase,CYP21)10个外显子在山羊(Capra hircus)低繁殖力品种(安哥拉山羊和内蒙古绒山羊)、中等繁殖力品种(波尔山羊)和高繁殖力品种(济宁青山羊)中的碱基变异,同时研究该基因对济宁青山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0对引物中仅引物P10扩增片段存在多态性.对于P10扩增产物,在内蒙古绒山羊、波尔山羊和济宁青山羊中检测到AA、AB和BB基因型,在安哥拉山羊中检测到AA和AB基因型;测序分析发现,BB与AA基因型相比发生了A2789C、C2791A、G2818A、G2851C、G2852T和G2854A的突变,在第2821与2 822位发生了两个碱基CG的缺失突变,导致426~448位共有19个氨基酸发生改变;济宁青山羊BB和AB基因型产羔数最小二乘均值分别比AA基因型的多0.81只(P<0.05)和0.47只(P<0.05),BB和AB基因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初步表明CYP21基因的B等位基因是提高山羊产羔数的一个潜在有效的DNA标记.  相似文献   
20.
猪总产仔数的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二花脸猪、大白猪、杂交一代和回交一代4个群体工2010窝总产仔数的资料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交配类型、胎次、分娩季节对母猪总产仔数都有极显著(P〈0.001);总产仔数各固定效应降MI(交配类型I)-M3(交配类型3)达显著水冷外(P〈0.05),其余的均达到极显著水准(P〈0.001)。4种交配类型之间、3个胎次之间、2个分娩季节之间总产仔数平均值都存在极显著(P〈0.001)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